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2課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性問題,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二、學習目標1、梳理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學會分析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唯物史觀、歷史解釋)2、在歷史時空框架下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3、以開放的心態,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推動文化的融合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家國情懷)三、核心概念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理解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及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2、教學難點: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四個基本特點的內在聯系。五、教學過程(一)導入設計:央視公益廣告《一帶一路,共創繁榮》宣傳片視頻導入教師:這則廣告被網友譽為中國最好看的公益廣告。那它在廣而告知何事呢?學生:一帶一路。教師:同學們,你對廣告里哪一細節哪一情節印象最為深刻?學生:……教師:一帶一路戰略反映當前世界局勢呈現怎樣的特點?學生: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二)教學過程第一部分 現實篇 概述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1、政治:多極化【展示圖片】《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過渡】從地圖上看,絲綢之路是條迷人的曲線,它東起古都長安,像一條飄逸的絲帶,穿行在亞非歐,將亞非歐文明勾連起來。同學們,絲路串聯起哪些文明? 真巧,今年咱們僑中舉辦了以絲路為主題的國文活動,同學們純手工打造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服飾,在師生的精彩演繹下,極具創意地詮釋了各國的文化特色與獨特內涵。那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各個國家各類文明的風采。【展示圖片】《“千古絲路通古今,‘一帶一路’連世界”——中山市華僑中學2018年國際文化節》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學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多種文明百花齊放,交相輝映,形成別致的景致,凸顯著文化的多樣性。2、文化:多樣化教師:當下,全國正在大力推廣一部手機游天下的智慧旅游建設。假設周末你外地一朋友想來咱中山旅游,你想領著人家去中山哪看看哪吃吃?學生:會帶著瀏覽孫中山故居、瞻園,吃吃地道美食石岐佬,坐坐中山之眼摩天輪……教師:這全部的行程你能憑借一部手機就完全搞定嗎?學生:能。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借助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信息化、便利化。3、經濟:全球化【展示材料】“一帶一路”的本質要求是經濟全球化。中國提出這一倡議不僅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要求,而且把經濟全球化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形成了一個新格局。 ——環球時報《“一帶一路”對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什么》教師:剛才那個視頻里那一尾魚打探上后立即變成各地餐桌美食。一帶一路它彰顯了何種時代趨勢?學生:經濟全球化。【展示概念】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教師: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生:各地經濟聯系日益緊密。教師:經濟全球化是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開啟于何時?受到哪些因素的推動?學生:新航路的開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擴張,歐洲人將貿易擴展到了全世界。世界市場開始形成。學生:還有工業革命,19-20世紀,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的交通手段與貿易路線出現,東方從屬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起來。學生:我認為經濟全球化不僅僅只有經濟的互通有無,還有全球經濟規則與經濟秩序的確立。二戰后初期伴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的建立,全球化開始出現制度化的經濟規則與秩序,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學生:接下來,冷戰結束,伴隨政治局勢的瓦解、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科技的,越來越多國家融入世界市場,采取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展示經濟全球化歷程:事件 影響新航路的開辟 開始工業革命 世界市場擴大二戰后,IMF WB GATT 體系化、制度化(半球化)冷戰結束后 全球化成為時代潮流教師:但這也請同學們注意一下:二戰后至蘇聯解體前,由于兩極格局的對峙,世界貿易實質上是資本主義世界的貿易體系,此時的全球化實際上是半球化;②蘇聯解體后,“冷戰”的結束緩和了世界局勢,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加入,使世界貿易真正具有全球意義。【展示圖片】《經濟區域集團化》教師:受生產力條件所限,經濟的互通有無最初都是從與自身相近的國家與區域發展起來的。哪一地區率先做出示范?學生:歐洲,歐共體。教師: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的同時,區域經濟集團化也在發展。50年代以來,歐洲一體化為各地區各民族國家如何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做出了榜樣。在歐洲一體化的示范之下,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立。1993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據不完全統計,自今世界已有100多個區域性合作組織。