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教材分析:
本課從內容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國民黨面對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迫使內部發生分裂,導致西安事變最終爆發,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啟下就是“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陷入艱難的民族抗戰深淵。所以本課內容無論在本單元還是整個中國近現代史乃至今天,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意義。
教學目標: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了解西安事變的經過,認識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回顧歷史事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一問題討論,使學生學會對歷史事件進行合理的理解與判斷。
通過學習九一八事變的歷史事實,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國陷入嚴重的民族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以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通過介紹西安事變的發生與和平解決,使學生感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愛國精神,認識共產黨人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
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和平解決及意義。
【教學難點】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讓學生觀看視頻“九一八事變”,通過此視頻進入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九一八事變有個大概的了解。
講授新課:
一、九一八事變
讓學生閱讀分析材料1——4,思考為什么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以此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
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
材料一:大陸政策
材料二:
“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
——《田中奏折》
材料三:
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四: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
過渡:閱讀完材料后,請學生分析討論九一八事變爆發的原因,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陸政策(蓄謀已久);
2.日本將中國東北視為生命線;
3.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
4.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
過渡:在一切就緒的情況下,日軍制造了一個借口,發動了對東北的戰爭。
(二)經過
1931年9月18日,制造柳條湖事件,進攻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請學生思考: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
教師提示: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另外,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
(三)結果
1.日軍占領沈陽。
2.擴大侵略,占領東三省。
讓學生結合材料,思考為什么東北會那么快淪陷?
多媒體展示兩段材料:
九一八事變前:
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密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不顧。”
——《文史資料選輯》
九一八事變后:
九一八事變后,又電令東北軍:“即使勒令繳械,占入營房,均可聽自便。”
——《革命文獻》
(從材料中得出答案: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3.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州國。(目的: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
4.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掠奪戰略資源,推行奴化教育,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例如:建立“731部隊”。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滿洲731部隊)
日軍一方面加深對東北的侵略,另一方面進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變。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一·二八事變)
面對日軍的不斷侵略,中國共產黨堅決抗日,局部抗戰。
1.東北軍組織抗日義勇軍;
2.楊靖宇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抗日英雄楊靖宇)
(四)影響
1.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
過渡: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華北地區,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那么,日軍在華北地區做了什么?
二、華北危機和一二·九運動
(一)華北危機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妄圖所謂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過渡:嚴峻的形勢使北平的學生們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為此,北平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請愿。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
(二)一二·九運動
過渡:面對日軍的侵略,青年學生都走上街頭,進行請愿。同樣的,一些愛國將領也紛紛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讓學生觀看視頻“西安事變”,通過此視頻讓學生對西安事變有大致了解,接下來再對西安事變進行講解。
西安事變
背景
1.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3.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蔣介石堅持內戰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
過渡:在如此情形下,張學良、楊虎城不得已兵諫蔣介石,要求聯共抗日。
(二)經過
1936年12月12日,張、楊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請學生思考:西安事變發生后,一石激起千層浪,事態如此發展,將會引起國內、國際時局的怎樣變化呢?
教師總結: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
日本:企圖挑撥親日派擴大內戰,以便擴大侵略中國。
美英:擔心親日派乘機掌權,日本擴大侵華,排擠美英的在華勢力,支持和平解決。
親日派:何應欽等主張“討伐”張學良,企圖置蔣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親美英派:宋美齡等竭力主張和平解決。
在這樣的情形下,張學良致電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團結抗日大計。
中共對此態度: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與各方面進行協商。
過渡:最終,蔣介石在各方壓力下被迫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三)結果
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
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2.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西安事變雖然和平解決了,但作為蔣介石下屬的張學良、楊虎城的命運又是如何?
(多媒體展示:資料卡片:西安事變后的張學良、楊虎城)
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阳朔县| 龙州县| 杂多县| 桐城市| 伊金霍洛旗| 米易县| 特克斯县| 册亨县| 全州县| 金平| 桐乡市| 盐边县| 健康| 乌拉特中旗| 西充县| 隆子县| 葵青区| 固原市| 商南县| 萨嘎县| 岫岩| 牟定县| 黑水县| 双牌县| 江油市| 乐平市| 翁牛特旗| 通海县| 昌邑市| 上思县| 长宁区| 丰台区| 田阳县| 邵东县| 华容县| 祁阳县| 湘潭市| 丹棱县| 富源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