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教學學設計【教材分析】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與前兩個單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三者有機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中。第七課開始講法治的相關知識,黨依法執政,領導人民創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各個國家機關都要以法律為基本遵循,法治貫穿于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全過程,因此是本書的重要線索。第七課開始系統講述這一線索,本框是第七課第一框,主要闡述我國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一些前置背景知識(我國法律發展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成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框為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和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乃至后面所有法治相關內容打好基礎。【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明確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2.明確法的本質、起源和發展規律,懂得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觀點,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我國法制建設歷程。3.簡述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明確在黨領導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核心素養】1、 政洽認同:認同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對我國的法治建設充滿信心。2、科學精神:明白我國法治建設的漸進性,理解西方法治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科學性。3、法洽意識:感受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增強法治意識,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4、公共參與:理解與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學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嚴于律己,遵紀守法。【教學重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內容,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教學難點】法的產生極其本質【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教師: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我國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與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是分不開的,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第三元的課題,與前兩個單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有機有機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中。請看知識體系圖。新課講授:出示課題和目錄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總議題:回顧法律發展歷史 展示法治建設成就1、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的歷史發展?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3、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第一幕: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議題一:如何認識我國法律的歷史發展?探究活動一:觀看視頻《漢謨拉比法典》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及教材內容分析分析法律是如何產生的 是人類一出現就產生的嗎?維護的是誰的利益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發布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結果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法律的產生、本質和作用(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3)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探究活動二:閱讀材料《比較古代《漢謨拉比法典》和近代《人權宣言》這兩部重要法律》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判刑舉例∶事例一∶【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隸】→定刑∶【死刑】事例二∶ 【奴隸主將奴隸傷害致死】→定刑∶【無罪】事例三∶【奴隸不承認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定刑∶【割除雙耳】事例四∶【理發匠剃去奴隸的發式標記】→定刑∶【砍去雙手】事例五∶【貴族打死貴族】七定刑∶【賠款】法國《人權宣言》: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人權宣宙《人權宣言》1789年8月26日頒布,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綱領性文件。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人權宣言宣稱∶"在權利方面范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這些權利,從而使基本人權原則成為宣言的核心內容。探究問題:結合古代《漢謨拉比法典》和近代《人權宣言》這兩部重要法律,思考人類的法律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歷程 古代法律和近代法律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古代——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2、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1)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來: 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師過渡:這是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法律發展歷程中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那么,我國的法律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展過程呢 請看視頻。探究活動三:觀看視頻《中國法制源遠流長》探究問題:總結我國從古代到近代法律發展的歷程,以及古代法律在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地位和貢獻。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結果3、中華法系(1)形成:(2)含義:是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在中國古代法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文明,它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法典為《唐律疏議》(3)意義: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探究活動四:觀看視頻《我國近代法律的發展》探究問題:近代中國的各種變法圖強運動是否成功付諸實踐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結果4、近代中國移植西方法治模式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 些仁人志土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他們的努力最終歸于失敗。第二幕: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課題二: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探究活動五:觀看材料《上古時期法的雛形》原始社會沒有法,但卻產生了法的胚胎形態——氏族習慣。如尊重氏族首領,婚姻禮、兵禮、祭祀禮…… 法律的起源,實質上是氏族習慣向奴隸制習慣法的質變過程。夏已形成以國家強制力為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夏朝的法律是一種神權政治法律觀——"天討"、"天罰"。商朝有不成文習慣法和命誓。罪名多于夏,嚴懲巫、淫、亂三風。出現了炮烙、脯等酷刑。流刑、徒刑的雛形也出現了。婚姻明確一夫一妻制。探究問題:法是什么時侯產生的,法的起源條件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結果法的產生、本質及其決定因素(1)產生: 法律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探究活動六:觀看視頻《古代奇葩律法》探究問題:為何漢朝要禁隨意聚眾飲酒,為什么殺牛是犯罪 有何作用 唐不準吃鯉魚。明武宗不準吃豬肉、滿清不準研究天文,聚眾 20人以上斬首,維護 "主仆名分"…這些律法本質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怎么看秦臉上刺字、矮小不擔貴的法律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整理分析回答探究問題結果(2) 本質: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探究活動七:觀看材料《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制度的崩壞》西周建立后,周公以禮樂治天下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中華因稱禮儀之邦,但到春秋時期,農業技術進步,促使平民逃離井田,開墾私田,平民得以機會讀書,從而成為新興勢力,他們與落魄貴族、退役武人等合流,被稱為“士”階層。隨著“士”階層日益壯大,對君主形成掣肘,君主們開始逐漸倚重在本國沒有根基和資本,必須全力依附于君主的人才變法革新,周朝封建禮樂制度的崩壞。變法成功后,禮樂治天下轉為以法治天下。探究問題:春秋戰國由禮樂治天下變為法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3)決定因素: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是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②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歷史上出現過哪些類型的法律?這些不同類型的法律都是由誰制定的?又存在哪些特征 探究活動八:觀看視頻《十二銅表法》探究問題:《十二銅表法》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法律 在當時發揮著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奴隸制法,起到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和治理社會的作用探究活動九:觀看視頻《法經》并閱讀材料《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并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法經》成為以后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約成書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已失傳。《法經》共分六篇三個組成部分,即盜、賊、網(或囚)、捕、雜、具。前四篇為“正律”,主要內容是治“盜”“賊”。《盜》法是保護封建私有財產的法規;《賊》法是防止叛逆、殺傷,保護人身安全和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法規。《囚》是關于審判,斷獄的法律;《捕》是關于追捕犯罪的法律;《雜》是有關處罰狡詐,越城,賭博,貪污,淫亂等行為的法律.《具》是一篇關于定罪量刑中從輕從重等法律原則的規定,相當于近代法律的總則部分,規定定罪量刑的原則。探究問題:《法經》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法律 在當時發揮著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封建制法,起到了維護地主階級統治和治理社會的作用探究活動十:觀看材料 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又稱《法國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侖法典》總共分為三大部分,2281條法律條文。第一部分是人法,其中都是有關民事權利的規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關各類財產所有權和其他物權的規定;第三部分是獲取各類所有權的方法的規定,具體包括繼承、遺囑、還債、贈予、夫妻共同財產等相關法律條文。