區域集團化的蓬勃發展也強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展示圖片】《經濟全球化》教師:經濟全球化帶來哪些積極影響?學生:它推進世界資源的高效配置,加速了世界經濟的融合,改善人民的生活。教師:那給中國帶來何種影響?比如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這需要感謝誰?學生:感謝鄧小平!教師:沒錯,如果沒有40年前國家領導人做出的改革開放的遠見和魄力,中國不可能取得如此令人驕傲的成績。那除了國人的努力,中國的經濟奇跡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有什么關聯嗎?學生:我們還應感謝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的機遇。改革開放讓中國的發展與世界聯系起來,讓中國搭上世界經濟景氣的快車。教師:太棒了!同學們從多方面對這一現象進行的合理的歷史解釋。【展示圖片】《全球經濟發展狀況圖》學生:世界呈現多個經濟中心,美國依舊是經濟實力最為雄厚的超級大國。學生:傳統的西方大國依舊領先,但金磚四國的表現也引人注目。教師:伴隨經濟多極化的出現,這些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實力,逐步對國際事務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經濟的多極化也助推政治多極化趨勢的日益增強。4、政治:多極化【展示概念】“極”-綜合國力強、對國際事務影響大的國家(國家集團)。“化”-是指一種發展趨勢。“多極化”-世界上出現了多極并存的發展趨勢。教師:有沒有同學能梳理一下多極化趨勢的歷程?學生:二戰至50年代中, 兩極格局的形成;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伴隨歐共體、日本、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兩極格局下開始出現多極化趨勢;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暫時表現為“一超多強”。第二部分 困境篇 時代的風險與挑戰【展示材料】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力量的上升遠遠超過戰爭因素的增長,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 ——摘編自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過渡】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也日益要求政治上的民主、溝通與協商。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在不斷推進。但是,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我們面臨哪些挑戰?1、文化:多樣化還是單一化?【過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包含著交流、多樣性和跨文化對話的多重信息,也關乎著繁榮與發展。文化對話、文明交流由來已久,也形成了不同的景致。【展示材料】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風靡世界……T恤衫和牛仔褲加旅游鞋的休閑式著裝傳染給了全世界……好萊塢制造的影視主導著全球影視市場…… ——摘編自劉德斌主編《國際關系史》 教師:中山地處珠三角地區,臨近港澳,僑鄉文化濃厚。同學們,你們的生活與港澳、與世界經濟同層次國家的青年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有無不同?學生:我們自小吃著“麥當勞” “肯德基”,喝著“可口可樂”,品著“雀巢咖啡”、穿著耐克鞋、吃著哈根達斯,看著tvb電視劇與“好萊塢大片”。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價值觀與港澳的同輩孩子們似乎沒什么區別。教師:僅僅我們如此嗎?世界其它地區呢?學生:似乎整個世界都日益趨同。【展示材料】今天,歐洲三大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向全球的傳播雖然是在不同方面的支持下進行的,但似乎仍然以加速度創造一種盡管在細節上不同,但在基本特征方面將是一致的世界文化。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教師:世界文化正向誰趨同?東方?西方?學生:西方!教師:為什么?學生: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不僅牢牢把握著經濟全球化的主導權,還借自身強大的優勢,向整個世界全面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與價值理念。世界各地區文化在呈現多樣化的同時,也日益面臨著單一化,同質化的沖擊。2、社會:信息化?還是風險化?【過渡】古絲綢之路上,駝鈴陣陣、浪花奔涌,人們夜以繼日、跨越萬水千山,方能到達目的地。而今天,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人們拿起手機,一次次輕快地點擊,就很可能打破了地域的屏障、文化的隔閡,實現“網絡相通”“民心相通”。但是在過去的2017年中,突如其來的一系列信息事件將“安全”這一古老又敏感的話題無數次地推到了風口浪尖。【展示材料】教師: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在日益便利化,但何種不安也在日益冒頭?學生:風險化。3、經濟: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教師:什么是全球化?學生:各地區各國家之間休戚相關,互利共贏。教師:但是它背后也有一些聲音不容忽視。【展示材料】“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它顯示了在這個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們都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華的客艙,85%的乘客擁擠在不衛生的船艙里。很顯然,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難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達安全的港口。” ——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教師:同學們,根據古巴前領導人卡斯特羅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推進過程中存在何種問題?學生:利益分配不均。由于全球化的實質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加大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異,利益分配不均。學生: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也將面臨危險。教師:好像不僅發展國家如此。