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亭湖區黃尖小學唱響校園校本教材一、二年級讀本目 錄前言:誦讀經典促行為習慣養成一、人生須勤儉——節選自《朱子家訓》二、勤思歌三、《三字經》中的勤學篇四、勤儉格言五、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1、勤儉節約的毛主席2、周總理勤儉節約3、房梁掛錢4、雷鋒節約的故事六、主題隊會設計1、“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年級)2、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二年級)編后語主 編 石鵬飛 前 言誦讀經典促行為習慣養成中國教育師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也有人說,“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以誦讀經典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借助經典這一生動活潑的語言形式,讓學生在誦讀中促進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是我們學校幾年來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小冊子選入了部分經典中的勤儉美德的內容。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治國的美德。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系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代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與學習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當然要大力提倡的。 相信同學們在誦讀中,一定會收獲多多! 一、人生須勤儉——節選自《朱子家訓》 lí míng jí qǐ sǎ sǎo tíng chú黎 明 即 起, 灑 掃 庭 除,yào nèi wài zhěng jié要 內 外 整 潔。jì hūn bìàn xī guān suǒ mén hù既 昏 便 息, 關 鎖 門 戶,bì qīn zì jǐǎn diǎn必 親 自 檢 點。yì zhōu yí fàn dāng sī lái chǔ bú yì一 粥 一 飯, 當 思 來 處 不 易;bàn sī bàn lǚ héng niàn wù lì wéi jiān半 絲 半 縷,恒 念 物 力 維 艱。【解釋】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二、勤思歌xiǎo xué shēng ài dòng nǎo小 學 生, 愛 動 腦,xué zhī shi qín sī kǎo學 知 識, 勤 思 考。yù shì xì bǎ dá àn zhǎo遇 事 細 把 答 案 找,xún gēn qiú zhī shì jué qiào 尋 根 求 知 是 訣 竅。gǎn fā míng lè chuàng zào 敢 發 明, 樂 創 造,qín yú shí jiàn shǒu gèng qiǎo 勤 于 實 踐 手 更 巧。jiǎn kē xué bù mí xìn 講 科 學, 不 迷 信,yǒng yú tàn suǒ zhǎn xīn mào勇 于 探 索 展 新 貌。三、《三字經》中的勤學篇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解釋】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kǒu ér sòng xīn ér wéi zhāo yú sī xī yú sī口而誦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解釋】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xī zhòng ní shī xiàng tuó gǔ shèng xián shàng qín xué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解釋】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zhào zhōng lìng dú lǔ lùn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解釋】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pī pú biān xuē zhú jiǎn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解釋】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tóu xuán liáng zhuī cì gǔ bǐ bù jiào zì qín kǔ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解釋】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ě jiā suī pín xué bù chuò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解釋】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里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求學。rú fù xīn rú guà jiǎo shēn suī láo yóu kǔ zhuó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解釋】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境里仍堅持讀書。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 jiè zhī zāi yí miǎn lì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解釋】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四、勤儉格言kè qín yú bāng kè jiǎn yú jiā1、 克 勤 于 邦, 克 儉 于 家。