這部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則,成為歐美各國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拿破侖法典》內容豐富,其中最突出的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確認了人民財產所有權的原則。幾乎有1/3的條文,從不同的角度保護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維護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例如第537條規定,“私人得自由處分屬于其所有的財產”;第544條規定,“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這就保證了絕對的個人私有制,激發了個人積極性,為工商業的自由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探究問題:《拿破侖法典》是一部什么類型的法律 在當時發揮著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資本主義法,起到了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和治理社會的作用探究活動十一:觀看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探究問題:這兩部法什么類型的法律 發揮著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都是社會主義法,《憲法》起到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的作用,《民法典》起到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作用,讓中國社會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顯。2、法的歷史分類①奴隸制法: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古羅馬《十二銅表法》《查士丁尼法典》等②封建制法:中國《唐律疏議》、法蘭克王國《薩利克法典》等③資本主義法:美國《獨立宣言》、法國《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等④社會主義法:《俄羅斯聯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注意: 原始社會中沒有形成法律。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3、法的特征(作用)(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現: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責任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探究活動十二:閱讀材料《罪犯張成功今日被執行死刑》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2021年12月24日,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對罪犯張成功執行死刑。檢察機關依法派員臨場監督。2021年10月22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強奸罪、故意損毀文物罪判處被告人張成功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宜判后,張成功不服,提出上訴。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將該案與張成功前犯強奸罪、流氓罪、投機倒把罪的再審案合并審理,決定判處張成功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最高政治陽能亥認為,本案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董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依法核準對張成功判處死刑的刑事判決。探究問題:材料體現了法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發揮什么職能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政治職能探究活動十三:觀看視頻《鄧倫偷逃稅案》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內容分析體現了法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發揮什么職能 上述材料和視頻內容體現的法的職能表現在哪些領域中 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社會職能4、法的職能(1)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2)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二者的聯系: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探究活動十四:閱讀材料影響材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內容選摘: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材料二:《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廣泛聽群眾意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的利益決定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10次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讓立法最大范圍凝聚社會共識、吸納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約數"。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和上述材料內容分析《民法典》的制定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5、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征①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 。②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第三幕: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議題三: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探究活動十五:觀看視頻《民法典時代》并閱讀材料影響《 民法典》制定的因素《民法典》一經通過便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張文顯高度肯定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民法典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他還說到,在民法典實施前,司法機關要抓緊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保持一致;行政機關要以民法典為標尺規范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行為,促進行政執法與民法典的有機對接。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提到,人格權在民法典出臺之前就有相關的規定,但是對它重視的程度以及它自身的存在感還不夠,人格權獨立成編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創新之舉,與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相符合。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和上述材料內容分析《民法典》的制定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2)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探究活動十六:閱讀材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居于核心和統帥地位。中國現行憲法是在1954年憲法的基礎上經過全民討論,于1982年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并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2018年五次修訂。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通過了229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70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探究問題:材料體現了新中國法治取得了什么成就?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有法可依: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探究活動十七:閱讀材料《良法善治》從各部單行法,到民法典,從提出到頒布,我國民法的創制、發展和完善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縮影。探究問題:材料體現了新中國法治取得了什么成就?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探究活動十八:觀看視頻《人民政府為人民》并閱讀材料《我是檢察官∶檢察監督工作前置,維護司法公正》探究問題:根據視頻和教材內容分析這體現了我國取得了什么樣的法治建設成就?從檢察院進行法律監督,到公安機關立案,再到法院的判決,讓劉老先生這樣爭議較大的故意傷害案得到了公正的處理。這體現了我國取得了什么樣的法治建設成就?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水平不斷提高(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①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②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探究活動十九:閱讀材料《中國的人權保障》廢除《勞動教養法》:2013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廢止與憲法規定的法治原則(第5條)和人權保障原則相悖的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意味著已實施50多年的勞教制度被依法廢止。國家人權行動:《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6-2020年)》指出,國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滿足各類群體的特殊需求,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中國共產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偉大實踐:2021年6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共產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偉大實踐》白皮書,系統闡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成就。當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就中國共產黨尊重保障人權的理念和實踐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國共產黨為人權事業而生,也因人權事業而不斷發展壯大。”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魯戊錦從3個方面介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取得巨大的人權成就:創造了人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業績、構建起了人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理念、開辟了人類人權文明的新天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權事業今天的成就。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中國的人權保障必將達到新高度,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探究問題:上述三則材料體現了我國取得了什么樣的法治建設成就?學生討論回答:結合教材關于新時代黨建總要求進行梳理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②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時代,我們又有了新的奮斗目標。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正在進行一場怎樣的偉大實踐 3、法治建設的新目標與新實踐(1)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這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3)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知識拓展: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擺脫傳統人治社會的影響,大踏步走向現代法治社會,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從中央到地方,從地區到行業、基層,都要厲行法治,使國家治理方式發生整體性變革;(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將成為我國政治法律制度建設的戰略目標,為改善國家治理開辟廣闊空間;(4)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要準備在國家治理領域打攻堅戰、持久戰。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