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1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專題一 各具特色的國家思維導圖知識提煉明確1個實質:國家的實質。理解4個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明確2個關系:國體與政體、民主與專政。掌握5個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制。理解2個結構:單一制和復合制。把握2個力量:政黨和利益集團。重點梳理1.國體與政體的關系國家制度國體(內容) 政體(形式)區別 含義 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也就是國家管理形式反映問題 說的是“誰掌握政權”的問題,它規定了國家的性質 說的是“如何掌握政權”的問題,它規定了國家的管理形式聯系 ①國體與政體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一個國家的政體會隨著國體的變化而發生根本性變化,也會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的變遷,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變化。 ②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政體完全一樣,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人口素質、發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相同國體的國家也會采取不同的政體。 ③現代國家,大都實行代議制,這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它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優越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我們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這一根本政治制度3.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比較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區別 國家元首產生辦法 經過選舉產生 由世襲的君主擔任國家元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在議會制共和制國家中,國家元首沒有實權;在總統制共和制國家中,國家元首同時又是政府首腦,有實權 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形成 原因 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來,是資產階級革命比較徹底的產物 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采用的 國家 現代大多數國家所采用,如美國、法國、德國等 少數國家采用,但國家政權的實際運行與民主共和制大體相同,如英國、日本等聯系 ①都是現代國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權組織形式 ②相對于君主專制,是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上的巨大進步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現代國家大致有兩種基本形式,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4.議會制和總統制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即議會制國家、總統制國家、半總統制國家。比較 議會制 總統制區別 國家元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國家元首擁有虛位,沒有實權,職責多是禮儀性的 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政府產生的辦法 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 總統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總統組織政府政府與議會的關系 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 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總統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國家權力中心 議會 總統典型國家 英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 美國、俄羅斯、巴西等聯系 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所采取的政權組織形式,都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5.政黨的基本特征政黨是階級的組織,具有鮮明的階級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在階級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列寧和毛澤東都曾明確指出,政黨是階級的領導者政黨具有組織和紀律性 政黨是有組織的政治團體,通常以執政為主要目標;也有一些政黨不謀求執政,但積極致力于推廣某種政治思想、維護某種政治利益政黨具有特定的政治綱領 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對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議題有明確的態度和主張,這些往往體現在其政綱或黨章中6.利益集團含義 利益集團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會提出訴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壓力,借以影響公共政策,以爭取其團體利益及其成員利益的社會團體地位 利益集團又稱壓力團體或倡議團體,是現代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政府決策的途徑 游說、宣傳、助選、集會游行、司法訴訟等作用 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集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類型 根據訴求性質的不同,可分為自利型利益集團和公益型利益集團評價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7.國家主權內涵 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地位 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或駁回重要性 國家主權是國家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國家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表現 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是國家主權的重要體現。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中加以規定,對外則表現為國家之間的相互承認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在當代國際社會,主權國家依據國際法享有獨立權、管轄權、平等權、自衛權等基本權利8.中央與地方(政權分層)政權分層原因 (1)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可能通過唯一的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簡單化的、事無巨細的管理 (2)國家之內的行政區劃,通常是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產生的 (3)行政區劃的界線和分層,往往需要考慮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如何分層 劃分權力范圍 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圍內的權力中央政府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權力劃分,往往通過國家憲法加以規定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我國的中央和地方 劃分職權原則 中央與地方各級國家機構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劃分職權具體要求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須服從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必須考慮地方特殊利益,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行政區域類型 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9.單一制和聯邦制、邦聯制的區別比較 單一制 聯邦制 邦聯制憲法 全國只有一部憲法 聯邦及各組成部分都有憲法 邦聯沒有專門的憲法,各成員國有自己的憲法中央政權機關 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府 除有聯邦中央政府外,各組成部分也有中央政權機關 各成員國有自己的中央政權機關,邦聯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國家聯盟公民國籍 公民只有一個國籍 每個公民擁有兩個國籍,既是聯邦公民,也是成員國公民 各成員國的公民只有本成員國的國籍外交權力 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中央政府統一行使外交權 聯邦是國際交往的主體,其成員國也有某些外交權 邦聯各成員國對內對外擁有全部主權舉例 中國、法國、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蘭等 美國、德國、瑞士、俄羅斯、印度、緬甸、巴西等 歐盟、阿拉伯國家聯盟、英聯邦等10.國家結構形式的選擇(1)一個國家采用何種國家結構形式,是階級、民族、歷史、文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始終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選擇國家結構形式時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3)一個國家采取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基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統一與完整、保障國愛管理的有效與使得等方面的考慮。11.國家安全與核心利益基本內涵 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堅 持 總 體 國 家 安 全 觀 基本內涵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必 要 性 從外部看,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在變局,全球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繁。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會不斷帶來新的考驗,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國際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從國內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重 要 性 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它不是一個抽象的、孤立的概念,而是體現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抽離任何一方面的內容,都是對國家主權的分割,也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專題二 世界多極化思維導圖知識提煉明確2個趨勢:多極化趨勢、國際關系民主化趨勢。掌握1個關系:國際關系。理解2個主題:和平與發展。把握1個實質:國際競爭的實質。明確3大貢獻:外交政策、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智慧。重點梳理1.世界多極化的形成與發展形成 二戰后,在西方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的冷戰中逐步形成了以美蘇對峙為標志的世界兩極格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重大而深刻的調整,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地位 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發展狀況 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單極與多極的矛盾,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影響 世界向多極化發展,是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基礎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在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傳統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調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力量逐漸增強,國際政治中的權力關系正在經歷變化,國際關系朝著民主化方向發展2.認識國際關系內涵 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形式 復雜多樣,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基本形式內容 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國家間交往 主要方式 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等等規范 當前,國際法規范著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競爭 背景 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實質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趨勢 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3.