【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提示】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圣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于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于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圣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于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mínshēng zài qín qín zé bú kuì?2、民 生 在 勤, 勤 則 不 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提示】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勞動,社會安定,百姓和國家都會隨之富足起來。我們現在仍應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 chú hé rì dāng wǔ hàn dī hé xià tǔ3、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shuí zhīpán zhōng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出處】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提示】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里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后來家里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板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板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干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后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yóu jiǎn rù shē yì yóu shē rù jiǎn nán4、 由 儉 入 奢 易, 由 奢 入 儉 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提示】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它強調要自覺保持儉樸,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于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商紂王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紂王的貪欲一發,將不可遏止。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的能力。 qǔ zhī yǒu dù yòng zhī yǒu jié zé cháng zú?5、取 之 有 度, 用 之 有 節, 則 常 足。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提示】這是唐朝的陸贄給皇帝上書中的話,旨在強調節儉的意義。大至一國,小至一家,量入為出都是重要的理財原則。推而廣之,資源和財物總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揮霍。只有“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才有可能持續發展。 ?yì zhōu yí fàn dāng sī lái chǔ bú yì6、一 粥 一 飯, 當 思 來 處 不 易;bàn sī bàn lǚ héng niànwù lì wéi jiān?半 絲 半 縷, 恒 念 物 力 維 艱。 【出處】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提示】朱柏廬是我國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是一部專門教育人們勤儉治家的格言集。節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勞動和從事勞動的人。我們的食物和衣裳,都來之不易,要通過種植者、烹飪者、紡織者的許多勞動生產出來,不能輕易浪費。所以,這段話成為我國傳統的“治家格言”。五、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一)qín jiǎn jié yuē de máo zhǔ xí 勤 儉 節 約 的 毛 主 席lì shǐ shàng gǔ jīn zhōng wài qín歷 史 上, 古 今 中 外 勤jiǎn jié yuē de gù shi bù shèng méi jǔ儉 節 約 的 故 事 不 勝 枚 舉。máo zé dōng yāo qiú bié rén de zì jǐ毛 澤 東 要 求 別 人 的 自 己shǒu xiān zuò dào tā yì shēng cū chá dàn fàn, 首 先 做 到。 他 一 生 粗 茶 淡 飯,shuì yìng bǎn chuáng chuān cū bù yī shēng huó jí wéi jiǎn睡 硬 板 床, 穿 粗 布 衣, 生 活 極 為 簡pǔ yí jiàn shuì yī jìng rán bǔ le cì chuān le 樸, 一 件 睡 衣 竟 然 補 了 73 次、 穿 了 20 nián jīng jì kùn nán shí qī tā zì jǐ zhǔ dòng jiǎn xīn年。 經 濟 困 難 時 期, 他 自 己 主 動 減 薪、jiàngdī shēng huó biāo zhǔn bù chī yú ròu shuǐ guǒ shàng降 低 生 活 標 準, 不 吃 魚 肉、 水 果。 