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課內戰爆發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史實。本課內容是第七單元解放戰爭的第一課,解放戰爭是關系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決戰,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迅速走向勝利的階段,總的來說解放戰爭的線索比較簡單,本課的三個子目重慶談判、國民黨發動內戰、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戰分別介紹了內戰爆發的背景、爆發的標志和解放戰爭前期的概況,其中,關于重慶談判,我們應通過一些具體的史實,使學生了解抗戰勝利后的中國局勢,認識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專制獨裁的本質,理解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巨大努力。解放戰爭前期的概況則通過數據對比等方法讓學生有深刻的印象,為下一課更好地了解解放戰爭的發展打下基礎,也有利于學生多角度地了解、探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學目標1. 了解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等基本史實,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堅持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思考現象與本質之間的內在聯系。2. 在分析討論重慶談判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解釋和回答歷史問題的方法;通過文字、圖片等資料,讓學生感知內戰爆發的基本史實,培養學生以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3. 通過了解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使學生感知和平、民主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加學生維護和平民主的自覺性和對共產黨的熱愛之情;認識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重慶談判、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教學難點】重慶談判的歷史背景。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大公報》教師: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大公報》,于1945年8月15日別具匠心地報道了當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消息。用五個醒目的特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嘆號作為標題:“日本投降矣!”非常醒目震撼,令人振奮。在《大公報》的排版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如此大的字號,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在近代史上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重大意義。抗戰結束后,和平會出現在1945年的深秋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七單元第23課《內戰爆發》。(設計意圖)從抗日戰爭的勝利說起,通過設問“和平會出現在1945年的深秋嗎?”既復習了舊的知識,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內容。【講授新課】一、重慶談判1. 重慶談判的背景展示圖片:《新華日報》展示材料:(美國)在中國所追求的長遠目標是推動建立一個穩定、統一的親美政府,而短期目標首先是“阻止共產黨完全控制中國”。——《美國外交文集》教師:結合材料,思考重慶談判的背景?學生回答:抗戰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支持國民黨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電報內容如下。2. 重慶談判的目的(國民黨)展示材料:8月14日:“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8月20日:“……大戰方告結束,內爭不容再有。希望足下體念國家之安危,閔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8月23日:“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攜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接,特再馳電速駕!”教師:從蔣介石發給毛澤東的電報,思考蔣介石急于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商討國家大計。展示漫畫:《新華日報》刊登的華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畫《磨好刀再殺》。展示材料:目前與奸黨談判,乃系窺測其要求與目的, 以拖延時間……如彼不能在軍令政令統一原則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1945年9月,蔣介石給各戰區司令長官密電教師:請你根據漫畫和材料分析蔣介石邀請毛澤東談判的真實目的?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2)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教師:面對國民黨邀約前去重慶談判,毛澤東如果選擇不去重慶,正中蔣介石的圈套,他會把蓄意制造內戰、不愿和談的罪名強加在共產黨頭上。去重慶,可以向全國人民表明中共爭取和平的誠意,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加深全國人民對共產黨的了解,教育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 所以我們能得出,中共重慶談判的目的是?學生回答:爭取和平,反對內戰。教師: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來到了重慶,開始了為期43天的重慶談判,談判現場情況如何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重慶談判的概況吧。3. 重慶談判的概況教師:1945年8月—10月,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在重慶談判,毛澤東和蔣介石在在重慶桂園進行會談。席間,毛澤東稱蔣為“委員長”,蔣則稱毛澤東為“潤之”。這次宴會安排的是西餐。滿桌面包黃油牛排,毛澤東吃得很少。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和蔣介石共會面11次,同時在公眾場合出現僅3次。展示材料:重慶和談自9月4日-10月5日結束,共進行了12次談判,蔣介石和毛澤東進行了八次直接會談。蔣在《日記》中寫道:“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但政治之要求,予以極度之寬容,而對軍事則嚴格之統一,不稍遷就。”次日又寫道“歸結于政令軍令之統一,一切問題必須以此為中心。”教師:讀材料,說說蔣介石認為會談的焦點是什么?學生回答:政權和軍隊問題。教師:通過12次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4. 