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國家課標要求 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教材分析 本課主題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著重介紹了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在“遣唐使”這一部分,介紹了日本的遣唐使,以及中國文化對日本社會的深遠影響;“鑒真東渡”則介紹了唐朝僧人鑒真受邀東渡日本的艱辛歷程,以及鑒真的偉大貢獻;“玄奘西行”介紹的則是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習佛法的艱苦經歷及玄奘西游的貢獻。本課從中外兩方面介紹了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一方面能感知唐朝的對外開放政策,另一方面能領會唐文化的世界意義,激發自豪感。學情分析 本課的主要內容如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關系、玄奘西行,它們所涉及的人物都有著曲折的經歷,故事資源較為豐富,學生平時也接觸過不少,教學時可根據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知,通過對人物經歷的認識,突出重難點,同時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目標 1.了解遣唐使、鑒真東渡、唐與新羅的交往、玄奘西行等史實,思考并認識外交的開放與國力強盛的關系。 2.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3.了解鑒真六次東渡、玄奘西行,體會兩人身上堅持不懈、開拓進取的精神,激發學生積極上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教學重點 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教學難點 玄奘西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圖示法學習方法 圖片解讀法、分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講授新課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 多媒體展示圖片:唐人街 展示四幅圖,問:四幅圖有什么共同點? 為什么各地華人聚居的地 區都被稱為“唐人街”? 這反映出唐朝的經濟文化對世界許多國家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從側面印證了唐朝時期中外交往的繁盛。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多媒體展示《唐朝中外交通圖》 讀圖,說出書唐朝主要與哪些國家有往來?你知道哪些人和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呢?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王維 一、唐文化的向心力—遣唐使 材料一 唐朝疆域遼闊,政治經濟高度發達,文化科技繁榮,各民族融洽相處,且熱情歡迎各國來唐友好交流 。 —鐘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響》 材料二 為了緩解內政的混亂情況,改變落后的現狀,需要向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唐朝學習借鑒先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日本政府派出遣唐使不遠萬里,遠渡到中國,從而開創了遣唐使時代。 —孫海榮:《淺論遣唐使在古代中日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三:從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說:“大唐國者,法式定備之珍國也,常須達。” —《日本書紀》 想一想:從唐朝和日本兩方面分析日本派遣唐使來華的目的 目的:為了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 介紹遣唐使: 根據材料,歸納遣唐使來華的特點。 材料: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開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起初,遣唐使團的規模一般不超過200人,從8世紀初起,人數倍增,開元五年(717年)、二十一年(733年)和開成三年(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團,人數均在550人以上。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選了解唐朝情況和博通經史、嫻習文藝的人擔任。 阿倍仲麻呂 日本晁衡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云愁色滿蒼梧。 ——《哭晁卿衡》李白 多媒體展示圖片材料 任務一:依據圖片材料概括遣唐使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唐與新羅 任務二:在教材中找到唐與新羅交往的表現? 二、唐文化的傳播力——鑒真東渡 介紹鑒真 介紹鑒真六次東渡 多媒體展示圖片材料 任務三:依據圖片材料概括鑒真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三、唐文化的學習力——玄奘西行 播放視頻:玄奘 介紹玄奘 根據教材及視頻內容,提問:玄奘西行的時間、路線、貢獻 小組討論:《西游記》和玄奘西行的真實史實有什么異同? 根據所學內容及材料,思考: 任務四: 我們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呢? 小結 答:都是唐人街 答:因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各國把唐朝看成中國的象征,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認識唐朝與世界各國的交往。 根據詩歌,認識唐朝的興盛 根據材料及之前所學知識,說出唐朝的強盛;根據材料二說出日本的情況,并得出日本派遣唐使來華的目的。 歸納特點: 持續時間長 來華次數多 遣唐規模大 人員素質高 認識了解阿倍仲麻呂 答: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答:①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②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③新羅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④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 答: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 觀看視頻 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 答:時間:貞觀初年 路線:絲綢之路 貢獻: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主持譯經工作;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 學生討論并回答 答: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堅定信念等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識圖能力,獲取有效信息,感知唐對外交流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材料的能力,認識唐朝的繁榮與對外交往的關系 培養學生歸納材料的能力,了解遣唐使的特點 認識遣唐使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加深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培養歸納梳理教材內容的能力 使學生認識到東渡的艱難,從而學習鑒真不畏艱苦的精神 加深學生對教材的感知,培養歸納梳理教材內容的能力 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玄奘西行的歷史史實 培養學生唯物史觀,使學生學會區分歷史與文學最本質的區別 培養學生為實現目標不畏艱難、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 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本課內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