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標要求知道東晉的興亡和南朝政權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1.通過識讀地圖,了解東晉、南朝政權更替的基本史實;通過研讀史料,了解東晉政權的特點和東晉的北伐。2.通過研讀史料,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江南地區的開發。2.教學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詩詞導入 分別展示《史記》和《宋書》中關于江南的介紹,設問“江南”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江南為什么會變化如此之大? 以學生熟知的詩詞為諺語導入,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順利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講解一、東晉的興亡 1.建立 教師展示“東晉十六國形勢圖”和一段史料,講述東晉建立的基本概況。 通過地圖和教師講解,了解東晉建立的情況。同時用材料說明東晉政治的特點,加深學生理解。教師展示一段史料,講述這一時期“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政治,并用示意圖的方式呈現。 學生理解東晉政權的特點。2.北伐 教師講述東晉初期,多次進行北伐,曾收復黃河以南部分地區,并展示材料和東晉疆土,說明東晉北伐失敗,局部統一,偏安南方。 學生根據材料回答。 通過教師講述,學生了解東晉北伐的概況。再以知識拓展的方式讓學生對祖逖的相關事件有所了解,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教師拓展祖逖北伐的相關事跡,簡單說一下“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的故事。 學生回顧所學進行回答。教師展示兩段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說明東晉北伐的作用。 學生根據材料回答。 學生通過材料了解東晉北伐的作用。培養史料實證的意識。3.滅亡 教師展示圖片和材料說明東晉末年,政權旁落,進而導致東晉滅亡。 學生通過地材料和示意圖了解。 通過示意圖和材料說明東晉的滅亡,也為下一目的學習做鋪墊。過渡:東晉滅亡后,南方的政權又是怎樣一番局面呢?知識講解二、南朝的政治 教師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勢”,說明南朝政權的更迭。 學生了解南朝的基本情況。學生根據圖表回答南朝政權的特點。 學生通過地圖和圖表,了解南朝政權更迭和特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教師展示“南朝政權一覽表”,讓學生通過圖表說說南朝政權的特點。教師再次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勢”,讓學生觀察說明疆域最大的是哪個朝代。然后教師說明宋武帝和宋文帝的統治情況。 學生觀察地圖后回答。 學生通過圖片獲取關鍵信息進而教師再總結宋政權的統治。關于梁政權,用示意圖了解,更清晰明了。教師用示意圖的方式說明蕭衍奪權稱帝后的殘暴統治,及對社會的危害。 學生對梁政權有大致的了解。過渡:東晉和南朝的統治對于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促進了南方經濟發展?知識講解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的地理位置 教師呈現地圖,講述江南即為長江中下游一帶,古人又稱江東或江左。 學生了解江南的地理范圍。 通過教師講解和地圖,學生了解江南的地理范圍,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2.原因 教師展示三段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說說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回答。 學生通過材料了解江南開發原因,培養材料分析的能力。3.表現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后說說江南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的表現。然后教師在逐一進行總結。 學生閱讀教材后進行回答。 以學生閱讀教材方式了解江南開發表現,提取關鍵信息,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隨堂練習1. 《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材料反映的現象是( B )A.江南氣候條件優越 B.江南地區得到開發C.江南生產技術先進 D.江南勞動力資源豐富2.從東漢末年到南宋,促進我國南方經濟發展并最終超過北方的原因有 ( A )①北方人口南遷 ②民族交往 ③南方相對穩定 ④南方生產技術歷來比北方先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西晉的大臣石崇和國舅王愷斗富,王愷用麥糖洗鍋,石崇就用白蠟當柴燒,王愷用絲綢做成長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織錦花緞做出50里的步障。這充分說明了( B )A.統治階級的腐朽 B.社會經濟的繁榮C.制糖技術的發達 D.絲織技術的高超4.東漢末年,關中地區人口從240萬減少到50萬,揚州從320萬增加到433萬,荊州(今湖北境內)從359萬增加到620萬。導致這一時期南北人口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江南地區開發 B.北方戰亂頻繁C.經濟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強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參照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條件,根據現實情況,說一說如果你負責某一地區的開發,會采取哪些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