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五四運動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本課是部編教材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2課,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事件。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使先進的中國人看到了真正徹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下節課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基礎。本課內容分為三目:五四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的擴大、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這三目明顯是按時序安排的,即歷史本身的發展脈絡。五四運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爭和近代化探索的繼續,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材料、識讀圖片等了解五四運動的導火線、爆發、口號、發展、初步勝利等基本史實。2.通過對比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通過對當時青年學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實的學習,感悟五四愛國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五四運動的導火線、爆發、口號、發展、初步勝利等基本史實。【教學難點】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播放視頻:《巴黎和會》片段教師:同學們,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命運發生改變了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學習今天的新課。(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巴黎和會》片段”的播放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同時這首歌也與五四運動相關,進而順利進入本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一、五四運動的背景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什么心情?中國人民提出了哪些要求?出示材料:“即將召開的和會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機會,中國可以借此謀求某種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對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所遭到的慘痛后果加以改正。”——《顧維鈞回憶錄》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開始后,中國代表首先向和會提出取消各國在華的七項特權……又向和會提出取消“二十一條”的要求。 但是,這兩項提案都遭到了拒絕。理由是:這兩項提案不在和會權限之內,不予以討論。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決山東問題了。——常丕軍《五四運動史話》學生回答略。教師:接著提問:那后來山東問題解決了嗎?展示材料:材料一: “關于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陸報》材料二:“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 1919年5月2日《晨報》《外交警報敬告國人》學生:沒有解決。教師:對。中國人民作為戰勝國之一的身份,帶著希望和憧憬參加到此時的失望,怒火最終被點燃,這也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教師:在巴黎和會上,為什么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得到的卻是類似戰敗國的待遇?學生:國力太弱。教師:對。當巴黎和會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中國社會還是和之前一樣沉默嗎?二、五四運動的過程1.爆發展示圖片和材料:教師:從材料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時間、地點、主力、斗爭方式、口號)。(設計意圖)通過對圖片和材料的解讀,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教師:學生閱讀課本,回答知識框架內容。學生:結合課本及圖片回答。(學生回答后出示)教師:學生被捕,運動失敗后,是否運動就此停止了呢?2.擴大展示圖片和材料: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講述后續的運動。展示圖片和材料:教師:學生閱讀課本,回答知識框架內容。學生:結合課本及圖片回答。(學生回答后出示)教師:在工人、商人參加后,運動最終結果如何?3.結果展示圖片:學生回答:結果: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釋放被捕學生)教師:為什么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呢?展示漫畫:(結合漫畫及所學,分析五四運動取得成功的原因)學生:工、學、商團結一致,工人階級發揮重要作用(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史料展示五四運動的過程,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五四運動的概況,同時使學生直觀的展示學生、商人和勞工的奮起斗爭,感受五四精神,培養學生們的愛國情懷。三、五四運動的意義1.性質出示材料:大批學生的被捕引發了中國所有城市的憤慨。不過最激烈的,該屬上海。商人、工業家、城市工人在被激怒后,開始跟隨新式知識分子的領導,開展有限度的團結一致的行動。不但如此,新式知識分子在與新社會和新經濟力量短暫的親切合作當中,開始明白以后的成功要靠全國一致的、以改變中國經濟和社會為目的的群眾運動。……需要與新式知識分子團結起來,以抵抗侵略和壓迫。——整編自周策縱著,陳永明等譯《五四運動史》教師:展示材料,設問:根據材料及所學,指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學生:結合材料及課本回答。教師:很好。那這場運動又什么特點呢?2.特點展示材料和圖片:教師:同學們閱讀教材料,看看五四運動有什么特點?學生:閱讀材料并回答。教師:同學們都很棒,有誰知道五四運動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呢?3.意義展示材料:五四愛國運動后的一年中,馬克思主義在政治思想領域內迅速地擴大了自己的陣地,比較廣泛地在中國傳播,并迅速與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它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中國共產黨。——彭明《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中國工人階級在五四愛國運動中舉行的罷工斗爭,同以往的罷工斗爭最大的不同就是,工人們不再是為了增加工資,也不再為縮短工時而罷工。他們之所以實行罷工,是拯救瀕臨危亡的國家和民族。——常丕軍《五四運動史話》教師:根據材料及所學,指出五四運動的意義。學生:結合材料及課本回答。教師:很好。那為什么把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通過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對比,得出如下結論:4.五四精神展示材料: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時,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愛國青年挺身而出,全國民眾奮起抗爭,誓言“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奏響了浩氣長存的愛國主義壯歌。——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教師: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及所學內容,找出答案。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回答。(設計意圖)本目主要講解了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通過對材料的分析來解讀本目內容,培養學生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最后再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引導學生感悟五四精神、踐行五四精神。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緬懷先烈,弘揚五四精神”活動。通過本活動,提升學生對五四運動的理解。【本課小結】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