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復雜多變 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際關系復雜多變影響因素 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使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其中,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 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維護國家利益 重要性: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障: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國家實力衰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基本要求: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中國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本質: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4.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比較 和平問題 發展問題區別 含義 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現狀 國際形勢總體穩定,當今世界仍很不安寧 世界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當今世界仍是貧富懸殊的世界,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內在聯系 ①和平是發展的前提。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保持持久和平的環境,為各國正常發展和政治經濟的往來提供保障。世界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戰亂和沖突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②發展是和平的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只有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才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貧困,減少地區沖突的發生,消除不穩定的因素,為維系持久和平提供動力促進因素 經濟全球化發展加深了各國相互依賴程度 國家間日益增強的貿易往來,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意愿不斷增強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 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增強,新興經濟體實力提升,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和戰爭面貌談判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 隨著國際協調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多邊主義的深入發展,國家間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日趨成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沖突主要障礙 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所上升,個別大國常常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 ②當今世界仍是貧富懸殊的世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發展中國家比較普遍地存在貧窮和饑餓現象。落后、貧困、危機等揮之不去的陰影仍然與人類相伴隨 ③當今世界,局部動蕩頻繁發生,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貿易摩擦、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 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 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5.國際關系民主化倡導者 中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原因 面對影響和平與發展的諸多挑戰,應該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商量著辦國家不分大小、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的事應由本國政府和人民決定,國際上的事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國際關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于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肯定是不能成功的要求 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建立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更好保障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利益,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6.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 國家性質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消除了我國百年來屢受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國家利益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絕不允許別國侵犯我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也絕不侵犯別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內容 基本立場 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 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基石、基本準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7.習近平外交思想內容 核心要義:十個堅持 核心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 對中國 習近平外交思想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指明了方向。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僅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己任,而且將為人類社會共同進步展現更大擔當對世界 為解決人類的共同問題,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8.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 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各國人民應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要求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生態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中國實踐 ①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②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③積極開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專題三 經濟全球化思維導圖知識提煉明確1個含義:經濟全球化。明確2個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掌握3個表現:生產、貿易和金融全球化。理解3個因素:影響經濟全球化的因素。把握4個措施: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重點梳理1.認識經濟全球化含義 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主要 表現 生產全球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貿易全球化 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金融全球化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主要影響因素 ①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②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重要載體——跨國公司 含義 跨國公司是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經營方式 為了實現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積極影響 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影響已經遍及全球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領域跨國公司推動著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消極影響 跨國公司發展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2.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意義) 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要求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3.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引導經濟全球化走向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建設“四型”世界經濟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完善全球治理 為了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4.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1)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①成就: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②新時代開放要求: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更加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2)適應新形勢如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四要)①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②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③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④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3)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①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②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5.我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大多數。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6.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原因 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要求 積極參與、共擔責任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體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中國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共建“一帶一路”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目標專題四 國際組織思維導圖知識提煉明確1個含義:國際組織。掌握2個地位: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理解3個標準:國際組織的分類標準。明確2類作用:國際組織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了解9個組織:聯合國、歐盟、亞太經合組織、東盟、非盟、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合組織、亞投行。重點梳理1.