一些全球化受益的大國也開始向全球化說不!【展示材料】“英國脫歐公投被看成了全球化將結束的信號。正如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霍米 卡拉思在美國《新聞周刊》上表示,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見到全球化實實在在地倒退”。《華盛頓郵報》曾就此發表文章,稱“英國殺死了全球化”。 ——《英國啟動脫歐 逆全球化時代是否已開啟?》學生:英國2017年公投“脫歐”,全球化在倒退。教師:還有嗎?比方說,美國近日有哪些舉動?學生:美國特朗普總統堅持“美國優先”政策,面對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威脅,美國揮舞起貿易保護主義大棒,接連與世界主要貿易大國挑起貿易爭端,助長“逆全球化”浪潮。教師:經濟全球化是在大步推進,但也出現了逆全球化的現象。4、政治:多極化?還是單一化?【展示材料】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夠維持和平力量的國家,正是這一領導的重任以及實力,使美國在一個尋求自由的世界中成為自由的燈塔。——美國前總統布什的《國情咨文》(1991年)教師:結合時代背景分析,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國情咨文》反映了美國有什么意圖?學生: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美國推行單邊主義,妄圖建立單極世界。過渡:1991年,克里姆林宮的紅旗悄然落下,紅色的年輪在大國興起的舞臺上刻寫了74圈。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依仗自己的實力與地位,要建立一個由美國領導的、以西方價值觀念為準繩、以北約軍事力量為后盾的單極世界。甚至,一些美國人認為現在是一個單極世界。教師: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有何肆意妄為之舉?學生:美國完全不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也不顧多國反對,為了自身利益任意對一個主權國家運用軍事力量挑起戰爭。例如,南斯拉夫地區沖突、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學生:新就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際政治領域正在狂熱“退群”,美國近1年以來已經退出了TPP組織、巴黎協定、伊朗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部分 愿景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播放音頻】“當今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人們對未來既寄予期望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步展示材料】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云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兵戎相見時有發生,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摘編自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過渡】當今世界呈現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大體趨勢,可為何還有諸多挑戰與問題。當今世界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我們以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為例。【展示材料】 材料一:“反全球化人士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反對全球化,他們是在反對某種同他們本身信念、價值觀相背離的全球化,其中有對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憂慮,有對幾個大國主宰世界的不平。”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瑪蒂亞·森材料二:“全球化談不上好東西,也不是壞東西,不要神化全球化。特朗普一點也沒有要阻止全球化。他的本意不是要收回資本,讓美國公司全部回來,把外國公司全部趕出去,相反,他希望中國給美國企業提供更加友好的投資環境,讓更多的美國商品在美國人充分享受之后再走向世界,這當然是全球化,而且是一種擴大化的全球化。所以,與其說特朗普在阻止全球化,不如說,他在打造一個對美國更加有利的全球化。”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學生:材料一正好映射了此前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對全球化的評論。卡斯特羅反對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對由于國際分工不合理,所以帶來的全球利益分配不均的后果。學生:材料二也體現出美國當下政治單極化與經濟逆全球化的舉動多為打造對美國有利的格局。教師:同學們,人們是在反對全球化本身還是在反對全球化給本國帶來的威脅?學生:后者。教師:孫中山先生曾說,孫中山名言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全球化勢不可擋,人們并沒準備逆勢而為,人們反對的只是全球化下出現的一些問題。“逆全球化”思潮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有所抬頭,這深刻反映出全球化之路的任重道遠。這也反映出人們對建立起一個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公正、合理新秩序的渴望。世界的發展需要新的方案、新的智慧。人們能否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播放視頻】央視紀錄片《大道之行》【展示材料】“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語】大家知曉開頭那則公益廣告的主題嗎?一帶一路,共創繁榮。作為全球第二經濟體量的中國,當我們選擇以“一帶一路”為紐帶,以和平的、交流的、共享的方式重新締結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的時候,當中國提出構建命運與共、共生共贏的人類未來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時,中國與世界未來的前景變得清晰而樂觀。那么,如何合作共贏,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下節課再見!