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案

資源簡介

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教材分析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知道遵義會議,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知道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利用有關資料,在地圖上標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線,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艱難曲折。
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課,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事件,是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重要一課。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促使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引導學生了解長征精神的內涵,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教學目標
1.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和長征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義會議召開的偉大意義,探究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取得勝利的原因。
2.體會先烈們的不畏艱難、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習革命先烈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理解長征精神,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教學難點】
遵義會議。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察幾組數據,說說感受。
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決戰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18天用在夜間行軍上。
在總長約25000華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軍74華里。
縱橫12個省份、攻占700多座縣城,跨越了近100條江河,征服了約40座名山險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山,穿過了被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教師:這些奇跡都創造在一次大規模的戰略轉移中,它的名字叫“長征”,讓我們通過這節課,跟隨先輩重走長征路。
(設計意圖)通過一些數據展示長征的細節,使學生感受長征的艱辛與成就,同時引發學生對長征的好奇心,進而順利導入本課的學習。
【講授新課】
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長征原因
教師:什么樣的現實孕育了長征這一軍事奇跡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從1928—1930年,中國共產黨開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紅軍不斷發展壯大,全盛時發展到30多萬人。
——岳麓書社 高中必修一
材料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占中國東北,進而向華北進逼,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斷淪喪。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集中力量“圍剿”紅軍。
——岳麓書社 高中必修一
材料三: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紅軍連續粉碎了國民黨發動的四次“圍剿”。
——北師版 八年級上冊教材
教師:從上述材料中,同學們你們能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一回答:紅軍的壯大,成了蔣介石的心腹大患,不顧國難,卻積極圍剿紅軍……
學生二回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正確指揮,紅軍前四次反“圍剿”取得勝利……
教師總結:日軍侵華的國難下,毛澤東等人粉碎了蔣介石的四次“圍剿”。然而蔣介石一心要趕盡殺絕共產黨人,親自任總司令,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
展示圖片:
教師: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那么第五次反圍剿為什么會失敗呢?
展示表格和圖片: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失敗原因有主觀上,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的戰略戰術;客觀上,敵人的力量過于強大。
教師: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軍紅軍8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那么紅軍長征初期都經過哪些地方呢?
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央革命要根據地(瑞金)出發→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棄湘西改向貴州→強渡烏江→奪取貴州北部重鎮遵義。
教師:長征渡過湘江時,人員已損失過半,八萬銳減到三萬多人。原因依然是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造成的。為此紅軍在占領遵義后,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2.遵義會議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這次會議的時間、地點和主要內容。
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
(1)時間:1935年1月;
(2)地點:遵義;
(3)內容: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教師: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共產黨從年幼走向成熟的標志。
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相關史料和圖片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進行分析講解,使學生理解長征的原因、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
過渡:黨內的軍事失誤得到了糾正,同時國民黨的“鍥而不舍”的圍追堵截我黨又是如何擺脫的呢?
二、過雪山草地
教師:紅軍長征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過雪山、草地
教師:紅軍長征途中除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外,還有惡劣的自然環境,紅軍中有許多戰士,奉獻出年輕的生命,只有少數幸運的一直堅持到長征勝利。
【知識拓展】倔強的小紅軍
在長征過草地時,陳賡疲憊不堪,掉隊了。此時,他遇到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紅軍。陳賡命令小紅軍騎馬,小紅軍堅決不騎。他又將一包青稞面遞給小紅軍,小紅軍拍了拍鼓鼓的干糧袋,堅決不要,反而說服了陳賡,讓陳賡先走了。后來陳賡覺得不對勁,再回頭找小紅軍,小紅軍已經犧牲了。小紅軍的干糧袋硬邦邦的,原來是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面還有幾個牙印。陳賡深深地責怪自己。
(設計意圖)結合地圖講解,使學生掌握長征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同時通過圖片和知識拓展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長征的艱難險阻,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過渡:歷經了千難萬險,在堅持不懈的轉略轉移后,我黨幾方軍隊終于擺脫國民黨追擊,勝利會師。
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1.長征的結束
展示圖片:
教師: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充滿了艱難險阻。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于1935年10月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
2.長征的意義
教師:這次史無前例的長征有哪些歷史意義?
展示材料:
材料一: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L征是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毛澤東
材料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在中將以上的254名將帥中,有222人,參加過長征,占總數的87%,其中:元帥9位,大將8位,上將48位,中將157位。
——《數字看長征》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展示圖片和材料:
七律·長征
1935年10月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教師:長征精神就是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展示材料:
習近平主席關于新長征精神的倡導
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設計意圖)本目主要講解了長征的勝利會師和長征的偉大意義。通過兩則史料展示使學生掌握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學生分析運動史料的能力。最后再闡述什么事長征精神,以及習近平主席關于新長征精神的倡導,升華學生對長征的情感和感悟。
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畫一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活動。通過本活動,提升學生對長征路線的理解。
【本課小結】
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長征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本世紀中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和林格尔县| 新宾| 扶沟县| 诸城市| 若尔盖县| 葵青区| 吴江市| 新乡市| 醴陵市| 滨海县| 葵青区| 新密市| 长治市| 蕉岭县| 景谷| 朝阳县| 合肥市| 安义县| 怀远县| 建始县| 那坡县| 通州区| 闽清县| 永丰县| 嘉荫县| 伊通| 昌宁县| 龙山县| 锡林郭勒盟| 许昌市| 厦门市| 苍溪县| 岳阳市| 东港市| 汤阴县| 木里| 万全县| 丰镇市| 永济市| 平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