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歷史13五四運動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老師:現在將結合我對《五四運動》一課進行說課。接下來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一、先說教材分析:(一)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五四運動》是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1課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五四運動,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重點突出兩個歷史事件對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意義。五四運動在本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設定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我們根據本課思想性、綜合性較強的特點和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對本課教材進行了整合,制訂了以下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五四運動的起因、發展階段、結果和性質。2、能力目標:通過圖說歷史、資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五四精神、感受先進知識分子主動承擔歷史使命的家國情懷。依據: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教學重點:五四運動的歷史進程教學難點:五四運動對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二、學情分析1、從認知狀況分析:通過電影網絡媒體學生對五四運動已有了比較感性的認識。2、從學習能力方面分析: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學習(如:平時練習、期中、期末考試等)學生已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比較、歸納的方法來認識、分析歷史事物。3、從年齡特征分析:學生思維活躍,表現欲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好奇心強的特點,給予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授課時,我們收集整合了大量資料、圖片;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我們在分析完學情之后結合本課理論性強的特點,我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1、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材料分析法、啟發式教學法、圖示法等多種方法。2、學習方法: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動起來,參與進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這也符合我們的新課改理念。四、教學過程:(一)歌曲導入師生一起唱這首《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團歌的方式導入本課。這激昂的音樂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以熱情飽滿的姿態進入學習狀態;放這首歌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主人翁,愛國是學生的優良傳統,要有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烘托氣氛,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興趣。(二)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本節課我們要學什么,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一個什么樣的高度。(三)講授新課:我們從尋源五四、圖說五四、感悟五四、弘揚五四四個環節來學習本課。環節一:尋源五四實現方式:先(創設情境)出示幻燈片: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教師提問中國有沒有參加這次和會?哪個政府派代表參加的?是以什么身份參加的?學生回答戰勝國的身份參加的,那么公理戰勝強權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學生會帶著期望走進巴黎和會的會場。出示電影視頻《我的1919》以及展示的歷史資料和課本58頁回答下列問題來完成本環節的學習。1、中日辯論的焦點問題是什么?這一問題是怎么形成的?2、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來什么要求?3、“巴黎和會”如何解決這一問題?4、從中國外交的失敗,你得出什么認識?設計思路:1、利用電影資料使學生知道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2、培養學生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3、通過以上信息學生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和西方列強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這一結論,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師過渡:山東是誰的?我們提出的要求合理嗎?就是這正當的合理的要求遭到了拒絕,消息傳至國內,群情激奮,一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引入下一環節。環節二、出示幻燈片圖說五四.實現方式:本環節設置了三個小部分:過程、結果、過程。過程:在講述五四運動過程時通過兩組圖片來完成。第一組圖片排序是打亂的,要求學生先排序再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充分利用課本,小組合作交流展示使學生更直觀、清晰的總結出五四運動前期的主力、中心、口號;在第二組圖片中,通過學生的簡單描述,知道什么是三罷斗爭,教師及時引導各階層的參與能分析出五四運動具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結果這部分,也是展示三幅圖片,學生通過看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三幅圖就能知道就知道五四運動取得了勝利,老師追問:那五四運動是不是取得了完全勝利呢?再通過回顧五四運動的口號哪些實現了?哪些沒有實現?學生能清楚的認識到五四運動是取得了初步勝利。在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一天是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感受到人群眾的力量和外交官的努力。再次回顧五四運動的過程,這次是用文字歸納以找不同的形式呈現,明確前期后期的主力、地點、結果不同,對比結果的不同,明確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臺。整個圖說五四這一環節,也讓學生意識到愛國貫穿于五四運動的始終。設計思路:這樣做不僅形象直觀歸納、總結出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而且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避免了視覺疲勞,內容枯燥的弊端,從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讀圖能力,也使學生初步掌握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達到了突出重點的目的。環節三、感悟五四出示幻燈片感悟五四實現方式:展示材料,學生閱讀材料知道“新姿態”是指新的斗爭精神、新的領導階級、新的群眾基礎、新的指導思想得出結論: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再結合表格能清晰直觀的看到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的分水嶺,也能清楚的認識到新舊民主主義的異同。設計思路:用表格形式呈現,更形象、直觀便于理解和記憶。環節四、弘揚五四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解放,就是壓制的反面,也就是自由的別名。自己從種種束縛不正當的思想習慣迷信中解放出來。——陳獨秀“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生則自由亡。——李大釗實現方式:教師提問:什么是五四精神?學生能說出愛國。然后出示材料進行補充,除了愛國還有民主、科學、追求真理、勇于解放。再強調陳獨秀、李大釗是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暢所欲言以及播放視頻:《輝煌中國》片段,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29歲,習主席在十九大中說:“未來的中國是年輕人的中國”以這種方式呈現結合,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設計思路:激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再次體會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主人翁,愛國是學生的優良傳統,要有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樹立起在和平年代,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勇于擔當、掌握技術,為國家和民族建設作出貢獻。環節四、總結反思實現方式:板書、隨堂練習設計思路:(1)利用板書設計,進行課堂小結;學生通過抄寫、內化,很直觀的整體把握課文,構建知識體系。(2)設置隨堂練習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反饋信息,進行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