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泰州市二○一三年初中畢業、升學統一考試大綱地理科Ⅰ.命題指導思想和原則體現義務教育性質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注重多途徑收集信息,準確反映學生地理學習的結果及過程,激勵學生有效地學習,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診斷和發展功能。考查定位為初中階段學生地理學業水平一般測試。1.注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學生對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間分布、地域差異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學生能否在具體情境中合理應用地理知識。淡化特殊的解題技巧,不出偏題、怪題。2.突出地理科學的綜合性和地域性特點,關注學生整體觀念、空間觀念、地理視角、地理學科能力等的形成狀況,并進行考查。3.有效地發揮選擇題及綜合題兩種類型題目的功能。如,考查學生對于地理事物的記憶能力,可以在綜合題中設計填圖、填充及選擇類試題;考查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在選擇題和綜合題中設計讀圖、閱讀分析類試題;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設計在選擇題和綜合題中具有實際背景的試題;考查學生的探究、創造能力,可以在綜合題中設計開放性試題等。Ⅱ.考試目標及能力要求考試目標:考試體現義務教育的性質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引導日常地理教學朝著促使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學習的方向發展;考試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來編制試題,準確反映學生在地理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能力要求:主要指“嘗試運用已獲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做出判斷”的能力;“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的能力;使用地圖、圖表和其他圖像資料獲取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舉例說明地理問題的能力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資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對資料的觀察(特別是圖像資料)、對資料本身的理解和對有用信息的提取等方面表現出來。資料的形式有文字資料、數字資料、圖表形式的資料、地圖等資料。2.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學科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成因、過程、結果以及相互關系等方面的理解、分辨和評價等活動表現出來。3.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主要包括對一些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問題作決策等。4.表述或表達想法的能力。例如,撰寫一句話、一小段文字或一篇短文來闡述一個問題。Ⅲ.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試卷主要是適應畢業考查的要求,主客觀題比例適量,難度適中,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2.考試時間:60 分鐘;試卷滿分:100分。3.題型分數比例:選擇題(全為單項選擇題)占70%;非選擇題(綜合題、實踐探究題等)占30%。4.試題難易比例:容易題與中等難度題比例大致是8:2。5.各部分知識點比例:(1)地理基礎知識(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基礎知識部分內容)占20%左右;(2)中國地理占30%左右;(3)世界地理占30%左右;(4)鄉土地理占20%左右。Ⅳ.考查的知識范圍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參考教材是本屆學生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地理教材及泰州鄉土地理教材。附:列入2013年泰州市初中地理會考考查知識范圍的教材知識要點(一)基礎知識序號考查內容考查要求1地球和地球儀根據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狀。說出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和周期。簡易解釋:①晝夜的形成及晝夜交替②四季的產生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讀地球公轉示意圖:①在圖上找出二分二至日位置②在圖上繪出地球公轉運動方向、自轉運動方向③說出二分二至日及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變化規律。讀地球上的五帶劃分示意圖:說出五帶的劃分依據。讀地球儀示意圖:識別經線與緯線,指出經度與緯度。在地球儀或地圖上,利用經緯網定位。2地圖的閱讀在有經緯網地圖、有指向標地圖或無經緯網和指向標地圖上:①辨別方向②計算距離。說出比例尺的概念、三種表達方式及應用。識別:常用圖例、注記和符號。列舉電子地圖和遙感圖像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實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用的地圖。3地形圖的判讀在等高線地形圖上:①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②判讀山坡的陡緩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根據等高線地形圖作地形剖面圖。4海洋與陸地根據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并描述海陸分布特點。判斷半球:①南、北半球②東、西半球③水、陸半球。讀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讀世界地圖:識別著名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湖泊、海峽、海域、半島等。讀板塊構造示意圖:①說出各板塊名稱②簡述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③解釋火山、地震帶及主要山系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解釋地理現象。5天氣與氣候判斷常見的天氣和氣候現象。掌握常用的天氣符號。運用空氣質量與污染指數知識,分析有關天氣特征和現象。運用氣溫圖表資料,分析氣溫、氣溫的變化和氣溫的分布。歸納1、7月全球氣溫分布特點(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計算:氣溫的垂直變化。運用降水圖表資料,分析降水的變化和降水的分布規律。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影響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6人口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繪制:人口增長折線圖和人口增長曲線圖。并歸納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計算:①人口出生率②人口死亡率③人口自然增長率④人口密度。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讀世界人口分布圖:說出世界人口稠密區和稀疏區。7人種讀世界人種分布圖:說出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8語言讀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地區。9宗教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代表性宗教建筑。10聚落讀有關圖片或資料: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說出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了解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傳統聚落)及保護意義。1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讀世界政區圖:歸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分析實例:說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南北對話”、“南南合作”。(二)世界地理序號考查內容考查要求12大洲與大洋根據地圖,指出各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根據地圖,指出各大洲的分界線。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歸納出各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13區域地理: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讀有關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圖:①查找這些地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②說出該地區地理位置的特點。運用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①歸納這些地區地勢及地形特點②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的關系。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東南亞、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東南亞和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運用地形圖,舉例說明東南亞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種、經濟特點以及人口、糧食與環境的關系。