上shì jì nián dài yǒu yí cì tā zhào kāi huì yì dào世 紀 60 年 代, 有 一 次 他 召 開 會 議 到zhōngwǔ hái méi yǒu jié shù tā liú dà jiā chī wǔ fàn中 午 還 沒 有 結 束, 他 留 大 家 吃 午 飯,cān zhuō shàng yì dà pén ròu wán áo bái cài jǐ xiǎo dié餐 桌 上 一 大 盆 肉 丸 熬 白 菜、 幾 小 碟Xiáncài zhǔ shí shì shāo bǐng wěi rén zài qín jiǎn jié yuē咸 菜, 主 食 是 燒 餅。 偉 人 在 勤 儉 節 約fāng miàn wèi guó rén zuò chū le biǎo shuài方 面 為 國 人 做 出 了 表 率。(二)zhōu zǒng lǐ qín jiǎn jié yuē周 總 理 勤 儉 節 約zhōu ēn lái zǒng lǐ qín jiǎn jié周 恩 來 總 理 勤 儉 節yuē de gù shi fù rú jiē zhī chéngwéi約 的 故 事, 婦 孺 皆 知, 成 為měi tán tā yí guàn chàngdǎo qín jiǎn jiàn美 談。 他 一 貫 倡 導 勤 儉 建guó jiān kǔ fèn dòu yào qiú yí qiè zhāo dài bì xū shì guó國、 艱 苦 奮 斗, 要 求 “一 切 招 待 必 須 是 國 huò bì xū jié yuē pǔ sù qiè jì pū zhāng huá lì yǒu shī貨 必 須 節 約 樸 素, 切 忌 鋪 張 華 麗、 有 失gé mìng jīng shén hé jiān kǔ fèn dòu de zuò fēng zhū guāng革 命 精 神 和 艱 苦 奮 斗 的 作 風 ”。 朱 光 yà tóng zhì céng huí yì guò zhè yàng yí zé gù shi亞 同 志 曾 回 憶 過 這 樣 一 則 故 事 : 1961nián yuè rì zhào jí zhuānmén wěi yuán huì duìdāng shí年 12 月 4 日 召 集 專 門 委 員 會 對 當 時 dì èr jī xiè gōng yè bù de yí gè guī huà jìng xíng shěn第 二 機 械 工 業 部 的 一 個 規 劃 進 行 審yì huì yì cóng shàngwǔ kāi dào zhōngwǔ hái méi jié shù zhōu議, 會 議 從 上 午 開 到 中 午 還 沒 結 束, 周 zǒng lǐ líu dà jiā chī wǔ fàn cān zhuōshang shì yí dà pén總 理 留 大 家 吃 午 飯。 餐 桌 上 是 一 大 盆ròu wán áo bái cài dòu fu sì zhōu bǎi jǐxǐao diéxián cài肉 丸 熬 白 菜、 豆 腐, 四 周 擺 幾 小 碟 咸 菜hé shāo bǐng zhōu zǒng lǐ tóng dà jiātóng zhuōjiù cān chītóng和 燒 餅。 周 總 理 同 大 家 同 桌 就 餐, 吃 同yàng de fàn cài zhē gè gù shi zhìjīn tīng lái ràng rén jué樣 的 飯 菜。 這 個 故 事 至 今 聽 來 讓 人 覺de hěn yǒu jiào yù yì yì得 很 有 教 育 意 義。(三) fángliángguàqián 房 梁 掛 錢táng sòng bā dà jiā zhī yī de sū唐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的 蘇shì suìzhōngjìn shì qián hòu gong zuò lè軾 21 歲 中 進 士, 前 后 共 做 了nián de guān zuò guān qī jiān tā zǒng shì40 年 的 官, 做 官 期 間 他 總 是zhù yì jiéjiǎn chángchángjīngdǎ xì suàn guò注 意 節 儉, 常 常 精 打 細 算 過rì zi gōng yuán nián sū shì bèijiàngzhíbiǎnguān láidào huáng日 子。 公 元 1080 年, 蘇 軾 被 降 職 貶 官 來 到 黃zhōu yóu yú xīnfèng jiǎnshǎole xǔ duō tā qióngde guò bù liǎo rì州, 由 于 薪 俸 減 少 了 許 多, 他 窮 得 過 不 了 日zi hòu lái zài péngyǒu de bāngzhù xiànòng dào yíkuài dì biàn zì子, 后 來 在 朋 友 的 幫 助 下, 弄 到 一 塊 地, 便 自jǐgēngzhòng qǐ lai wèi le bú luàn huā yì wén qián tā hái shí xíng己 耕 種 起 來。 為 了 不 亂 花 一 文 錢, 他 還 實 行jì hua kāi zhī xiān bǎ suǒ yǒu de qián jì suàn chūlai rán hòu píng計 劃 開 支: 先 把 所 有 的 錢 計 算 出 來, 然 后 平jūn fēn chéng fèn měiyuè yòng yí fèn měi fèn zhōngyòu píngjūnfēn均 分 成 12 份, 每 月 用 一 份; 每 份 中 又 平 均 分chéng xiǎo fèn měi tiān zhǐyòng yì xiǎo fèn qián quánbù fēn hǎo hòu成 30 小 份, 每 天 只 用 一 小 份。 錢 全 部 分 好 后,an fèn guà zàifángliángshang měitiān qīngchénqǔ xià yì bāo zuò wéi按 份 掛 在 房 梁 上, 每 天 清 晨 取 下 一 包, 作 為quántiānde shēnghuó kāi zhī ná dào yì xiǎo fèn qiánhòu tā háiyào全 天 的 生 活 開 支。 拿 到 一 小 份 錢 后, 他 還 要zǐ xì quánhéng néng bù mǎi de dōngxi jiān jué bù mǎi zhǐzhǔnshèng仔 細 權 衡, 能 不 買 的 東 西 堅 決 不 買, 只 準 剩yú bù zhǔn chāozhī jī zǎn xià lái de qián sū shì bǎ tā men cún余, 不 準 超 支。 積 攢 下 來 的 錢, 蘇 軾 把 它 們 存zài yí gè zhú tǒng li yǐ bèi yì wài zhī xū在 一 個 竹 筒 里, 以 備 意 外 之 需。