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教案

資源簡介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授課課題】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授課班級】七(9)班
【授課類型】新授課
【授課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PPT);小組合作法;問答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這一時期民族政權并立的基本史實;
(2)認識11-13世紀這一歷史時期的地圖;
(3)掌握遼宋戰爭,澶淵之盟和宋夏和戰。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契丹的興起和與北宋的關系。
教學難點:如何評價澶淵之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圖片+視頻導入
教師出示圖片:《忠烈楊家將》是根據民間傳奇故事改編,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北宋年間,外患日深,遼國對中原土地虎視眈眈。幸得楊家將滿門忠烈,遼兵聞風喪膽。貪戀權力的國丈潘仁美妒忌楊家受宋太宗看重,得悉柴郡主比武招親,欲助兒子潘豹打擂臺當上駙馬。但楊六郎與柴郡主早已相戀,楊七郎不忍六郎斷送姻緣代他打擂臺,錯手打死潘豹,導致父親楊業代其出征擔任抗遼先鋒。宋遼兩軍于金沙灘對壘,宋軍看似形勢大好,但在后方支援的潘仁美為報愛兒之私仇突然臨陣撤兵,令楊業陷入重圍,勉強保命,但亦身負重傷,被遼兵圍困于兩狼山山城。楊家七子得知老父于金沙灘遇險,立即決定出兵營救,然而此一戰兇險非常,一方面耶律原勢要報當年殺父之仇,屠盡楊家父子;另一方面潘仁美作壁上觀,意欲置楊家于死地而后快。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兩則材料
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多媒體圖片展示
(一)契丹族與大遼的興起
1、契丹發展:
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tián)獵是生涯。 ——(宋)蘇頌《契丹帳》
(1)隋唐時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與漢族的經濟、文化聯系日益密切。唐末漢人紛紛避難,北出長城,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
(2)到9世紀后,契丹族有了自己的農耕、冶鐵和紡織等生產事業。并開始建造房屋和城邑。
2、遼政權的建立:10世紀,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在臨潢建立政權,史稱“遼”。
3、遼的發展: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二)黨項族與西夏
材料 黨項族是羌族的一個分支,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唐朝時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后投降唐朝,被賜李姓。
1、黨項族發展:西北地區的黨項族原本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時與中原文化接觸較多,社會生產有所發展。
2.西夏政權的建立:11世紀,黨項族首領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史稱“西夏”。
西夏景宗(李元昊,1003年5月26日-1048年1月19日),小字嵬理,拓跋氏,出生于靈州(今寧夏靈武),黨項族,是北魏皇室鮮卑拓跋氏之后,西夏開國皇帝(在位16年)。李元昊幼讀兵書,善于思考,見解獨到,有王霸之志。其即位后派軍攻占了瓜州、沙州、肅州三個戰略要地,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1048年,他為子寧令哥所弒,享年46歲,謚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3、西夏的發展:元昊仿效唐朝制度,訂立官制、軍事和法律,并鼓勵開荒耕種,發展農牧經濟,創制西夏文字。
二、遼和北宋的和戰
材料 石敬瑭即位后,改元天福。他天下還沒有到手,便允許每年獻帛30萬匹, 割幽(今北京)、薊(今天津薊縣)、 瀛(今河北河間)、莫(今任丘)、涿 (今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順(今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今懷來)、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蔚州)、云(今山西大同)、應(今應縣)、寰(今朔縣東北)、朔(今朔縣)16州土地。石敬瑭割掉幽云十六州,是五代的大事,對契丹的發展,對從石晉到北宋的中原王朝的邊防,都有重大的影響。石晉割地后,燕山山脈處于契丹的內地,幽州成為契丹的重鎮,失去了天然的屏障,華北平原完全暴露在契丹人的馬蹄下。
戰:遼太宗時,占領燕云十六州,從此遼與中原的沖突加劇。
2、和:宋太祖晚期,遼與北宋保持良好關系,互通使節。
3、戰:宋太宗即位后,遼對北宋發動了數次戰爭遭到失敗,只好防御。
4、戰:宋真宗時,遼軍大舉進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威脅開封。寇準力勸真宗親征,取得勝利。
5、和:澶州之戰之后,遼宋議和,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這次盟約史稱“澶淵之盟”。
教師:如何看待“澶淵之盟”?
