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教案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蒙古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爭的情況;元朝的建立和統一。
過程與方法:
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和元朝統一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學習他崇高的民族氣節,培養學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難點:元朝統一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亞洲腹地,遼闊的草原和無垠的沙漠點綴其中,這里生活著一個偉大的民族。13世紀上半期,這個讓全世界震驚的草原游牧帝國,像一輪太陽躍出地平線——
兩宋和遼、西夏、金時期,幾個民族政權對峙。中國的再次統一,是由蒙古族完成的。蒙古族是怎樣興起的?又是怎樣統一中國的?本課將學習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二)、講授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蒙古的興起:
蒙古,原為蒙古諸部落中一個部落的名稱,后來隨著歷史的變遷,蒙古逐漸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人自稱“蒙古”(Mongol)。“蒙古”這一名稱較早記載于中國《舊唐書》和《契丹國志》,其意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滅的火”,別稱:“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發祥于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蒙古”等。
“蒙古” 其意為“永恒之火” ,別稱:“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蒙古族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
材料: 韃人生長于鞍馬間,人自習戰,自春徂冬,旦旦逐獵,乃其生涯。 ——趙珙《蒙韃備錄》
材料: 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佚名《蒙古秘史》
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互之間為了爭奪人口、草場、水源、牲畜而頻繁發生戰爭,生靈涂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氏,名鐵木真,生于金朝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后因父親被殺,所部就分散了。年幼時的鐵木真,因父親在部落的紛爭中離世,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是重重困境卻磨礪了他的意志使他變得堅強,機敏;切身感悟到只有統一蒙古各部,才能給草原帶來和平,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經不斷努力,聯合札木合以及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組乞顏,最后慢慢發展最終統一蒙古。
蒙古族各部的統一是由鐵木真完成的。年幼時的鐵木真,因父親在部落的紛爭中離世,經歷了許多磨難,切身感悟到只有將草原上的各部統一起來,才能給草原帶來和平,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
2、鐵木真統一蒙古:
材料:宋嘉泰二年(1202年)秋,鐵木真集中兵力,消滅了其宿敵塔塔兒部。
宋嘉泰三年(1203年)秋,鐵木真襲擊了一直與自己爭戰不休的王汗的金帳,王汗父子被打敗。
宋嘉泰四年(1204年),鐵木真征服乃蠻部。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蠻部,在乃蠻邊界被邊將當作奸細殺死,其子桑昆身死異鄉。
強大的克烈部被滅,鐵木真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東部草原——呼倫貝爾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于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后匯集于乃蠻汗廷,企圖借助太陽汗的支持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經戰陣的“太陽汗”也不堪一擊,經過納忽崖之戰,乃蠻部被其徹底消滅。
鐵木真率部多次征討,逐一打敗了草原上各個強大的勢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相關史事: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編制組織起來,平時生產,戰時出征;又組建了一支有一萬人的護衛部隊,還建立司法機構,創制蒙古文字。這些措施,促進了蒙古族的發展壯大。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阿的畏兀兒人。鐵木真讓塔塔統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即“畏兀字書”。后經過改革,更趨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蒙古滅西夏與金:
1、蒙古滅西夏:
成吉思汗率軍首先進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惡,所以金朝皇帝拒絕支援西夏。
材料:“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
——《金史· 哀宗本紀》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 ——《元史·太祖本紀》
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戰爭中,病逝于清水縣六盤山。他臨終前向諸子講述了聯宋滅金的戰略,同時叮嚀諸子在他死后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及避免西夏軍因此而增強反抗的斗志。之后被密葬。
2、蒙古滅金:
成吉思汗在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借到宋境進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
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
蒙古軍隊南下進攻南宋,雙方之間的戰爭前后持續了40多年。
相關史實:
蒙古軍隊作戰,往往是憑借精銳騎兵打圍殲戰。南宋軍隊在野戰中難以抵抗蒙古鐵騎的進攻,因而加強長江防御體系,在守城戰和防御戰中與蒙軍較量。蒙軍在攻打城市時經常遭到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久攻不下,損兵折將。如成吉思汗之孫蒙哥率軍攻打合州,5個月未能攻下。交戰中蒙哥被宋軍的矢擊中,傷重而死。
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元朝的建立:
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監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于天下”。1251年,長兄蒙哥繼大汗位,忽必烈受封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討大理。1260年長兄去世,忽必烈在開平即汗位,建元中統,開始按中國傳統的王朝年號紀年。1271年,改“大蒙古”國號為元,1272年遷都元大都(今北京)。隨后即舉兵南下,直至1279年滅南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1260年,他繼承了汗位。
材料一:忽必烈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利益,在利用漢法改革蒙古舊制的同時,又在政治文化的許多方面保留了蒙古舊俗。他吸收漢法是以不危及蒙古貴族的根本利益為前提的。草原舊俗占據了核心部分,漢法制度則往往居外圍或從屬地位。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詔令天下:“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軍不得以民田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嚴畜牧損壞禾稼桑果之禁。”
材料三:忽必烈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忽必烈早在開慶元年攻宋時,就知襄樊地位重要,后經商挺、郝經、郭侃等漢族謀臣的建策,逐漸形成了先取襄樊的方略。…經過五年的戰爭準備,具備了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條件…
①“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
②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
③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
④1271年,改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
2、元朝的統一:
想一想:忽必烈采納漢族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與文化,這對他完成統一大業有什么作用和影響?
