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課標要求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初步認識阿拉伯帝國在文化上的貢獻。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地圖和閱讀相關材料,知道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獨尊安拉的伊斯蘭教,推動了半島統一和阿拉伯國家建立。2.觀察地圖和了解阿拉伯帝國擴張的史實,知道阿拉伯帝國在8世紀中期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3.知道阿拉伯帝國的代表性成就,及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明傳播中的作用,感受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阿拉伯文化。2.教學難點阿拉伯帝國及伊斯蘭教的傳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所需要掌握的內容。由古籍對阿拉伯的記載導入 教師教師出示中國古籍對阿拉伯帝國的記錄。 學生閱讀。 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過渡:歷史上的大食國在哪里?知識講解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1.伊斯蘭教的創立背景 教師介紹: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居民大多過著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出示阿拉伯半島地形圖,讓學生觀察,并提問:通過觀察地圖,想一想,阿拉伯人為什么會爭奪水源與牧場?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 學生觀察圖片,給出自己的答案。 幫助學生豐富歷史見聞,建立時空觀念。2.伊斯蘭教的創立 教師介紹: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麥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靈。提問:阿拉伯半島的多神崇拜會有什么影響?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出示穆罕默德和其受啟示的圖片向學生介紹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敘述過渡:阿拉伯半島開始從多神崇拜至一神崇拜轉變,為后來的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知識講解二、阿拉伯國家的形成 1. 伊斯蘭教的早期傳播和國家雛形的出現 教師出示伊斯蘭教早期傳播的時間軸和早期傳播地圖,向學生介紹早期伊斯蘭教的傳播過程。提問:伊斯蘭教為什么能得到廣泛傳播?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給出答案。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材料,得取關鍵信息,對感興趣內容進行記錄,回答教師問題,積極參與課堂互動。 授課內容輔助以豐富的圖片和材料,不是給學生干巴巴的文字,讓歷史課堂變的有趣起來2.穆斯林公社的特點 教師出示材料讓學生閱讀,提問: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穆斯林公社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材料給出的信息進行回答。教師做必要的補充。3.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教師介紹: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領麥加。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遣使麥地那,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出示地圖讓學生觀察統一后疆域。敘述過渡: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承者繼續擴張。知識講解三、阿拉伯帝國 1.阿拉伯帝國的確立 教師介紹阿拉伯半島擴張的過程:(1)北進敘利亞,東滅波斯,進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751年擊敗唐朝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 (2)在西線攻克埃及,橫掃北非;在西南歐洲戰場上長驅直入,占領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 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 教師出示拜占庭抵御阿拉伯人的圖片和阿拉伯帝國擴張形勢圖。 學生聽老師講解,觀察地圖,了解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的過程。 教師講解時注意引導學生,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2.阿拉伯帝國的統治 教師向學生介紹:阿拉伯帝國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哈里發為專制政體的最高首領,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地方設總督,但稅收權與司法權直屬中央。3.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 教師介紹:伴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向學生出示伊斯蘭教得取廣泛傳播的地圖,讓學生觀察,了解伊斯蘭教的傳播范圍較之前有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小結 學生回顧知識,根據時間補充內容。 及時總結,鞏固知識,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四、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 教師向學生介紹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為延攬翻譯人才,哈里發以黃金支付稿酬,其重量與譯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讓學生了解繁榮的原因之一是統治者的重視。教師出示材料讓學生閱讀,提問:繁榮的另一個原因是什么?學生根據材料提出結論: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消化。 學生觀察圖片,聽老師講解。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思考并回答。 材料鍛煉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和分析史料的能力。2.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成就 教師出示表格,提問:阿拉伯帝國代表成就有哪些?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內容補充。教師再分別就數學、醫學和文學進行介紹。3.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貢獻 教師出示阿拉伯與中西文化交流地圖。讓學生觀察巴格達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給出答案。接著教師再出示一段材料,讓學生閱讀,知道阿拉伯對世界文化做出的貢獻是什么。 教師出示圖示,讓學生了解阿拉伯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隨堂練習1.邁爾斯教授認為,阿拉伯人幾乎把他們所能觸及的科學都加以改進和充實,然后再傳到歐洲。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D )A.“儒略歷” B.《天方夜譚》C.《荷馬史詩》 D.“阿拉伯數字”2.阿拉伯數字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運用相當廣泛,它的發明者和傳播者分別是( A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國人C.古代印度人、巴比倫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3.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D )A.佛教的創立者是釋迦牟尼B.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4.阿拉伯人將古印度人的數字改造為阿拉伯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 )A.創新與交流 B.冒險與挑戰C.征服與重建 D.統一與擴張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想一想:如果沒有阿拉伯數字,你會用什么方法表示從0到9這些數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