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古代日本 示范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古代日本 示范教案

資源簡介

第11課古代日本
教材分析
《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理解日本古代社會。
本課是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內容講述的是六世紀以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及武士與武士集團的形成。日本歷史上兩次改革,本課學習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向唐朝學習。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主領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裝,并利用其擴張勢力,這種武裝逐漸發展為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
教學目標
1.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能簡單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簡述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
2.通過討論中日交往的時間與原因,初步培養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學習與模仿中國文明進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度到了封建社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大化改新。
【教學難點】
武士與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展示圖片:
教師:同學們,這些圖片都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學生回答:鑒真東渡、戚繼光抗倭、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
教師:這些圖片的主題是中日關系。圍繞中日關系,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古代史上,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但明治維新后不久,日本就對他的第一位老師發動戰爭,逼老師簽訂不平等條約,收錢占地。20世紀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師發動戰爭。那么,日本是怎樣發展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古代日本》。
(設計意圖)通過鑒真東渡、戚繼光抗倭、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等歷史事件,使學生回顧中國史所學習的中日交往的相關史事,引導學生思考從古代到近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進而順利導入本課。
【講授新課】
一、6世紀前的日本
1.1—2世紀的日本
展示地圖:
教師:這是日本地形圖,從中我們看出日本的地理環境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日本是一個島國,島嶼眾多,山地眾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資源匱乏。正是由于這樣的地理環境,使得日本便于發展漁業,航海業;便于畜牧業發展;災害頻繁,憂患意識較強。
教師:公元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古代日本與中國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漢書 地理志》記載:“樂浪有倭人,分為百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br/>材料二 《后漢書 東夷傳》記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帝劉秀賜以印綬。
材料三 《三國志 魏書 烏丸鮮卑東夷傳》記載,邪馬臺國在3世紀曾數次向三國中的魏進貢,并接受了魏帝的冊封與印綬。
教師:公元1—2世紀的日本與中國有“通使”關系,并定期向中國進貢。
展示材料:
漢倭奴國王金印,印面正方形,邊長2.3厘米,印臺高約0.9厘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厘米,上面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
東漢初年,日本列島上的部落社會向國家過渡之中,許多部落結成聯盟,形成大大小小數百國,其中一個較大的部落國王為借助強盛的漢帝國的權威,取得凌駕于其他部落王國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覲漢朝皇帝。漢朝光武皇帝了解到這些日本列島上部族的風俗,同時嘉許其遠來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賜名以倭。
2.大和統一日本
展示地圖:《古代日本》
教師: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日本。統一之后,大和是如何對全國進行管理的?
展示圖片:
教師: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移民也依其特長分別被編入部。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
(設計意圖)通過對早期日本社會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早期日本社會的狀況,為下文大化改新的講解做鋪墊。
過渡:產生危機的日本社會會走向何方呢?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教師:7世紀時,日本依然處于奴隸社會,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部民,權勢很大。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勢,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部民不堪遭受壓迫,反抗不斷。
展示材料: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強,不但占領“國縣山海林野池田”、貧民百姓無立足之地,大批勞動力成為王族、豪族等有勢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間互相爭戰,自立為強,并且藐視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宮殿、園陵,進調賦稅時,首先滿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進調。
材料二:初唐時期唐太宗調整統治政策,實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調制和科舉制。這使農民負擔減輕,生產時間有保證,社會經濟出現繁榮的景象。文化教育事業也迅速發展,出現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藝作品,文化繁榮。貞觀年間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達長安的13次,每批數百人。對于人口不足300萬的日本,來學習中國先進文化的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相當大。使節團成員中有外交官員、僧侶、留學生和工藝、藝術等各方面的人才。
教師:根據上述材料,請同學們說一說大化改新的背景。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日本改革的原因:(1)政局動蕩,皇權旁落,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內因)。(2)唐朝高度繁榮,制度先進;遣唐使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回國后,要求改革。(外因)
2.大化改新的內容
展示圖片:
7世紀中葉,日本由大奴隸主貴族蘇我氏父子實行專制統治,天皇無實權,各種矛盾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聯合貴族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擁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為大化元年。
教師: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那么日本是如何進行改革的呢?
展示材料:
材料一:“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國、對六歲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約相當于35畝),女子為其2/3,奴婢受田相當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獲得土地后每年按時按量繳納賦稅。在服徭役的期限內,如果不去服徭役的可以交納絹或者布來代替。
——日本大化改新時期的《田令》
材料二: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設兩官、八省,地方設國、郡、里等官職。官職的任免權在中央,廢除官職終身世襲制,實行中央集權。
教師:(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2)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
3.大化改新的影響
教師: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合作探究】大化改新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一個國家或民族應該善于學習他國的長處。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求新,與時俱進。
(設計意圖)通過對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影響的講解使學生明確大化改新的內容和影響。最后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大化改新的啟示,加深學生對大化改新的理解。
過渡:大化改新使日本暫時度過了危機,之后日本進入了怎樣的統治階段呢?
三、幕府統治
1.武士集團的形成
展示圖片:
教師: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與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小的武士團追隨、服從一個更強大的首領,組成大的武士團。
展示圖片:
2.幕府的統治
展示圖片:
教師:在天皇和豪強貴族進行斗爭時,雙方都竭力拉攏武士,擴大自己的實力。因此,武士勢力迅速增長,左右政局。11世紀時,形成了兩個最大的武士集團:平氏和源氏。1185年,源氏消滅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權。1192年,源賴朝取得了“征夷大將軍”的稱號,在鐮倉建立了幕府。幕府統治形成。
教師: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實際上天皇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
【拓展延伸】日本三大幕府
“幕府”是中文詞,本指將軍出征在外的辦公營帳。日本古代史上的“幕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代名詞。日本幕府統治共分三個時期,即鐮倉幕府時期(1192—1333)、室町幕府時期(1338—1573)、江戶幕府時期(1603—1867)。鐮倉幕府的開創者是源賴朝,幕府設在鐮倉(今日本神奈川縣)。室町幕府的開創者是足利尊氏,幕府設在京都。江戶幕府也稱德川幕府,由德川家康開創,幕府設在江戶(今東京)。19世紀中葉,幕府統治最終在倒幕戰爭中崩潰,天皇恢復了最高權力。
【合作探究】武士道精神
展示圖片:
展示材料: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于集體、團體的價值,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
教師: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精神支柱。起源于日本鐮倉幕府,后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那么武士道精神到底是什么?這種精神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武士道精神: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等。武士以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武士道精神的影響:積極:可延伸為為理想而不屈奮斗等精神。消極:明治維新后,成為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工具,成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設計意圖)本目主要講解了武士集團和幕府統治的相關內容。主要通過教師講解來闡述這部分內容。最后再以知識拓展和合作探究來闡述日本的三大幕府和武士道精神,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本課小結】
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對日本歷史的發展起了極大地推動作用,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后來出現的幕府統治與天皇朝廷并存,由于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一套展現武士階層道德與行為規范的武士道。其實質是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二戰時期成為日軍的精神支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宜州市| 龙州县| 嘉义县| 阿克苏市| 荔波县| 剑河县| 洪江市| 玛多县| 民丰县| 松江区| 乌恰县| 松江区| 黄冈市| 东阳市| 禄丰县| 江孜县| 曲周县| 抚顺县| 嘉荫县| 无为县| 临高县| 灵武市| 古浪县| 温泉县| 溆浦县| 平和县| 汝南县| 怀仁县| 天祝| 老河口市| 乐亭县| 安宁市| 上高县| 江达县| 鄂尔多斯市| 吴忠市| 吉木萨尔县| 徐水县| 康平县| 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