(四) léi fēng jié yuē de gù shi 雷 鋒 節 約 的 故 事 yí gè xīng qī tiān, léi fēng一 個 星 期 天, 雷 鋒de zhàn yǒu wáng dà lì bǎ suǒ yǒu的 戰 友 王 大 力 把 所 有zhàn shì men de wà zi hé yī fu dōu xǐ le léi fēng shū戰 士 們 的 襪 子 和 衣 服 都 洗 了, 雷 鋒 叔Shūzhèng zài liàng yī fu shí fā xiàn zì jǐ de jiù wà zi叔 正 在 晾 衣 服 時, 發 現 自 己 的 舊 襪 子bú jiàn le tā jiù dào chù xún zhǎo zhè shí wáng dà lì不 見 了, 他 就 到 處 尋 找。 這 時, 王 大 力shuō léi fēng nǐ yǒu nà me duō cún kuǎn hái zhè me shě 說:“ 雷 鋒, 你 有 那 么 多 存 款, 還 這 么 舍bù dé mǎi yì shuāng wà zi nǐ qiáo nǐ zhè shuāng wà zi chuān不 得 買 一 雙 襪 子。 你 瞧, 你 這 雙 襪 子 穿 Zài jiǎoshàng bù xián de nán shòu léi fēng shū shu shuō zhǐ在 腳 上 不 嫌 得 難 受?” 雷 鋒 叔 叔 說:“ 只yào bù dān wu wǒ de gōng zuò jiù kě yǐ la wáng dà lì 要 不 耽 誤 我 的 工 作 就 可 以 啦!” 王 大 力 yòu shuō nà nǐ bù jué de nán kàn ma zán men jūn rén又 說:“ 那 你 不 覺 得 難 看 嗎?”“咱 們 軍 人bú shì bǎ wà zi chuān gěi bié rén kàn de zhè jǐ jù huà不 是 把 襪 子 穿 給 別 人 看 的。”這 幾 句 話,jiù yǐ jīng tǐ xiàn chū le léi fēng shū shu de jié yuē jīng就 已 經 體 現 出 了 雷 鋒 叔 叔 的 節 約 精shén tā měi gè yuè zhǐ yǒu yuán qián jiǎngjīn tā què bǎ神。 他 每 個 月 只 有 6 元 錢 獎 金, 他 卻 把Qián cún zài yín háng yì nián yì nián guò qù le léi fēng bǎ錢 存 在 銀 行, 一 年 一 年 過 去 了, 雷 鋒 把shěngxià lái de qián quánjuān gěi zāi qū rén mín kě shì tā省 下 來 的 錢 全 捐 給 災 區 人 民, 可 是 他 zǐ jǐ què shě bù dé mǎi xīn wà zi自 己 卻 舍 不 得 買 新 襪 子。六、主題隊會設計 (一)“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一年級)一、背景現在的家庭中,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中享受著祖輩、父輩們多方面的關心,有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疼著一個孩子。許多家長視自己的子女為“小皇帝和小公主”,什么事都有自己包攬下來,耳朵里經常聽到的是“放那兒,讓我來吧”這些話,就不舍得讓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為一名小學生,學習任務相對加重,長輩們就更是生怕孩子累著了,更是事事包辦。甚至連孩子的書包也要代勞收拾。學生早上來校不交作業,問其為什么,回答說是家長沒幫他裝進書包,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其實家長們哪里知道這樣不但不能在孩子心里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反而助長了孩子們惰性,而且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害無益的。因此,教育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自己擁有一雙勤勞的雙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已是迫在眉睫。所以我決定召開“我有一雙勤勞的手”的主題班會。二、活動過程1、回憶學習的兒歌《猜一猜》,師生邊背誦邊做動作,并說出謎底“手”。(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課件出示小手圖片題,讓孩子們從感性上感受小手的可愛,初步了解小手的作用:能寫會算還會畫。2、班主任講一個關于小手的故事:從前,有倆兄弟,他父親在臨死之前給他們分了家。老大分到了一塊荒山地,但他勤勞肯干,所以他最后過上了好日子;老二分到了一塊肥沃的土地,但他好吃懶做,天天什么也不干,結果沒吃沒穿。學生討論為什么兄弟倆的結果不一樣,由此引出班會主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并齊讀。3、班主任分別創設三個情景,讓孩子們通過看一看、議一議、賽一賽、夸一夸來真正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是快樂的,感受到擁有一雙勤勞的手是多么驕傲和自豪,激發了他們用自己的小手做事情的愿望,并付諸于行動。情景一:班主任:同學們,你們有一雙勤勞的手嗎?有一個小朋友啊,他也有一雙勤勞的手,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小朋友在洗自己的鞋襪、鋪床、整理書包)他在干什么?平時你們勤勞的手都干了些什么呢?學生:我會……,我會……,我會……班主任:小朋友真能干,會干這么多活兒。可是,據我所知,咱們班里有一些“小皇帝”,在家里什么活兒也不干,樣樣事情靠父母,稍不稱心,還要哭鼻子。有的同學在家寫完作業后書包也要爸爸媽媽整理,要是沒人幫他整理,就會丟三落四的,第二天來到學校,不是這沒帶就是那忘在家了。不過我相信,通過今天的活動,他們一定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現在我們來進行整理書包比賽,看一看誰整理得又快又整齊。(每小組選派一名學生參加整理書包比賽,其余學生為他們加油助威)選手自評,比賽優勝者介紹經驗。班主任:讓我們以熱烈地掌聲祝賀比賽的優勝者。希望大家都向他們學習。小結:自己的事自己做情景二:班主任:同學們,你們勤勞的雙手除了做自己的事情以外,還為別人做過事嗎?