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濟寧地理考點一: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1.位置范圍濟寧市位于山東省的西南部(魯西南),現轄2市轄區(任城區、兗州區)、2個縣級市(曲阜市、鄒城市)、7個縣(微山、魚臺、金鄉、嘉祥、汶上、泗水、梁山),共11個縣級行政區。2.悠久的歷史文化濟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譽;京杭大運河途徑濟寧,還有“運河之都”之稱。3.人口和民族濟寧人口密度大,其人口分布特點:工礦城鎮發達區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低的地區人口稀疏。整體看,中部人口稠密,東西部地區人口密度小。濟寧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除漢族外,還有38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最多,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約一半聚居在城鎮、街道和交通道路沿線。考點二:優越的自然條件1.平原為主的地形濟寧位于黃淮海平原與魯中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鄒城市的鳳凰山是最高點。2.氣候濟寧位于季風氣候區,屬于溫度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多偏北風,寒冷干燥;春季易旱多風,回暖較快;秋季涼爽,時有陰雨。濟寧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節變化大,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自然災害以旱澇最為突出。3.河流和湖泊濟寧市大部分地區處于淮河流域;黃河流經北部的梁山境內;京杭大運河縱貫濟寧南北(微山、魚臺、任城、嘉祥、汶上、梁山);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位于其南部。以南四湖為界,分為湖東與湖西兩大徑流區,呈向心狀水系。泗河是濟寧最大的河流。4.自然資源濟寧市自然資源豐富,礦產中煤炭、稀土占重要地位;非金屬礦:石灰巖、水泥石灰巖最為豐富,大理石儲量可觀。濟寧市土地資源特點:土地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土地類型齊全,利于農業多種經營;土壤類型多樣,大部分質地優良,中西部地形平坦,適于耕作;東部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開發利用率高,土地后備資源不足。考點三:日趨完善的交通運輸網濟寧市是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被譽為“東魯之大郡,水陸之要沖”。現在,已經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輸俱全的運輸體系,陸路、水路、空運“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1.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濟寧以南常年通航。濟寧是山東沿岸最大的港城、中段樞紐、南北物質運輸的水運重鎮。濟寧市內河航運以京杭大運河為骨干,以南四湖為中心,居山東省首位。2.公路運輸濟寧市境內的國家級公路干道主要有6條,構成公路運輸的骨架。南北向的104、105國道;220國道呈東北---西南穿越濟寧;東西向的327國道過境濟寧;南北向景臺東西向日東高速公路經過濟寧。3.鐵路運輸東西向的新石線穿過,南北向的京滬線、京九線過境;京滬高鐵過曲阜、鄒城,在曲阜建站。4.航空運輸位于紙坊鎮的民用機場濟寧曲阜機場通航,成為山東省重要的民用航空港。5.管道運輸魯寧輸油管道途徑曲阜,鄒城;西氣東輸冀寧支線經過曲阜、兗州、任城。6.通信事業濟寧市已實現村村通電話。考點四:迅速發展的工業1.濟寧市工業門類齊全,輕重工業協調,已形成以煤炭、電力能源為特色,行業全面發展的工業體系。煤化工、機械制造、生物技術、醫藥食品、紡織服裝五大產業基地形成。2.煤化工產業是支柱產業;機械制造以工程機械為主,被命名為“國家級工程機械基地”;生物技術產業被命名為“國家級生物技術產業基地”。3.濟寧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稱為中國的“生物谷”,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生物技術產業基地”。小松山推、王乃昌工業園、凱賽集團、同濟大學工業園是高新區的亮點和支柱。考點五:多元高效的農業1.種植業:濟寧市地處魯西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半濕潤區,耕作制度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農業部門以種植業為主,小麥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曲阜香稻、魚農一號水稻、金鄉金谷、泗水小雜豆是山東名產。2.林果業:濟寧森林覆蓋率為26%,森林主要分布在東部山區;曲阜石門山森林公園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泗水黃山林場是市級森林公園,有“泗水九寨溝”之美譽、泗水鳳仙山有原始森林和野生紫藤、鄒城的十八盤山有“鄒東第一天然氧吧”的美譽。3.畜牧業和漁業:①濟寧市畜牧業屬于農耕區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和產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魯西南黃牛遠銷海外。②濟寧市是山東最大的淡水魚業基地,以南四湖為依托。微山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烏鱧之鄉”。4.現代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在濟寧興起,“泗水桃花節”“微山荷花會”成為濟寧市觀光休閑農業的范例。考點六: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濟寧市素有“孔孟之鄉”“中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美譽,旅游資源以古見長,以圣為奇,主要景點集中分布于京滬鐵路沿線和京杭運河沿岸。4個特色旅游區孔孟文化旅游區、運河文化旅游區、微山湖休閑度假旅游區和佛教文化旅游區,在空間上形成“東文西武,南水北佛,中古運河”的旅游格局。