教學反思一、教材分析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是新教材第9單元《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與主要趨勢》的第1課,它在教材中起呈上啟下作用,承接上一單元政治多極化、民主化趨勢的內容,開啟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未來共同體的新篇章。本課子目為: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冷戰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發展特點,以及出現的全球性問題,認識人類社會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較此前教材而言,新教材知識含量大。它既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四方面的主流趨勢,又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兩個子目中簡略介紹當下世界存在的一些沖突與危險。教學內容的豐富也給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時間安排帶來挑戰。具體內容方面,筆者認為以下兩點可略加完善。1、厘清概念,理性認知。只有對核心概念進行清晰的界定,學生才能準確并高效地認知并掌握核心知識點。該課有四大定義,但僅對“社會信息化”進行了概念的界定。筆者認為宜增加“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兩大核心知識的概念介紹,便于學生自主預習并理清各知識點的邏輯關系。2、調整順序,勾勒歷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這一子目。新教材簡略勾勒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但過程梳理過程中時序邏輯略顯混亂。例如:兩極格局結束后,伴隨多因素,比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助推、跨國公司的發展、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經濟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但是教材撰文隨后強調“風險與逆全球化”威脅,再緊接著介紹“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筆者個人認為可依照時間發展脈絡,將“區域經濟集團化”內容上移到“經濟全球化”發展歷程中去,等歷程全部梳理清楚,再介紹當下經濟全球化的風險與逆全球化的現象。二、教學設計根據教材內容與課標要求,本課學習目標設置如下:1、梳理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學會分析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唯物史觀、歷史解釋)2、在歷史時空框架下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時空觀念、史料實證)3、以開放的心態,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平等性,推動文化的融合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家國情懷)并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如下:1、教學重點:了解當代世界發展的基本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理解世界格局演變的趨勢及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2、教學難點: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四個基本特點的內在聯系。根據上述分析,筆者教學設計由三部分構成:1、現實篇——當代世界發展的特點。借助各類型史料、圖片,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概念當代世界文化、社會、經濟、政治的特點,即文化的多樣化、社會便利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在這部分內容處理中,強調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核心內容,教師引領學生一起來界定概念以明確定義、梳理歷程以知曉緣由,邏輯關聯以明晰內在聯系。2、困境篇——時代的風險與挑戰。借助時事史料介紹當下世界的風險與挑戰:“文化的單一化”、“社會的風險化”、“經濟的逆全球化”、“政治的單極化”。借助《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的發問引導學生思考“世界怎么了?” 3、愿景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為例,借助學者的觀點論述,讓學生自發思考、明曉世界諸多問題的出現并不是各國家各地百姓想逆勢而為,而是在渴求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人類能否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最后引導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教學反思筆者在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高效地落實了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首先,筆者依照教學重點與思維邏輯調整教學內容順序,清晰界定并概括梳理“文化多極化”、“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四化趨勢。隨后,借助史料、時事、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資源營造了思維沖突,引導學生去理智質疑,文化在多極化同時也面臨單一化挑戰、社會在信息化便利化的同時也遭遇安全風險的威脅、經濟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也遇到逆全球化的挑戰、政治在多極化的同時也存在單一化的沖擊。再者,以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為例,借助學者觀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人們是在反對全球化本身還是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嚴密的推理與理性的分析,順理成章形成世界未來發展渴求新的智慧、新的方案的愿景。最后,贏得共識,牽引出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下節課做了鋪墊。但由于本課內容含量太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體性過重,留給學生思維思考的時間有限的缺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