材料1 和議中雖然宋遼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對待,但宋朝從此被迫每年供給絹20萬匹、銀10萬兩。“從歷史的后端看來,這1005年的協定有它的作用。……這種為和平付出之代價無疑比戰費來得低廉。……可是這種看法必須全部放棄當事人的觀感……他們無法承認這種妥協為理之當然。中國歷史之中,從無一個統一天下的大帝國卑躬屈節地向一個文化程度低的邊區國家進貢。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提示:(1)“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它對宋遼兩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2)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歲幣成為北宋人民沉重的負擔。
(3)對遼來說,“澶淵之盟”不僅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
(4)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來看,“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總結:它結束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境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三、西夏和北宋的關系
1、先戰: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雖然屢屢獲勝,但是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
2、后和:后來北宋和西夏和談,訂立宋夏合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議和后宋夏邊貿興旺。
思考:如何正確認識北宋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
提示:(1)宋遼、宋夏之間有戰有和,和戰交錯,但“和”始終是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
(2)遼宋、宋夏之間的戰爭只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的兄弟之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別,但無侵略與反侵略之說。它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國家的統一。
積極:使雙方邊境相對和平穩定,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與交融。消極:宋給遼、西夏交納歲幣,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
【課堂小結】略
遼宋、宋夏關系都是中華民族內部的矛盾,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澶淵之盟是雙方相互妥協的產物。對遼來說,不僅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對于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和約,“歲幣”成為它的沉重負擔。但就整個中華民族來說,澶淵之盟的訂立有其積極的一面。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
【鞏固練習】
1.北宋與遼、西夏既發生對峙戰爭,又一直進行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在榷場,官府和商人交換各種商品,且數量很大。這種態勢( )
A.源于遼夏奪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遼宋夏處于長期戰爭狀態
C.加深彼此了解促進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進民族
2.下列活動,與耶律阿保機無關的是( )
A.提倡農業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國 D.獲幽云十六州
6.“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材料主要說明“澶淵之盟” ( )
A.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盟約
B.使宋遼出現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D.完全消除了宋遼間的民族隔閡
7.一位同學說:“中原王朝在沒有戰敗的情況下與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妥協議
和,不僅稱兄道弟,還給歲幣絹帛。”請問這個同學所說的議和情況出現
在以下哪兩個政權之間( )
A.宋、遼 B.宋、夏 C.宋、金 D.遼、夏
8.西夏和北宋講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敗了
B.宋朝被西夏打敗了
C.宋夏連年交戰,雙方損失很大
D.夏受到遼的威脅,需要聯合北宋
9.楊家將的故事流傳至今已有800多年了,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淵之盟訂立之前( )
A.北宋VS遼 B.北宋VS金 C.南宋VS遼 D.南宋VS金
10.宋遼、宋夏之間議和,下列哪一項不是其共同點( )
A.結束雙方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B.宋朝都要交歲幣
C.導致南北對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觀上有利于雙方和平相處
【作業布置】七年級上冊 歷史練習冊 第1課 單項選擇題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新龙县| 大余县| 崇信县| 霍城县| 盐边县| 高阳县| 安阳市| 岳阳县| 建始县| 东兴市| 淮南市| 吕梁市| 哈密市| 屯昌县| 苍南县| 孟村| 德安县| 北安市| 斗六市| 铁岭县| 迭部县| 台中市| 东乌珠穆沁旗| 得荣县| 双桥区| 芦山县| 贺州市| 巴塘县| 鹿邑县| 临沂市| 莱西市| 泰和县| 冕宁县| 蒙阴县| 毕节市| 尼玛县| 青铜峡市| 杨浦区| 上栗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