一方面取得漢族的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權的鞏固與民族融合;
一方面有利于社會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增強元朝軍隊實力,為元朝成統一大業奠定基礎。
陸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南宋滅亡后,擁立南逃的宋室成員,展開抗元斗爭。兵敗后,背負衛王赴海而死。
文天祥在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用全部家產充軍費。朝廷派他到元軍大營談判。遭到扣留,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后來乘機逃出,歷經磨難,繼續組織南宋余部進行頑強抵抗。文天祥兵敗被俘后,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279年,元軍與宋軍在厓山展開了最后的決戰.混戰幾天后,宋軍不支,張世杰與陸秀夫決定撤退.只是,宋軍的船隊被元軍沖散,陸秀夫不愿被俘虜,眼含淚水背著另立的小皇帝跳海自殺,此后,殘余的宋軍,官員及家眷也紛紛跳海殉國(史載有數萬之眾殉國),至此,南宋徹底滅亡,元朝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3、意義 :
元朝的統一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歷史大勢所趨,而文天祥堅持不懈組織抗元斗爭,你認為他值不值得敬佩?為什么?應該如何評價文天祥?
對元朝來說,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間的分裂割據局面,促進了國內各族人民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邊疆地區的開發,促進了蒙古族的封建化進程,加強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發展。 對后世來說,元朝的統一開創了明清500多年國家長期統一的政治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在元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蒙古是通過軍隊征服來完成全國統一的,大肆屠殺和掠奪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展現了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本課小結:
元朝的統一,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歷史的進步。文天祥作為南宋大臣,在國難當頭之際,挺身而出,所表現的不畏強暴、反抗壓迫的精神和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我們既肯定文天祥抗元,又要肯定元統一的進步性,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四)、課堂練習:
1、元朝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因為( C )
A.它是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與開放時期
C.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D.形成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第一次全面交融
2.1260年,他繼承了汗位,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 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中統五年,他選取《易經》“至哉坤元”之義,將“中統五年”改為“至元元年”。至元八年,改國號為元。其中的“他”指的是( D )
A.鐵木真 B.窩闊臺 C.阿保機 D.忽必烈
3、 下列政權被蒙古族所滅的有( B )
①遼②西夏③南宋④北宋⑤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②③④⑤
4、元朝統一全國的標志是( D )
A.定都大都 B.攻占臨安 C.文天祥被俘 D.滅亡南宋流亡政權
(五)、板書設計: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蒙古的興起:
2、鐵木真統一蒙古:
二、蒙古滅西夏與金:
1、蒙古滅西夏:
2、蒙古滅金:
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元朝的建立:
2、元朝的統一:
3、意義 :
(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阿巴嘎旗| 郁南县| 邵阳市| 盐池县| 福清市| 湖北省| 大冶市| 富阳市| 江孜县| 五指山市| 南投市| 泰和县| 安仁县| 涞水县| 绩溪县| 永福县| 湘潭市| 盐源县| 东兴市| 罗源县| 连云港市| 福清市| 手机| 白河县| 信丰县| 鄯善县| 甘洛县| 文登市| 清河县| 衡阳市| 翁牛特旗| 通海县| 鄂尔多斯市| 岑溪市| 德格县| 四会市| 治县。| 吉安县| 慈溪市|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