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 年級 學科課時教案 總課時數課題 資產階級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 課型 復習課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教學 目標 1.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歷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動, 2.三民主義內容和含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的性質、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掌握中華民國的成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了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 4.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的基本史實。重點 辛亥革命難點 辛亥革命的性質、失敗原因和歷史意義教學方 法 歸納法、典例分析法 教具教學環節及內容一、基礎知識梳理 考點一.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興中會: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2.同盟會的成立 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選舉孫中山為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創辦了機關刊物《民報》。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政治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機關報:《民報》 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民族”(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民權”(創立民國)、 “民生”(平均地權)” 3.革命著作及作者: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鄒容 《革命軍》; 陳天華 《警世鐘》、《猛回頭》 4.同盟會革命綱領和三民主義 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考點二.辛亥革命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1.萍瀏醴起義: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六道一、蔡紹南在萍鄉、瀏陽、醴陵發動武裝起義,一個多月后失敗。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 2.黃花崗起義:1911年,黃興提前發動廣州起義,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犧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3.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取得武漢三鎮的勝利。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4.辛亥革命的功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5.評價:失敗的一面: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6.啟示: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當時的中國行不通。 三.中華民國的創建 (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革命形勢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 2.時間:1912年1月1日 3.定都:南京 4.臨時總統:孫中山 5.意義: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過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逼迫宣統帝下詔退位; 2.結果: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頒布: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屬于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全、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3.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思考1、以史實說明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 政治: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社會生活:獎勵實業;頒布剪辮令;革除“老爺”、“大人”等稱呼;廢除跪拜禮;易服飾;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禁纏足;提倡中山裝等。影響:促進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社會生活發生變遷;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二、典型例題分析 1.(2021·河北·中考真卷) 這次革命建立起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共和政體,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新的變化,沖破了封建主義的落籬,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此推斷,這次革命( ) A.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D.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統治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敘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響,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民族民主革命,B正確;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了近代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探索,A錯誤;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的開端,C錯誤;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但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仍未改變,故D說法錯誤。故選B。 2. (2020·湖北·中考真卷) 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經撰寫過一副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該挽聯是寫給誰的?( ) A.鄧世昌 B.譚嗣同 C.孫中山 D.張自忠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后來為了領導國民革命,建立黃埔軍校,促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由此可知該挽聯是寫給孫中山的。故C正確。鄧世昌是在甲午海戰中犧牲的,故排除A項;譚嗣同是在戊戌變法中應用就義,故排除C項;張自忠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故排除D項。故選C。 三.達標練習 1.(2020·四川自貢)7.如圖是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在《民報》發刊詞中被闡發為“三民主義”。其中“平均地權”是指( )C A. 民族主義 B. 民權主義 C. 民生主義 D. 民主主義 2. (2020·湖南株洲)6.孫中山說:“革命為唯一法門,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他領導的哪場“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 A. 二次革命 B. 辛亥革命 C. 護國戰爭 D. 國民革命 3.(2020·浙江衢州)9.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A第 頁教學環節及內容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20·四川瀘州)5.學者金沖及在《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國人拋棄了對皇帝的崇拜,促使人們敢于發表以前不敢說的主張,民眾心理有了巨大變化。這反映了辛亥革命( )C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C.推動了思想解放 D.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5. (2020·廣西柳州)5.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座城市付出了重大的犧牲,鐘南山院士稱它為“英雄城市”,在歷史上它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重鎮,有“首義之城”的美譽。這座城市是( )C A.南京 B.北京 C.武漢 D.上海 6.(2020·四川成都)12.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個政權在其國歌中寫道:“亞東開發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下列敘述,能體現該政權“舊邦新造”的是它( )D A.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C.創辦新式學堂廢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7.(2020·山東東營)11.“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是( )B A.創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C.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四、歸納總結 1、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2、 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時間、意義 4、中華民國的創建 (1) 中華民國的建立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五、作業布置 1、識記本節內容并畫思維導圖 2、完成高分計劃配套練習冊練習題第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