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課標要求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學目標1.通過分析地圖和圖片,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歷史事件。2.通過觀看視頻,了解遵義會議的主要內容;通過研讀史料,了解遵義會議的意義和長征的意義。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體會革命先烈們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長征精神,激發愛國之情。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遵義會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2.教學難點紅軍長征及長征精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圖片導入 展示魏巍《地球上的紅飄帶》中的一句話和“會寧會師碑”圖片,設問“紅飄帶”指的是什么?右圖的紀念碑又與什么歷史事件有關? 學生回答長征。 以材料和圖片為導入,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順利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講解一、長征的背景 教師展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講述伴隨著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國民黨統治集團大為震驚。為此,國民黨采取了什么行動? 學生回答“圍剿”。 通過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聯系上節課所學,說明中國共產黨力量的壯大,從而引起國民黨的震驚。教師展示國民黨的五次圍剿行動概況,突出說明第五次紅軍反“圍剿”的失利。 學生通過表格了解敵我力量懸殊下,國民黨的五次“圍剿”情況。 通過表格,讓學生知道國民黨的 “圍剿”情況,了解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教師展示相關材料,說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正是因為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指揮。在這種情況下,紅軍被迫戰略轉移。 學生根據材料,了解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 用材料來理解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原因,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又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過渡:中央紅軍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那么在轉移途中又經歷了哪些艱難險阻呢?知識講解二、長征的過程 1.前期遇挫 教師講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8萬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并展示“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局部)”,動態演示長征從瑞金出發到沖破四道防鎖線,血戰湘江。 學生通過動態地圖形象生動的感知長針前期的情況 教師直接講述相關內容,并用地圖呈現長征初期的路線情況,提升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時空觀念。教師講述,在渡過湘江后,博古等人與毛澤東等產生分歧。最終毛澤東的建議得到支持。紅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 學生通過了解決策分歧,感知長征初期的挫折。2.重大轉折 教師講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即遵義會議。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說說遵義會議的內容。 學生觀看完視頻后回答遵義會議的內容。 通過視頻呈現遵義會議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氛圍。教師展示兩則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或說遵義會議的意義。 學生分析完材料后回答。 通過材料說明遵義會議的意義,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3.勇往直前 教師講述遵義會議后,紅軍提高戰斗力,勇往直前。展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通過圖片說明紅軍長征途中的主要經歷和艱險。 學生根據路線圖和相關事件圖片,了解長征途中的主要事件。 通過地圖和圖片,講述長征主要事件以及最后的勝利會師,加深印象,感知長征的艱難險阻,提升家國情懷。4.勝利會師 教師講述1935年10月的吳起鎮會師和1936年10月的會寧會師。至此,長征勝利結束知識拓展 引用中共黨史研究室中的一段材料,說明長征的艱辛。 學生閱讀材料進一步了解長征。 通過材料中的許多數字來說明長征的艱難,激發愛國之情。過渡:長征的勝利結束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巨大意義,在當今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知識講解三、長征的意義 1.歷史意義 教師展示兩則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和教材說說長征勝利的意義。 學生依據材料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材料充分感知長征的意義和精神,培養史料分析的能力,提升家國情懷。2.偉大精神 教師展示《中國共產黨九十年》中關于長征精神的一段材料。 學生通過材料感知長征精神的偉大。隨堂練習1.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它引領我們民族走向復興。以下是在長征途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它們的先后順序應是( D )①遵義會議 ②飛奪瀘定橋 ③巧渡金沙江 ④過草地⑤翻雪山 ⑥會寧會師 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⑦②④⑤⑥③C.①⑦②④⑤⑥③ D.①⑦③②⑤④⑥2.“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的偉大傳奇。”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 A )A.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B.巧渡金沙江C.吳起鎮會師 D.四渡赤水河3.紅軍長征中的“三大主力軍,西北高原勝利會合了。歡呼三個方面軍,百戰百勝英雄弟兄。”材料中的“三大主力軍”會合的地點是( C )A.甘肅臘子口 B.陜西吳起鎮C.甘肅會寧 D.陜西延安4.伍修權在某次會議期間特作《七律·歷史轉折》一詩,表達他當時興奮激動的心情:“婁山關前鏖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這次會議是( A )A.遵義會議 B.中共三大 C.八七會議 D.中共七大課堂小結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動手繪制紅軍長征路線,并說說長征途中發生的小故事,加深對長征的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