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以京師大學堂等新式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知道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本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中的最后一課。中國近代是一個急劇變動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社會結構經歷了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逐步轉型的過程,本課的文化教育事業作為社會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志之一,包含了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三個部分,三個部分內容之間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其中,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并且中間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其它學科或與學習生活相關,授課時注重與生活聯系,注重學科知識的遷移,幫助重點內容的突破。教學目標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變革、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近代文學藝術成就等基本史實,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歷史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文學藝術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利用劇照、圖片、繪畫資料,激發學生的歷史想象力。3.使學生認識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服務于社會;通過對文藝作品時代性的分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教學難點】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北京大學圖》教師:同學們,你知道今天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是如何創辦的?學生:洋務運動期間創辦同文館,培養翻譯人才;戊戌變法期間建立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改名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教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八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走進中國近代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設計意圖)從當今著名的高等學府說起,通過人人心之向往的大學切入主題,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回顧北京大學的沿革,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學習內容。【講授新課】一、教育事業的發展1.新式學校的創辦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列舉近代中國興辦的新式學校?學生:完成表格。過渡:在新式學堂內,學生學習那些學科的知識呢?一起來看材料。展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明清時期,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只限于八股文。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教師:對比兩則材料,思考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學生:科目豐富,切合實際過渡:材料中提到的科舉制度,到了當下,仍然繼續實行嗎?2.科舉制度的廢除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回憶下所學知識,思考中國科舉制度的變遷。學生:隋朝(隋煬帝時期)科舉制度創立;在唐朝得到完善,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演變為八股取士,到1905年正式廢除。教師: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這標志著科舉制度的正式廢除。過渡:那么科舉制度是如何逐步被廢除的呢?學生:①1901年,清政府以科舉流弊太多,決定從次年開始,廢除八股文。②1903年,又以科舉阻礙學校發展,決定逐步廢除科舉制。③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教師: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新式學堂的創辦和科舉制的廢除說明中國的教育逐步邁入近代化。(設計意圖)本目知識主要講解教育事業的發展,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在近代不同時期各自創辦了那些新式學校,然后通過出示新式學校和傳統學校的課程和課時設置,對比新舊教育的區別,得出新式教育的“科目豐富,切合實際”的特點,繼而引出教育中的考試制度——科舉制度的發展,先引導學生復習舊知,思考科舉制度的變遷,然后講解科舉制度廢除的標志、過程及影響。復習式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的眼光看事物。過渡:清政府廢除了八股取士制度,艱難邁出近代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中國近代教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在此基礎上,中國近代的新聞出版業在文化擔當的路上發展著。它們的情況如何呢 接下來我們把目光投向新聞出版業。二、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 我國近代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概況學生自主學習,回答問題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申報》民國時期著名的報紙:《大公報》《新聞報》《解放日報》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東方雜志》《新青年》《生活》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新華書店2. 新式報刊教師: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中文報刊中,1872年在上海創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的《申報》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除《申報》外,民國時期還有哪些著名報紙?學生: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展示圖片:教師:除了報紙外,雜志也是宣傳的主陣地。出示《民國刊物圖》,思考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有哪些?展示圖片:學生: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教師:其中《新青年》得到了毛澤東的盛贊。他說道:“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書,看《新青年》;談話,談《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過渡:報紙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出版業在中國的發展。3.出版機構教師:出示圖片,設問你知道這些書籍來自什么出版機構嗎?學生:商務印書館。教師: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除此之外,民國時期還有哪些有影響力的出版機構?學生: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設計意圖)本目知識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總體上了解近代新聞出版業的概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隨后通過設置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帶領學生了解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過渡:出版機構經常刊登著名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如《新青年》曾刊登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讓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文學藝術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三、文學藝術的成就1. 文學的成就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歸納20世紀初以后,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學生:完成表格。教師:文學上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魯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著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被譽為“民族魂”。 魯迅雜文思想深刻,語言犀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輝煌篇章。2. 美術的成就教師:請列舉20世紀初以后,中國繪畫的重要代表人物。學生:齊白石和徐悲鴻。教師:齊白石擅畫花鳥草蟲,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徐悲鴻有哪些代表作?學生:《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展示圖片:過渡:同學們,在藝術領域里,除了徐悲鴻用手中的畫筆來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外,還有音樂領域里的聶耳和冼星海,他們用歌聲來激勵人們的斗志,勉勵中國人民戰勝困難。3. 音樂的成就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由聶耳作曲,田漢作詞。同學們思考音樂家創作的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什么時代背景?展示圖片:學生:抗日戰爭。過渡:當音樂與戲劇、文學、舞蹈、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時產生了一種綜合性藝術,那便是歌劇。歌劇被搬上熒幕,便成了電影。4. 電影的成就教師:什么時候電影傳入中國呢?學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師:第一部無聲電影和第一部有聲電影分別是?學生:《定軍山》、《歌女紅牡丹》。展示圖片:教師:當時著名的電影明星有趙丹、周璇等,他們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展示圖片:(設計意圖)本目知識涉及到文學成就、美術成就、音樂成就、電影成就。通過列表的形式讓學生對主要的文學家及其作品有所了解,并重點介紹魯迅及其作品;講述藝術成就時,通過美術作品、電影作品等圖片的展示,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通過《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的欣賞,給學生聽覺上的刺激。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投入,使得教師建構的情境被強化,激發學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本課小結】隨著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斷涌入和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走到了盡頭;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文學家、藝術家,為了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富強,用激情呼喚著時代的變革;新聞媒體用報紙、雜志、書籍等工具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