重慶談判的結果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完成雙十協定的相關內容的表格。展示表格:教師:重慶談判的另一個結果是展開政治協商會議。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說政協會議的中心議題會是什么?學生回答:(1)政治民主化;(2)軍隊國家化;(3)確定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教師:政協會議召開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設計意圖)本目知識從邏輯上先后講解重慶談判的背景、目的、過程、結果,過渡自然,環環相扣,由淺及深,使學生全方位厘清本知識點,出示電報材料、日記、漫畫等材料,引導學生從史料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突破教學重點。過渡:重慶談判后,和平的曙光如愿到來了嗎?二、國民黨發動內戰1. 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展示地圖:《解放戰爭形勢圖》教師: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于1946年6月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這成為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10月,全面進攻到達頂峰——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展示表格:解放戰爭初期國共力量對比表教師:國民黨提出“全面進攻、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要求再48小時內消滅中原中共軍隊,3個月或6個月內解決關內問題,然后再攻占東北全境。2. 國民黨全面進攻展示地圖:《全面內戰爆發形勢圖》教師: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3. 國民黨重點進攻展示地圖:《解放戰爭形勢圖》教師: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開始發動對陜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設計意圖)本目知識主要講解全面內戰爆發和內戰前期國民黨全面進攻、重點進攻的情況,講解戰爭情況主要借助地圖來進行,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地圖,了解戰爭的情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過渡:面對國民黨發動的內戰,解放軍也開始采取自衛反擊策略。接下來一起來了解放軍的自衛反擊策略。三、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教師:首先,解放區軍民在戰略上藐視敵人。1946年8月,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堅定了中國人民革命必勝的信心。1. 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的概況【想一想】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解放軍采取了怎樣的策略最終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戰略戰術 自衛戰爭主要方式 運動戰主要目標 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作戰原則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教師:經過半年時間的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2. 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的經過展示地圖:《解放戰爭形勢圖》教師:中共首先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然后面對國民黨的攻勢,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下,與敵鏖戰,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圍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七十四師等部3萬余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7月,國軍撤退出魯中。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完成解放區軍民自衛反擊經過的表格。展示表格:階段 時間 國民黨進攻地點 應對戰略戰術 主要戰役粉碎全面進攻階段 1946.6-1947.3 爆發標志:進攻中原解放區 以運動戰為主要方式,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和方針。 臨江戰役粉碎重點進攻階段 1947.3-6 陜甘寧解放區 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 青化砭、沙家店山東解放區 孟良崮戰役【合作探究】從戰爭初期的形勢看,國共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粉碎敵人的進攻?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確的作戰方針和作戰方法;(2)軍人的英勇善戰;(3)人民群眾的支持。總之,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勝利的關鍵。【比一比】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西安事變 重慶談判不同點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 中國人民同美蔣反動派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結果 蔣介石被迫接受聯共抗日 簽署“雙十協定”落實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 蔣介石違背“雙十協定”發動全面內戰;國共第二次分裂相似點 中國共產黨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國共兩黨都達成了停止內戰的意向啟示 只有民族團結才能維護民族的根本利益(設計意圖)本目知識主要講解面對國民黨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通過問題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落實知識,填寫表格;設置合作探究,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感悟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本課小結】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重慶談判是蔣介石策動的一場政治陰謀,妄圖把挑起戰爭的責任,轉嫁給中國共產黨,毛澤東親赴重慶,簽署了“雙十協定”,為和平建國立下了一大功勞,也為中國共產黨贏得了民心。但是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與1946年發動內戰,先是全面進攻,再是重點進攻,都被中國共產黨粉碎。國共雙方力量對比懸殊,但是中國共產黨依然能夠粉碎敵人的進攻,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