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水經注》《齊民要術》等重要著作。講述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本課是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最后一課,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權分立的時期,出現了各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經濟恢復發展、江南開發,以及區域性政權的并立和競爭等客觀上有利于文化發展的因素,因而文化成就斐然。在科技領域,出現了劉徽、祖沖之、賈思勰等著名科學家;在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了書法家鍾繇、胡昭、“書圣”王羲之和北魏的著名的書法作品《魏碑》,畫家顧愷之,石窟藝術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教學目標1.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科技成就與文化。2. 認識南北朝時期的科學成就承上啟下,在我國科技史上放射異彩,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當代青年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科技傳統,發揚創新精神,爭取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賈思勰和《齊民要術》;祖沖之和圓周率;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與《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教學難點】圓周率及推算涉及復雜的數學概念的方法。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材料: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宗白華《美學散步》教師:那么,魏晉南北朝時期在精神上是怎樣的局面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0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設計意圖)通過當代作家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評價,引出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引發學生的興趣,順利過渡到本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1.賈思勰其人展示圖片:教師: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賈思勰這個人。教師:賈思勰,北魏益都人,曾任高陽郡太守,是中國古代杰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在任時,非常關注農業生產和民生。展示材料:今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起自耕農,終于醯、醢,資生之業,靡不畢書,號曰《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序》教師:他注重研究整理前人農業著作,在《齊民要術》中就引用了百余部當時可以參考的古代農書的珍貴內容,如《汜勝之書》、《四民月令》及《范蠡養魚經》等。他還搜集和記錄了許多在民間流傳的農諺民謠,在《齊民要術》中時不時會看到“諺曰”,如,諺曰:“濕耕澤鋤,不如歸去。”諺曰:“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等。除了汲取古人遺存,賈思勰還經常訪問有經驗的老農,汲取他們的生產經驗,他還親自在生產實踐中對這些經驗進行證明和總結。由此,賈思勰寫出了農業科學技術巨著《齊民要術》。展示圖片和材料:諺曰:“濕耕澤鋤,不如歸去。”……諺曰:“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齊民要術》2.《齊民要術》展示材料和圖片:《史記》曰:“齊民無蓋藏。”如淳注曰:“齊,無貴賤,故謂之齊民者,若今言平民也。……資生之業,靡不畢書,號曰《齊民要術》。——《齊民要術·序》教師:“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故名思義,就是“人民大眾謀生的主要方法”,其中心與出發點在農業。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齊民要術主要內容是什么 展示材料:順天時,量地力,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 種谷》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齊民要術》強調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要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還提出了多種經營和商品生產等寶貴思想。教師:《齊民要術》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后世的農學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主要地位。(設計意圖)本目主要講解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通過《齊民要術》中的相關史實記載,使學生掌握《齊民要術》的主要內容及價值。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數學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學家祖沖之祖沖之其人展示圖片和材料:祖沖之,字文遠,范陽薊人也。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請。沖之少稽古,有機思。宋孝武使直華林學省,賜宅宇車服。解褐南徐州迎從事,公府參軍。——《南齊書·文學列傳》教師:南北朝時期人,祖籍在今天北京、河北一帶的范陽郡遒縣。從小接受家傳的科學知識。青年時進入華林學省,從事學術活動。后任南徐州從事史、公府參軍等。2.祖沖之的科學成就(1)數學成就展示圖片和材料:“圓周率三,圓徑率一,自劉歆、張衡、劉徽之徒各設新率,莫肯精核。至(南朝)宋末,徐州從事使祖沖之更開密法”——《隋書·律歷志》教師:祖沖之運用了魏晉著名數學家劉徽所創立的割圓術,并且加以發展,成為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算點后第七位的科學家,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祖沖之還給出了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點后第7位,“約率”被后人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2)天文歷法教師:在長期的觀測和精密算法的支撐下,祖沖之創制了當時最先進的《大明歷》,最早將歲差引進歷法;采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密測出交點月日數、回歸年日數等數據。他所測算的一年時間,與現代天文科學測算的結果相比較,只差50秒。展示圖片:(3)其他成就展示材料和圖片:沖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沖之造《安邊論》,欲開屯田,廣農殖。建武中,明帝使沖之巡行四方,興造大業,可以利百姓者……沖之解鐘律,博塞當時獨絕,莫能對者……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試之,日行百余里。于樂游苑造水碓磨,世祖親自臨視……著《易》《老》《莊》義,釋《論語》《孝經》,注《九章》,造《綴述》數十篇。——《隋書·律歷志》教師:祖沖之在機械制造、政治、音樂等諸多領域有所造詣。(設計意圖)本目主要講解祖沖之其人及其成就。通過相關圖片和史料,從數學、天文歷法和其他方面使學生了解祖沖之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感受祖沖之的偉大之處。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一時期的文藝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三、書法、繪畫與雕塑1.書法教師:漢代造紙術的發明,使書法的載體變得快捷便利,也為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人們對書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動了書法藝術的持久發展。鍾繇和胡昭是曹魏時期的書法名家。展示圖片:展示圖片:教師:鍾繇獨創楷書書法,剛柔并濟,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后人稱他的楷書為絕世之作。西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鍾繇、胡昭書法作為標準書體。教師:將書法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是東晉王羲之,對楷、行、草書尤為精湛,被譽為“書圣”,其代表作為《蘭亭集序》。《蘭亭序》收放自如、渾然天成,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展示材料圖片和材料:王羲之字逸少,……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作《蘭亭集序》,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所器重……——《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教師:王羲之的字體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教師:北魏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重視書法藝術,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厚。展示材料:教師: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繪畫教師:由于佛教盛行,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教畫占據了主要地位。東晉的顧愷之是最著名的畫家。展示圖片:教師:顧愷之擅長的人物畫,線條優美活潑,人物傳神,富有個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展示圖片:【知識拓展】《女史箴圖》名稱由來“女史”是對知識婦女的尊稱;“箴”是規勸、勸戒的意思。西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弱智,國家大權為其皇后賈氏獨攬,其人善妒忌,多權詐,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圣女的事跡寫成了九段《女史箴》,以為勸誡和警示。后來顧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為畫,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故稱《女史箴圖》。3.雕塑教師: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展示圖片:教師:這些佛像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堪稱宏偉精巧的雕刻藝術品。(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史料展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繪畫與雕塑成就,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文藝成就有清晰的了解,感受這一時期文學藝術的魅力。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魏晉文化大比拼”活動。通過本活動,提升學生對魏晉時期科技與文化的理解。【本課小結】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政權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經濟的開發,共同促進了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繁榮。在科技領域,出現了祖沖之、賈思勰等著名科學家;在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了書法家鍾繇、胡昭、“書圣”王羲之和北魏著名的碑刻書體魏碑,畫家顧愷之,石窟藝術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