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標要求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學目標1.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兩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2.通過比較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絲綢之路示意圖,提升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感受張騫為報效祖國不畏險阻、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理解“鑿空”的意義。通過了解兩漢對西域管理的史實,初步樹立國家版圖意識。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2.教學難點樹立國家版圖意識。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設問導入 展示“一帶一路”示意圖,設問:“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它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繼承與發展,同學們知道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何時開通的嗎?它又是如何被開通的呢? 學生觀看地圖,帶著設問進入本課的學習。 以設問導入,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拓展:西域的位置 展示地圖,講述西域的范圍。 學生聆聽講解,了解相關知識。 通過補充材料,滲透時空觀念。知識講解一、張騫通西域 1.背景 教師展示材料,講述此時西域經常奴役西域小國并不斷侵犯西漢政權。 學生閱讀材料并聆聽教師的講解。 通過閱讀材料和教材的方式了解這部分知識點,鍛煉學生一定的自學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2.目的 教師展示材料,講述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 學生閱讀材料并聆聽教師的講解。3.過程 (1)第一次:出示地圖,結合地圖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經過。 學生聆聽教師講述,了解概況。 通過講述,滲透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課堂活動: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押了10余年,但他仍然“持漢節不失”,堅持完成使命。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后回答。(2)第二次:出示地圖,結合地圖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經過。 學生聆聽教師講述,了解概況。4.作用 出示材料對比講述兩次出使西域的作用 學生參與教學,了解相關知識。 通過回憶并比較,理解該知識,并提升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課堂活動: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 出示材料,講述該問題。 學生結合材料及所學回答問題。 通過閱讀材料,提升概括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過渡:在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逐漸形成一條商路,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條溝通東西的商路。知識講解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 (1)路線:出示地圖,結合地圖講述陸上絲綢之路路線圖。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研讀史料,了解陸上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通過參與課堂,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物品交換:出示材料,講述經陸上絲綢之路東西方物品的交流與傳播。(3)影響:出示材料講述陸上絲綢之路的作用。2.海上絲綢之路 出示地圖,結合地圖講述海上絲綢之路路線圖。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了解陸上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 滲透時空觀念。知識拓展:南海諸島 教師講述該知識點。 學生聆聽教師講解。 通過聆聽講解,拓展知識面。過渡:張騫出使西域后,兩漢王朝是如何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的呢?知識講解三、對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護(西漢時期) 出示地圖,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填空。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通過參與課堂,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過渡:西漢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漢朝與西域的往來中斷,面對這種局面,東漢帝王又是如何破局的呢?2.班超經營西域(東漢時期) 展示地圖,結合時間軸講述東漢時期大漢王朝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學生聆聽教師講解,了解相關知識。隨堂練習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原因有( B )①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②加強對西域的控制 ③加強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 ④加強與匈奴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下列有關絲綢之路正確的路線是 ( B )A.長安→河西走廊→中亞、南亞、西亞→今新疆境內→大秦B.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南亞、西亞→大秦C.洛陽→河西走廊→中亞、南亞、西亞→今新疆境內→大秦D.洛陽→中亞、南亞、西亞→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大秦3.下列關于古代絲綢之路史實與推論的搭配,正確的是( D )史實 推論A 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 西漢與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關系B 絲綢之路通達歐洲 絲綢之路因為只運輸絲織品而得名C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產傳入內地 西域物產的引進是絲綢之路開通最大成果D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標志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4.班超投筆從戎,立功西域,被封為定遠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動有( B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復西域與漢朝的聯系 ④大敗匈奴,使其無力與西漢對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請課后搜集張騫的主要事跡并結合本課所學,為張騫寫一段解說詞。要求:要符合歷史事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