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含義 國際組織指的是若干國家的政府或民間團體經協商聯合建立的經常性組織地位 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石,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類型 按照成員的性質 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是主權國家或地區的政府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主要是團體或個人按照地理范圍 世界性國際組織:向全世界開放區域性國際組織:成員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圍按照職能范圍 一般性國際組織:職能范圍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專門性國際組織:具有專業職能,主要開展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專門技術性活動機構 議事和決策機構 指全體成員參加的宗旨,享有廣泛權力,包括制定和修改章程、接納新成員、選舉執行機構成員和最高行政官員、審核財政預算和決算、審議各機構年度報告等執行機構 大會休會期間,部分成員組成執行機構,執行相關的決議,履行各項職能秘書處 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司法機構 有些國際組織設有司法機構,解決成員間的矛盾、糾紛主要特征 國際性 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個人才能建立國際組織目的性 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宗旨是國際組織開展活動的指導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在的意義所在組織性 國際組織高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以實現其宗旨。其常設性機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自主性 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動作,其決議具有某種強制力作用 積極作用 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局限性 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個別大國倚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2.聯合國性質 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宗旨 ①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②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③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④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基本原則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各會員國對于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采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主要機構 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作用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①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②聯合國發展系統長期從事開發活動,向有關國家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并幫助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③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 中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中國在聯合國的作用 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3.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性質 歐洲聯盟成為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宗旨 歐盟的宗旨是實現各成員國的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作用 歐盟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并力爭在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上有所作為挑戰 近年來,歐盟經受了主權債務危機、烏克蘭危機、恐怖襲擊、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等多重沖擊,暴露了一些深層次問題歐盟與中國 中歐各具經濟優勢,互補性強。1975年5月,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正式關系。四十多年來,中歐關系發展迅速,歐盟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3年,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經貿聯系日益密切,人員交流持續頻密4.亞太經合組織(APEC)性質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宗旨 ①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②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③鼓勵經濟技術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合作方式 ①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②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③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中國與亞太經合組織 中國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是亞太經合組織的重要成員。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以來,中國參加了歷屆部長級會議和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積極參與各層次各領域合作,為促進亞太經合組織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5.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性質 由東南亞10國于1967年成立,是亞洲最令人矚目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機制 東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主要目標 維護和促進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進一步強化以和平為導向的價值觀;通過加強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合作,提升地區活力;維護東南亞的無核武器區地位,杜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確保東盟人民和成員國與世界和平相處,生活于公正、民主與和諧的環境中;建立穩定、繁榮、極具競爭力和一體化的共同市場和制造基地,實現貨物、服務、投資、人員、資金自由流動;通過相互幫助與合作減輕貧困,縮小東盟內部發展鴻溝工作模式 協商一致、循序漸進;互不干涉內政;以非正式的調節、協商解決成員之間的分歧和爭端中國與東盟 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與合作。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現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6.非洲聯盟性質 非盟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成立與發展 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成立的非洲統一組織。1999年,非洲統一組織決定成立非洲聯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統一組織。目前,非盟有55個成員,最重要的決策由首腦會議作出目標 實現非洲國家和人民間更廣泛的團結和統一;維護成員國主權、領土完整和獨立;促進和平、安全和穩定;加快政治、社會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民主原則、大眾參與和良政;促進和保護人權;推動非洲經濟、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在各領域的泛非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協調和統一次區域經濟體政策;維護非洲共同立場和利益;加強國際合作,創造條件使非洲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應有作用作用 非盟成立后,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國與非盟 ①中國重視發展與非盟的關系。中國與非盟在氣候變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以及非洲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②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③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維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7.二十國集團建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社會深感有必要對全球經濟進行監管和治理,然而,西方國家主導的舊的國際機制已難以勝任此任務,二十國集團因此成為新的全球經濟治理平臺性質 二十國集團成員涵蓋面廣、代表性強,其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的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任務 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能源、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中國與二十國集團 地位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作用 中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歷次二十國集團會議上都發出自己的聲音,提出共同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主張,倡導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8.金磚國家產生 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性質 是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機制成員 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作用 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與金磚國家 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經濟體量最大,作用相對突出。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特點 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從2013年開始,歷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均由主席國邀請一些非金磚國家進行對話交流。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9.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性質 是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合作模式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作用 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行委員會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與中國的關系 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中國大力推動上合組織的經濟合作;中國大力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金融合作10.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性質 亞投行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成立原因 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存在巨大缺口。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愿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運作原則 公開、透明、獨立、問責目標 精簡、廉潔、綠色特色 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與中國的關系 亞投行是中國倡議成立的;中國在亞投行中占據重要地位。中國是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和投票權占比最高的國家;亞投行首任行長由中國人擔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