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第一次工業革命課標要求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來臨;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知道凱伊發明飛梭、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機、瓦特改良蒸汽機、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等工業革命進程中的重要史實以及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2.通過研讀相關史料,初步理解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并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3.通過學習工業革命進程中的重要事件,感受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與鐵路時代的來臨;現代工廠制度的誕生。2.教學難點初步理解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并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展示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開幕式彩瓷圖片 向學生簡單介紹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基本情況。并提出問題。 學生聽講。 中國曾經舉辦過世博會,學生知道世博會的規模。聯系學生已知,引發學生興趣。問題過渡:為什么英國能夠舉辦這樣規模的博覽會呢?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又會拿出怎樣的展品呢?引入本課。 鑒于第一次提到工業革命這個概念,應對“什么是工業革命?”進行解釋。知識講解一、紡織技術的革新 1.革新開始的背景 出示威廉和瑪麗登基的圖片,簡單回顧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政局逐步穩定的情況。 出示材料,提問學生材料反映的問題。 學生聆聽講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培養閱讀歷史材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2.從飛梭到珍妮機的變革 (1)展示飛梭發明的相關資料。 (2)展示珍妮機的相關資料,并指出珍妮機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學生通過圖文資料,較為直觀了解從飛梭到珍妮機變革對生產力的提升。3.紡織技術進一步革新 補充講解水力紡紗機和騾機的出現,使學生感受到紡織技術的進步。 學生聽講。提問過渡:使用水力的優點有哪些?缺點又是什么?進而針對水力缺點,引入新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發明。知識講解二、蒸汽機和工廠制度的建立 1.瓦特改良蒸汽機 出示兩幅圖片,聯系學生物理課所學,簡單講述瓦特改良蒸汽機。強調瓦特的改良使蒸汽機可以應用于多種用途。 聯系物理課關于蒸汽機的知識,聆聽教師講述。 聯系其他學科知識,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出示圖片動力織布機及其產能,文字材料蒸汽機的用途。 提問:為什么說“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 閱讀圖文材料,感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及其對生產力的提升。進而思考并回答問題。 系列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3.蒸汽機廣泛應用的意義 提出系列(1)蒸汽機出現之前人類動力來源是什么?(2)蒸汽機動力的能源是什么?(3)蒸汽機使用煤和鐵,會促進哪些行業發展,進而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4)蒸汽機對生產效率和生產組織形式會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結合前面所學以及生活常識,回答問題。4.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 展示現代工廠圖片,提問現代工廠的特點。展示現代工廠的文字材料,提出相關問題。 學生看圖片,閱讀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鍛煉學生總結所學內容,以及從圖片和文字材料中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敘述過渡:正如前面所說,蒸汽動力的使用帶動了采礦業、交通業等行業的發展,火車這一現代交通工具終于誕生了。知識講解三、火車與鐵路 1.火車的出現 展示圖片火車的發明者及首次試車的蒸汽機車。簡單講述火車的出現。 學生閱讀課本,聽講。 鍛煉學生提取表格、圖片以及文本中關鍵信息的能力,同時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聯系生活實際。2.鐵路時代的到來 出示英國鐵路里程變化表及法國的火車圖片。指出鐵路交通的迅速發展。 學生閱讀表格及圖片。3.鐵路時代到來的影響 展示文字材料,并提出問題“鐵路時代的到來對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學生分析材料關鍵詞,回答問題。敘述過渡:第一次工業首先在英國發生,但是隨后擴展到其他國家,進而對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知識講解四、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擴展 出示地圖《工業革命的擴展》。 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得出工業革命擴展的結論。 培養閱讀歷史材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 注意:此處可以聯系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2.影響 (1)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其中關鍵信息,得出關于生產力和世界市場的影響。 (2)展示圖片和文字,補充介紹工業革命對社會階級關系的影響,為下一課做鋪墊。 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知識拓展 展示萬國博覽會相關資料,呼應導入內容。 學生聆聽講解。隨堂練習1. 列表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數據變化表明工業革命( A )A. 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B. 加速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C. 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 D. 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2. 馬克思說:“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產生動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這種原動機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車那樣是在農村使用的它的應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選擇上不太受地點條件的限制。”這種原動機的改進者是( D?。?br/>A. 哈格里夫斯 B. 凱伊 C. 斯蒂芬森 D. 瓦特3. “伴隨著英國成長的歷史,我們看到:17世紀資產階級政體的建立令它引領潮流;18世紀經濟的突飛猛進讓它獨占鰲頭”材料中“引領潮流”和“獨占鰲頭”分別指的是( A )A. 確立君主立憲制和成為世界工廠B. 確立君主立憲制和成為殖民帝國C. 確立民主共和制和成為世界工廠D. 確立民主共和制和成為殖民帝國4. 19世紀初的英國,報時自鳴鐘(鬧鐘)從富貴人家的裝飾品變成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用品。出現這一變化的最重要原因應該是( B )A.英國市民生活變得富有 B.工廠制的廣泛推行C.制造鐘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觀念的變化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工業革命中火車的出現,大大便利了人們的出行,縮短了時空距離。但是,工業革命的影響遠不止于此,請查閱資料,從衣食住行、婦女工作權利、兒童義務教育、環境等不同方面探討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