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 年級 學科課時教案 總課時數課題 解放戰爭與近代經濟、社會生活、教育文化 課型 復習課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教學 目標 1、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 2、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3、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4、知道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重點 重慶談判 挺進大別山 土地改革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難點 分析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教學方 法 歸納法 典例分析法 教具教學環節及內容一、基礎知識梳理 考點一.內戰爆發 (一)、重慶談判 1.背景:抗戰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國民黨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 2.目的: ①蔣介石:為準備內戰進一步贏得時間,贏得政治主動。 ②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談判結果:1945年10月10日,國共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二)、 國民黨發動內戰 1.內戰爆發:1946年6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 2.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開始發動對陜北解放區與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3.敵強我弱,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號召全解放區軍民發動自衛反擊,以運動戰為主,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 (三)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 粉碎重點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掉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考點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1.政策調整:將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4.結果: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5.改革意義: ①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②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為人民解放戰爭勝提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1.戰略反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2.三大戰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①.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 ②.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春鹨凼侨髴鹨壑袣灁匙疃嗟膽鹨?。 ③.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故略決戰: 3.渡江戰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23日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南京解放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 4.勝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確的戰略部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奮戰。 考點三.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一)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1.狀元實業家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①洋務運動后,我國出現了民族工業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③“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民族工業再度受挫; ④抗戰勝利后,由于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很好的恢復。 3.發展特點:① 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②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③地區之間發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④發展短暫而且艱難曲折。 (二)、社會生活的變化 1.交通通信;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人中國,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方式。 時期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剪辮男子剃發留辮強令男子剪掉辮子放足女子纏足勸禁女子纏足禮節跪拜禮鞠躬、握手禮稱謂老爺、大人“先生”,體現自由平等2.社會習俗的變化: 特點: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考點四.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新式教育的開端 1.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又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后改名北京大學) 2.1905年,清政府下令全面廢除科舉考試。 (二).創辦報紙: 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中國近代存在時間最長的一份中文報紙。 (三).出版機構: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二、典型例題分析 1、(2020·山東·中考真卷) 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據此判斷,這次國共談判地點是在( ) A.廣州 B.重慶 C.西安 D.北平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時間和內容可知,抗日戰爭結束后,1945年國民黨蔣介石邀請共產黨來重慶參加談判,史稱重慶談判,故選B。 2、(2020·安徽·中考真卷) 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兩者的共同作用是( ) A.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 B.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 C.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D.實現了土地公有的目標 【答案】A 【解析】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農民獲得土地,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故A符合題意;加快了解放戰爭的進程與“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B;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與《中國土地法大綱》不符,排除C;實現了土地公有的目標與《中國土地法大綱》、《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選A。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三、達標檢測 1. (2020·內蒙古包頭呼和浩特)4.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為此,他們進行的實踐活動( )答案B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B.有利于救亡圖存和社會進步 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 毛澤東1946年夏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時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澤東認為 ( ) A.戰爭勝利的關鍵取決于人心向背 B.決定戰爭勝敗的是新式武器 C.美國的支持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D.戰術決定戰爭的勝敗 3. 與右圖相關的歷史事件 ( ) A.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 B.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 C.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礎 D.宣告國民黨在大陸22年反動統治的覆滅 4. 毛澤東選集》中收錄了一封電報,摘抄如下:“為了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于該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并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薄盀榱藲灉邕@些敵人”而進行的戰役的影響是 ( ) A.使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使華北全境解放 C.解放了東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5、觀察下表《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它充分證明了淮海戰役中( ) 民工擔架大小車牲畜船只籌糧挑子543萬人30.5萬副88萬輛76.7萬頭8 500只9.6億斤20.6萬副A.勝利來自于人民的支持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武裝割據影響深遠四、歸納總結 四、歸納總結 結合思維導圖進行總結 五、作業布置 1、識記本節內容并畫思維導圖 2、完成高分計劃配套練習冊練習題第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