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中東地區對當地或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一種自然資源,說出其分布、生產、出口等情況。 分析實例,說出導致中東地區不安定的主要因素。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描述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14南極和北極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南、北極地區地理位置、特有動物、氣候特征及自然環境的特殊性。讀有關地圖:查找我國兩極考察站。分析實例:說出認識開展極地科學考察和保護極地環境的重要性。15重要國家:美國、日本、巴西、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讀有關區域示意圖:說出美國、日本、巴西、澳大利亞、印度、俄羅斯這些國家地理位置、領土組成、著名的城市和首都。分析日本的工業分布特點、主要經濟特點。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根據有關資料,分析印度的人口、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糧食生產狀況及工業生產特點。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歸納俄羅斯國家交通運輸線路分布的特點。根據有關資料,分析俄羅斯的自然資源與工業生產的關系。說出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根據有關資料,分析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工農業特點。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美國的自然環境特點(地形、氣候、河流等)、美國農業地區專業化的特征。分析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和印度等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讀有關地圖:說出巴西的自然環境特點;分析實例,說出巴西亞馬孫開發的教訓和城市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巴西的種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語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點。(三)中國地理序號考查內容考查要求16中國行政區劃讀中國政區示意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說出我國的領土面積。讀中國疆域示意圖:①說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②認識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讀中國政區示意圖: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并說出其簡稱和行政中心。17中國人口與民族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①說明我國人口增長趨勢②理解我國的人口國策。讀中國人口密度圖:描述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讀中國民族分布圖:①說出我國民族數量。②我國民族分布的基本特征。18中國自然環境讀中國地形圖:①說出主要地形(山脈、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三角洲)名稱②概括出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在地圖上,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讀長江、黃河水系圖:①說出其主要支流、流經地區(省區、地形區)②描述主要水文特征。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長江、黃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的原因。19中國自然資源舉例說明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區別。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理解我國的土地國策。 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的特點及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實例:說出我國跨流域調水的必要性。20中國經濟發展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我國農業分布特點。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和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業中的重要性。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根據我國東部沿海四大工業基地分布示意圖及有關資料:①在圖上說出基地名稱②根據圖示情況分析基地的資源狀況③根據提供的材料分析主要經濟特征。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比較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管道等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選擇恰當的交通運輸方式。讀中國鐵路分布示意圖說出主要鐵路干線。21中國文化特色舉例說明自然環境對我國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等的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明我國地方文化特色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22中國地域差異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在地圖上說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分析實例:說明四大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識別臺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根據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北京、香港、澳門和臺灣的氣候特征。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臺灣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工農業發展狀況。 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歸納臺灣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分析實例:說明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說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職能,并舉例說明其城市建設成就。認識臺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在地圖上說出臺灣省的位置和范圍,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 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23中國區域:珠江三角洲、西雙版納、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簡要評價珠江三角洲、西雙版納、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的地理位置。讀區域地形示意圖:識別珠江三角洲、西雙版納、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的主要地形類型,并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征。根據地圖與氣候統計圖表,歸納珠江三角洲、西雙版納、黃土高原、長江沿江地帶的氣候特征。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珠江三角洲、西雙版納的產業結構、長江沿江地帶產業布局特點。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歸納長江沿江地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根據實例說明:黃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黃土高原和長江沿江地帶區域內存在的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了解區域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四)鄉土地理序號考查內容考查要求24位置特征根據地圖,描述泰州的位置,分析其特點。25地形地勢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簡要說出泰州主要地形區名稱和南北地勢差異特征。26天氣氣候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簡要說出泰州天氣與氣候的主要類型和特征。27自然資源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分析氣候、土地、水、礦產等自然資源對泰州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積極影響。28泰州人口根據泰州的人口資料與全國人口情況進行比較,說出泰州人口數量特征和人口增長的特點。29交通運輸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泰州的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管道等交通運輸的基本狀況。30泰州工業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泰州的主要工業類型,并分析社會經濟條件對泰州工業的影響。31泰州農業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說出泰州的主要農作物及耕作制度。32泰州旅游根據圖表及文字材料等,泰州的主要旅游點的分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