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方針以及政黨之間的關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含義、職能關鍵能力: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意義;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2.科學精神:理解我國民主黨派的性質,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理解人民政協的性質、組成、主題、職能、要求,明確我國政黨制度是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3.公共參與:配合民主黨派和人民政協工作,為國家治理貢獻力量。三、教學重點1.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意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2.教學難點: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職能。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鄧小平說,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各項事業中,由于中國共產黨居于領導的地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工作做得好壞,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同時,由于我們黨的執政黨的地位,我們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習氣。因此,對于我們黨來說,更加需要聽取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民主黨派的不同意見,需要接受各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以利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減少錯誤。我們熱誠地希望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都以主人翁的態度,關心國家大事,熱心社會主義事業,就國家的大政方針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負責地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和批評,做我們黨的諍友,共同把國家的事情辦好。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全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逐步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地選擇了共產黨的領導,在總結歷史經驗、立足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形成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格局。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證明,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及全國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確的歷史抉擇。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一種怎樣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方針以及政黨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含義、職能是什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找到答案。2.新課講授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探究一:在2022年3月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就人民日報記者提問的“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進行了回答。郭衛民介紹,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確立。這項政治制度,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創立的,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一項偉大的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新型政黨制度。改革開放以后,這一制度被明確為中國基本政治制度,并載入了憲法。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形成一套制度安排,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1.我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探究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具有政治聯盟性質,致力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民革由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于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在民主革命中孕育與誕生的民革,和重慶有不解之緣。抗戰相持階段,不少國民黨上層人士對蔣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已有深刻認識,他們支持中共倡導的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雖時有表現,卻沒有團結成為力量,影響有限。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譚平山、王昆侖、陳銘樞等打破禁忌,組織了民主同志座談會。到1943年8月,民主同志座談會著手籌備組織工作,組織的名稱最初為中國國民黨民主同志聯合會,后來定名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從1944年上半年起,即開始以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的名義吸收成員和開展活動。1945年10月28日,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在重慶特園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宣告成立。思考:以民革為例,查找其他民主黨派產生的資料,說說我國的民主黨派的形成與發展。2.我國民主黨派(1)發展: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2)性質:現已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探究三:近期,省九三學社、民革、民盟、民建、民進先后召開2022年省兩會提案通氣會。記者梳理發現,各黨派提案普遍聚焦“雙區”建設、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等省委和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建言資政特征明顯。比如,圍繞兩個合作區建設,各民主黨派均有提案涉及,其中民進廣東省委會擬在提交提案中建議廣東抓住全球集成電路加速進入我國契機,建設“橫琴國際硅島”,引領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建議以兩個合作區建設為抓手,重點圍繞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定廣東海外人才引進開發路線圖,著力引進頂尖科學家和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創業團隊。許多民主黨派的提案在大主題下聚焦小切口。比如,圍繞鄉村振興,民革廣東省委會在集體提案中提出,以種業為抓手,以土地要素改革為突破口,高標準打造臺山“農業特區”;圍繞科技自立自強,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建議加強高校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增強廣東省科技創新能力。思考:我國的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是什么關系?民主黨派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3.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1)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內容基本 方針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前提保證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政治地位 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活動準則 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探究四:郭衛民在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鮮明的特征。它能夠真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一黨缺乏監督或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它通過制度性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階級、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新型政黨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貢獻。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長期堅持并充分展現其優越性。思考:我國政黨制度制度的優越性4.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1)政黨關系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而不是互相反對。②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依法參政,而不是輪流執政。(2)優越性: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探究五: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會議,與委員共商國是。會議審議批準汪洋主席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所作工作報告,審議批準劉新成副主席所作提案工作情況報告,通過關于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委員們列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并討論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表示贊同并提出意見建議。思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性質和組成是什么?性質: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組成: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探究六:郭衛民在3日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政協作為實行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將進一步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積極利用多種平臺渠道協商議政、履職盡責。同時,充分發揮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加強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團結合作,對各民主黨派以本黨派名義在政協發表意見、提出建議作出機制性安排,促進集思廣益商量事、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做好建言資政的同時,廣泛凝聚共識,推動雙向發力,匯聚共同奮進的力量;完善制度機制建設,不斷提升政協工作的質量和成效,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主題、職能和作用是什么?3.主題:團結和民主4.職能: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5.作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6.要求: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3、結束新課縱觀歷史發展,新型政黨制度這一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成果。5000多年文明發展孕育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新型政黨制度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突出優勢。中華文化崇尚和傳承的“天下為公,講信修睦”“貴和尚中,和而不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等理念,承載著家國情懷,彰顯著“和合”精神,蘊含著民本意識,為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豐富的思想資源。中國共產黨一方面繼承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另一方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并根據時代要求不斷賦予這一制度以新內涵新理念新要求。4、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方針以及政黨之間的關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含義、職能。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意義;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板書設計6.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1.我國政黨制度(1)鮮明的特色:(2)形成與發展:2.我國民主黨派(1)發展:(2)性質:3.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和內容(1)地位:(2)內容:(3)基本方針(4)前提保證(5)政治地位(6)活動準則4.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1)政黨關系(2)優越性(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性質:2.組成:3.主題:4.職能:5.作用:6.要求: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