考點七:組群式的城市機局濟寧市城市規模構成中,中小城鎮在數量上居主導地位,濟寧已達大城市規模,鄒城已達中等城市規模,濟寧、鄒城、曲阜、兗州四城市相互毗鄰,城鎮分布的組群式特征明顯。濟寧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中心;曲阜市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業地位突出;鄒城煤炭、電力能源基礎雄厚;兗州交通便利,是全市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魯西南的客貨集散地。考點八:共建美好家園1.科學治理塌陷地濟寧市每年土地塌陷面積多,對塌陷區治理從大區域、大環境、大生態的理念出發,遵循集中連片原則,實行生態復墾、農業復墾、產業復墾三類模式分類治理,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2.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環境污染具體表現為:大氣環境呈惡化趨勢、水污染相當普遍、固體廢棄物污染較為集中、農業生態環境呈逐年惡化趨勢;治理污染,保護環境,要采取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集預防、治理、保護于一體;預防要從根本上杜絕新污染源,重點治理水污染;保護要搞好植樹造林,適度擴大綠化面積,減少水土流失,發展生態農業。考點九:各具特色的縣、市、區1.“運河明珠”--任城區任城區是濟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人文古跡有太白樓、鐵塔寺、聲遠摟、王母閣、東大寺等。任城區是國家級煤炭能源基地、生物技術基地、工程機械產業基地。2.“九州通衢”--兗州區兗州區是江北第二個噸糧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煤炭資源豐富,興隆莊煤礦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礦井;京滬與新兗石鐵路交會于此,是魯西南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客運中轉站;還是全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山東省最大的農機生產基地;人文古跡有興隆塔和少陵臺。“孔子故里”--曲阜市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東方圣城”。曲阜地形以平原為主,交通便利,京滬高鐵穿過并設站;人文古跡有:孔府、孔廟、孔林并稱“三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尼山、石門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楷雕、碑帖、尼山硯并稱曲阜三寶。4.“泉源圣地”--泗水縣泗水縣因泗河發源于此而得名,山地丘陵面積占77%,是純山區縣。花崗巖、石灰巖儲量大,蘋果園面積居全市首位;天下第一石泗濱浮石--圣川砭石有效開發;泗河源頭泉林,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被譽為“海岱名川”;世界四大名魚之一的虹鱒魚在這里安家。5.“孟子故里”--鄒城市鄒城市是濟寧市陸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市區。地勢東高西低,以京滬鐵路為界,鐵路以東和西南為低山丘陵,以西為平原洼地;鳳凰山是全市海拔最高點;國家特大型企業“兗州礦業集團”坐落于此、鄒城電廠是山東省最大的電廠;鄒城市是濟寧市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市區;人文古跡有:“三孟”、鐵山摩崖石刻、魯荒王陵、嶧山,嶧山被譽為“天下第一怪石山”“岱南奇觀”。6.“魯南明珠”--微山縣微山縣是濟寧市面積最大的縣市區,微山湖占其面積的2/3。微山湖是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漁業資源豐富,有“日出斗金”之稱;還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南四湖和微山島屬于省級自然風景區;造船業、航運業和采掘業發達,煤炭和稀土礦產資源豐富。7.“魚米之鄉”--魚臺縣魚臺縣全部為平原和濱湖洼地,水稻種植居全市首位;魚臺大米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淡水養殖、棉花種植強縣;煤炭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煤炭開發基地之一。魚臺是孔子七十二賢人中閔子、樊子、宓子的故里,古稱“五里三賢”。8.“大蒜之鄉”--金鄉縣金鄉縣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圓蔥之鄉、金谷之鄉。大蒜播種面積、產量居全國首位;卜集鄉為圓蔥之鄉,馬廟鄉為金谷之鄉;煤炭儲量豐富;金曼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干式變壓器生產企業;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獨居特色;金鄉還是“英雄王杰”的故鄉。9.“麒麟之鄉”--嘉祥縣嘉祥縣素有“半壁河山半壁洼,嘉祥美瑞甲天下”的美譽。地形以平原為主,紅皮大蒜、細長毛山藥是聞名全國的特產,是魯西黃牛、小尾寒羊的集中產地。石灰巖儲量豐富,被譽為“中國石雕之鄉”;武氏祠是漢代石刻藝術珍品。嘉祥縣是曾子故里。人文古跡有:青山(魯西南“小岱宗”)、青山寺、法云寺(玉佛寺院)。10.“中國佛都”--汶上縣汶上縣因佛教文化被譽為“中國佛都”。地形以平原為主,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出口基地、商品糧基地、小尾寒羊繁殖基地;煤炭、花崗巖儲量豐富;人文古跡有:寶相寺,其標志性建筑是太子靈蹤塔,塔內佛骨、佛舍利佛教圣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南旺鎮小汶河與京杭運河交匯處的分水龍王廟古建筑群,是“引汶濟運”的分水工程,在科學價值和建筑工藝上可與都江堰媲美。“水滸故里”--梁山縣梁山縣位于黃河與京九鐵路、京杭大運河的交會處,是山東、河南、河北三省接壤區域的經濟中心;地處黃河沖積平原,是商品糧基地;黃河鯉魚、甲魚、魯錦、蠶白杏和梁山蜜桃是當地特產。梁山是全國最大的專用車生產基地,也是民營書業基地,“水滸牌”油漆享有盛譽。水泊梁山是全國唯一以農民起義遺址為主的風景名勝區,素有“武術之鄉”之稱。(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