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小朋友幫爸爸捶背、幫媽媽倒垃圾)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也為別人做過什么事情呢?學生:……………………班主任:同學們,你們的小手可真能干,會做這么多事情,我們來夸夸自己吧。學生(齊):嘿嘿,我很棒!班主任:想想,別人會怎樣夸我們?如果你得到了別人的夸獎,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會有什么樣的愿望?(激發孩子們為他人做事的愿望)小結:別人的事請幫著干情景三:班主任:我們的雙手會干這么多事情,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那你們想一想,要是遇到我們不會干的事情,我們又該怎么做呢?(課件出示有關圖片:小朋友在看媽媽洗碗)討論后小結:不會干的事情學著做4、組織學生談談今天班會課的感受,并說說今后自己該怎么做。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以前曾經做過一些事,但以后還要做更多,有的說以前什么都沒干過,通過這次的學習,表示以后要做一個勤勞的好孩子。5、班主任播放課件:歌曲視頻《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孩子們載歌載舞,在活潑動聽的歌曲聲、在輕盈優美的舞姿中結束本次班會。(二)勤儉節約,愛惜糧食 (二年級)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勤儉節約的道理。 2、懂得從小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創建節約型社會做貢獻。 3、積極投身于“全民節約,共同行動”中,爭當節約小標兵,健康快樂地成長。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 活動過程: 班主任講話:親愛的少先隊員們,《勤儉節約,愛惜糧食》主題班隊活動現在開始。 (一)了解節約: 班主任:同學們,有一首古詩,我們代代傳唱,首先讓我們欣賞一下。 朗誦《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糧食。其實在 我們生活中要節約的何止一粒米,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從古到今,就有許多節約的感人故事,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下面就來聽幾個節約故事吧! 講勤儉節約的故事。 (1)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2)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咸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 (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 班主任:聽了上面的故事,真讓我佩服這些人,我們的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而在國外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但是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了,卻開始出現了浪費的行為,請看下面的場景: (二)演一演、說一說身邊的浪費行為。 1.一個隊員坐在位子上寫字,寫著寫著,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撕掉,寫著寫著,又錯了一個字,他立刻把寫錯的紙又撕掉,終于寫完了,他把撕下來的紙看夜不看直接扔到了廢紙簍。 2.李晨坐在中央,伸出手當水龍頭,介紹:我是小小水龍頭。楊佳樂,大汗淋漓,一邊擦汗,一邊說:“真熱呀,我得到水龍頭上沖一沖”,于是在“龍頭”上洗手。李夢銀跑過來邊走邊說:“洗手嘍,洗手嘍。你讓開。”兩人同用一個水龍頭,說著“走開,你走開”爭搶起這個水龍頭,互不相讓。后來干脆玩水。忽然上課鈴聲響了,兩人說:上課啦,快去教室,撒腿就跑。水龍頭喊:“快過來把握關掉,關掉”。 班主任:以上這兩種行為屬于什么行為?你看了有什么感想?(浪費行為,我們應該節約用水,不應該浪費。紙的原材料是樹,為了保護樹木,保護環境,我們應該節約用紙。) 班主任:是啊,浪費真可惜,你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浪費的行為?隊員:把紙撕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折紙飛機;還沒寫字就把本子撕掉了;鉛筆不用完就扔了;圓珠筆用完后筆筒也扔了直接買新的;把橡皮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挑食;不關水龍頭;白天不關電燈…… 主持人:看來我們身邊浪費的現象還真不少呢!你知道這些浪費現象會造成什么危害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各小組的調查報告: (三)議一議勤儉節約好辦法。 隊員:鉛筆用短了可以套一個紙筒繼續使用;不撕紙屑;紙用完一頁再用一頁;作業本用完后用背面算草;把紙張集中起來回收;可以用廢紙做成各種小制作,廢物利用;水也可以重復利用,洗碗的水澆花;洗衣服的水擦地板,沖廁所;不用電燈、電腦之后就關掉…… 主持:同學們說的非常好,如果讓你來做勤儉節約小小宣傳員,你準備怎么做呢? (四)表演: 兒歌:小水滴,一滴滴, 匯成江河長千里。 小米粒,一粒粒, 堆成糧堆高千米, 一滴水,一粒米, 積少成多了不起。 小朋友,要牢記。 一滴一粒要愛惜。(五)班主任總結: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分錢,每一粒糧食,從一點一滴做起,讓節約成為習慣,傳遍校園、家庭、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編后語誦讀完了這些經典,你是否體會到了其中的奧妙,有些東西是否能為你所用?也許你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不足,或觸發你的寫作靈感,你也來幾首?!如果是這樣,你可以拿起筆,抒寫你的心聲,并把這些精美的文字集中到學校來,以便再進行潤飾、提高,使我們的校本教材更加完美。石鵬飛2012年4月10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