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本課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課,《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組成《羅馬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律文獻,對后世的立法產生了重大影響。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啟示我們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教學目標1.了解東羅馬帝國的基本狀況,《查士丁尼法典》編纂的目的,能正確評價《查士丁尼法》;過閱讀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史實;歸納總結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國對中西方文化的貢獻。2.通過多媒體教學利用地圖、圖片、文字等資料,創設學習情境,設置相關問題,組織學生利用材料研究歷史問題,使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體會論從史出、辯證看待問題等歷史學習方法。3.通過學習古羅馬法律,認識到羅馬法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并且對古代西方社會和近代文明產生都有重要影響。培養正確對待和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積極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查士丁尼法典》的內容和作用。【教學難點】探討拜占庭帝國強盛、衰亡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地圖:《羅馬帝國的分裂和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教師: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還延續了上千年,它是怎么做到的?最后又是怎么滅亡的?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學習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設計意圖)使用地圖展示羅馬帝國的分裂過程,一方面引導學生回顧羅馬帝國分裂的過程,另一方面地圖展示東、西羅馬帝國,直接引出東羅馬帝國,承上啟下。【講授新課】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東羅馬帝國的概況展示地圖:《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教師: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曾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且西羅馬帝國于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則延續下來,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設立新都。所以人們把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后來,該城改稱為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教師: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東羅馬帝國版圖涵蓋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展示圖片:展示材料:查士丁尼483年生于農民家庭。其叔父靠軍隊發跡,并最終爬上東羅馬君主寶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繼承了叔父的權位,正式成為東羅馬皇帝 。查士丁尼統治時期,拜占庭帝國盛極一時。教師:如此地域遼闊的帝國不僅是地域廣大,其它方面也曾進入了“黃金時代”,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君士坦丁堡盛極一時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地理位置優越,有農業發達的埃及和敘利亞;(2)海岸線綿長,有很多大都市和國際貿易港口;(3)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便于東西方文化交匯;(4)城市地區商業發達,經濟比較繁榮;(5)繼承保留了希臘和羅馬文化,比較繁榮,吸引其他地區的學者。2.《羅馬民法大全》的組成展示材料:“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br/>——《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展示圖片:教師:為了在晚期羅馬帝國的普遍動蕩和混亂中找到擺脫危機和維護統治的合理形式,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多次進行改革,查士丁尼一世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他為了維護帝國的社會秩序,保持皇帝的專制權利,便組織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修訂編纂了一系列法典,組成《羅馬民法大全》教師: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读_馬民法大全》包括哪些內容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3.《羅馬民法大全》的評價展示材料:材料一:《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br/>材料二:羅馬法典認為:“一切人生而自由”。這就是說,不自由的奴隸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為的。因此,查士丁尼在法典中贊成“釋奴的善舉”,并且取消了被釋放奴隸的等級差別,一律給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資格,而且奴隸獲釋的條件也大大放寬了。材料三:近代歐洲各資產階級國家的立法,除英國外,大多受到羅馬法的影響。19世紀初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即《拿破侖法典》),就是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的。材料四: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 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材料,評價一下《羅馬民法大全》。學生回答略,教師:(1)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維護統治。(2)對歐洲、對世界的巨大影響。近代歐洲大多數國家都以羅馬法為立法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制度,我國現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羅馬法的原則。(3)《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這是它的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約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設計意圖)通過對拜占庭帝國發展以及《羅馬民法大全》內容的講解,使學生掌握東羅馬帝國的興衰,明確《羅馬民法大全》對世界的影響。以材料來引導學生分析《羅馬民法大全》,培養學生辯證的看待事物發展。過渡:拜占庭帝國創造了如此燦爛的文明,那么它又是怎樣走向滅亡的呢?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過程教師:俗話說“盛極必衰”,強盛的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雖然強盛,但也埋下了隱患的種子,這樣強大的國家引來不少其他勢力的覬覦,逐漸被蠶食,終被滅亡。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拜占庭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從7世紀起,阿拉伯人不斷進攻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帝國的部分地區。(2)9世紀以后,拜占庭帝國又面臨外部多個軍事勢力的進攻,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11世紀時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3)西歐封建主組建十字軍東征,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4)14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受到新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斷進攻。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展示地圖:【知識拓展】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指羅馬天主教教皇準許下,由西歐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戰爭,前后共計八次,持續近200年,十字架是基督教象征,因此每個參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十字軍征服了拜占庭大部分領土之后,曾在其廢墟上建立拉丁帝國,不久覆滅,拜占庭帝國復國,但昔日雄風已不在,國勢衰微,領土縮小。之后不到200年,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滅。展示圖片:【合作探究】教師:強盛的羅馬帝國終于走入了陌路,這樣的結果讓人不勝唏噓,卻也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你能說說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以及給予我們的啟示嗎?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滅亡原因:窮兵黷武,四處征討,國庫空虛,財盡民窮;外族勢力入侵;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違背時代潮流。啟示: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改革開放是富國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2.拜占庭帝國的文化教師:往之不諫,來者可追,對于拜占庭帝國的是非功過,我們不應太過深究。但是對于它對于世界乃至于未來的影響卻不得不讓我們深究銘記。展示圖片:展示材料:拜占庭文化是歐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類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繼住開來的作用。今天的歐亞大陸各國,無不受到拜占庭藝術的影響。教師:拜占庭文化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展示材料:在東羅馬帝國的最后一夜,一些東羅馬人趁亂登上拉丁人的戰艦,他們攜帶著古代的珍貴文獻流亡到西歐各國,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權世界的人們重新看到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和愷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光輝思想。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人性戰勝了神性,希臘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構成的重重帳幕,給西歐帶去了文藝復興之光。在拜占庭帝國的廢墟上,誕生了西歐的新世界。教師: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設計意圖)通過對拜占庭帝國滅亡過程的講解,使學生從帝國的歷史中掌握治亂興衰的歷史教訓;同時對拜占庭文化的講解,承上啟下,為文藝復興的興起做好鋪墊。【課堂小結】拜占庭帝國擁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歐洲中世紀文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從這個古老帝國的興衰中,我們領略了不同種類、不同特點的文化。當然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化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要求我們有一種對待文明的正確態度,學會包容、吸收和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們自己的文化,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