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遠古的傳說課標要求知道炎帝和黃帝的傳說故事;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教學目標1.列舉炎帝、黃帝的傳說故事,說出炎黃結成部落聯盟的過程,知道炎帝和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加深對民族交融的理解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2.通過了解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結合考古發(fā)現,認識到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情況下,從神話或傳說中獲取有效信息也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3.知道“禪讓”的含義,掌握堯、舜、禹的禪讓制,學習大禹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奉獻精神。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傳說中炎帝和黃帝對中華文明的重大貢獻。2.教學難點知道“禪讓”的含義,掌握堯、舜、禹的禪讓制。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遠古傳說紀念郵票導入 展示中國郵政發(fā)行的“遠古傳說紀念郵票”,提問是否能說出郵票所反映的遠古先民神話傳說。 學生搶答。 以遠古傳說紀念郵票搶答形式導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好的導入本課。提問過渡:有關我國遠古社會的傳說還有很多,那么當時到底是什么樣子,史書中又是怎樣記載的?今天,我們便來一起學習一下。知識講解一、炎黃聯盟 1.部落聯盟時期 (1)教師出示《傳說中遠古部落分布圖》,讓學生知道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相傳,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幾個較大的部落,如炎帝、黃帝、蚩尤部落。 學生讀圖,感知炎帝、黃帝、蚩尤部落位置。 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意識。(2)教師指出當時部落狀況:為了爭奪土地和財富,部落之間展開攻伐,又不斷合并,進而結成部落聯盟。并出示材料進行說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學生通過材料感知當時狀況。 通過材料分析當時社會狀況,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定的史料意識,提升史料分析的能力。敘述過渡:在遠古眾多攻伐中,比較著名的有兩次,分別是阪泉之戰(zhàn)和涿鹿之戰(zhàn),具體情況如何,我們接著進行學習。2. 阪泉之戰(zhàn) 教師布置學生完成阪泉之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交戰(zhàn)過程、交戰(zhàn)結果的填寫。并同步出示《阪泉之戰(zhàn)想象圖》《炎黃聯盟想象圖》,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通過閱讀教材的方式了解這部分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自學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教師根據時間情況,酌情決定是否加入本時期英雄時代介紹。 英雄時代又稱傳說時代,三皇五帝時代或神話時代,在中國指的是夏朝以前的歷史時期。在文字出現以前,人們通過神話和傳說世代口耳相傳保存著他們的歷史。3.涿鹿之戰(zhàn) 教師布置學生完成涿鹿之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交戰(zhàn)過程、交戰(zhàn)結果的填寫。并出示《涿鹿之戰(zhàn)》地圖,指出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華夏族。4.華夏民族的形成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小結,并指出炎黃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引用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關于華夏族形成的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 講練結合,拓寬學生思維。提問過渡:炎帝和黃帝之所以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地域上的統(tǒng)一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還有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具體有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呢?我們繼續(xù)進行下面的學習。知識講解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fā)明 1. 傳說中炎帝的發(fā)明 教師提問傳說中炎帝的發(fā)明有哪些呢?學生依據教材歸納回答——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交換物品等。然后再提問,這些傳說哪些是可信的 (用學過或了解的知識舉例證明) 學生思考后回答,搜集資料進行舉證。如:半坡遺址出土的尖底瓶、仰韶葫蘆紋彩陶壺、炭化了的菜籽和粟;仰韶船形彩陶壺、馬家窯文化青銅刀等都可以證實了傳說中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信息。 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與積極發(fā)現思維,通過啟發(fā)式提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2. 傳說中黃帝的發(fā)明 教師提問傳說中黃帝的發(fā)明有哪些呢?學生依據教材歸納回答——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fā)明了弓箭等。然后再提問,這些傳說哪些是可信的 (用學過或了解的知識舉例證明)3. 遠古時期的考古發(fā)現 教師出示《中國原始農耕時代重要遺址圖》及不同地域出土文物圖片。指出說明傳說中炎帝、黃帝時期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凡屬可以從實物方面表現的,差不多都可以從文物遺址中找到印證物。正是因為這些貢獻,炎帝黃帝為人們長期所懷念。 學生觀察尋找這些器物特點,并對教師沒有提到的示例進行補充 豐富學生見聞,拓寬課堂縱深度,為學生上一節(jié)圖文并茂,富有內涵延展的歷史課。知識拓展:出示祭拜黃帝陵圖片及資料介紹4.對黃帝的評價 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孫中山、毛澤東、宋楚瑜對黃帝的評價,認知黃帝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造精神;且已成為團結愛國的民族象征。 學生參與課堂談論,并給出問題答案。 從不同層面給予學生思維訓練,鍛煉學生思辨思維。課堂討論:遠古傳說等于歷史事實嗎?遠古傳說和歷史事實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敘述過渡:相傳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個部族為增強實力結成聯盟,才有了關于堯舜禹的傳說。傳說中的堯舜禹是通過什么方式實現政權過渡的?又是依靠怎樣的品行和能力得到了人民的愛戴,而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他們的貢獻又有哪些?我們繼續(xù)下面的學習。知識講解三、堯舜禹的禪讓 1.禪讓制 教師提問禪讓制含義?學生回答完以后進行補充。“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堯年老的時候在征得各部落聯盟首領的意見后,便推出了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樣的方法,把位置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完成問題查找、材料分析,并及時做好記錄。 講練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2.堯的事跡 教師出示堯的畫像,并通過三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堯的優(yōu)點:大公無私、克己愛民。3.舜的事跡 教師出示舜的畫像,并通過材料《虞舜耕田》引導學生分析,舜的優(yōu)點:德才兼?zhèn)洹?br/>4.禹的事跡 教師出示禹的畫像,并通過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禹的優(yōu)點:以身作則、奉獻、堅持不懈、方法得當,懂得創(chuàng)新等。課堂討論 結合堯、舜、禹的故事,說一說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聯盟首領?隨堂練習1.下面對古代傳說與歷史事實的聯系敘述正確的是( D )A. 遠古傳說是完全不可信的B. 我們可以完全信賴遠古傳說C. 歷史事實是在遠古傳說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D. 遠古傳說有夸張,但也蘊藏著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2.華夏兒女同根同祖,血脈相連。被尊稱為華夏兒女“人文初祖”的是( A )A. 炎帝和黃帝 B. 漢武帝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3.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的,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從他們的事跡可以概括出禪讓制推舉首領的原則是( D )A.只看才能 B. 只看貢獻C.血緣親近 D. 選賢任能4.如果拍攝一部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時期的電視連續(xù)劇,能夠出現的情節(jié)是( D )A.炎帝發(fā)明指南車打敗蚩尤B.堯發(fā)明了文字C.年老的禹經過考察讓位于舜D.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在神話傳說中任選一項,為其尋找考古印證,并說明這項神話傳說與考古資料之間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