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種子的萌發與播種育苗1. 種子的結構:種皮:種皮位于種子最外面,對胚有保護作用;胚:胚芽 → 莖、葉 發育成胚軸 → 伸長,將子葉拱出地面 種子 ——→ 幼苗胚根 → 根子葉(胚乳) → 萌發需要的營養 2. 種子的萌發過程:種子吸水膨脹→胚根突破種皮發于成根→胚軸伸長→胚芽出土發育成幼苗的莖和葉(子葉或胚乳萎縮)。3. 種子萌發的條件:內部條件:①種子本身發育完整;②完好無損;③通過休眠階段;④種子的壽限; 外部條件:①適量的水分;②適宜的溫度;③充足的空氣。4. 種子的發芽率 = 萌發種子數 × 100 % 全部被測種子數5. 早春播種地膜覆蓋:保溫;保持土壤水分不易散失。有利于種子萌發。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與水肥管理1. 根尖的結構(上下而上):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2. 根生長的部位:根尖的分生區和伸長區。分生區的細胞分裂 和 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是根生長的主要原因。3. 根的生長方向: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促進根的生長:蹲苗、烤田)4.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中成熟區的根毛細胞吸水能力最強。5. 根毛細胞吸水原理:土壤溶液濃度小于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6. 水分進入根的途徑:土壤溶液→根毛細胞→內各層細胞→導管。7. 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8. 合理灌溉: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長時期;氣候土質不同,需水量不同。9. 噴灌、滴灌是新興的節水灌溉方式,主要是向根還是向莖、葉提供水分?(根)10. 燒苗:一次性施肥過多,肥料中的無機鹽溶解后,會使土壤溶液濃度大大增加,大于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根不斷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11. 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營養元素 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缺乏時的表現 植物 常用肥料氮 促進細胞分裂生長,枝繁葉茂 植株矮小,新野淡綠,老葉黃色枯萎 生產葉為主:白菜、菠菜 氮肥:硫酸銨、尿素、硝酸銨、碳酸氫銨磷 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 植株矮小,莖葉暗綠或呈紫紅色 生產果實和種子:番茄、小麥 磷肥:磷礦石粉鉀 植物莖桿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和運輸 莖葉細弱,易倒伏,葉色黃,老葉焦枯并蜷縮 生產莖和根:馬鈴薯、甘薯 鉀肥:硫酸鉀,氯化鉀12 無土栽培:人們根據植物生活需要的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按照一定比例配成營養液,在無土的基質中培養植物的方法。第三章 芽的發育與整枝打杈1. 芽的種類:① 著生位置分:頂芽、側芽 ② 將來發育情況分:葉芽、花芽、混合芽2. 葉芽的結構: 芽軸 → 莖 發育成 芽原基 → 側芽 葉芽——→枝條 生長點 → 使芽軸不斷伸長,并產生出新的葉原基和芽原基 葉原基 → 幼葉 幼葉 → 葉3. 頂芽發育與側芽發育的關系:⑴頂端優勢:頂芽優先發育,抑制側芽發育的現象。⑵應用:①種植番茄、棉花,適時摘除頂芽、摘心(抑制或解除植物的頂端優勢)②種植用材林木,去掉側枝(促進植物的頂端優勢) 第四章 葉的光合作用與光能利用第一節 光合作用的產物一、實驗:光合作用產生淀粉⒈實驗目的: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2.實驗步驟:(1)暗處理(目的: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淀粉) (2)遮光處理(目的:設計對照試驗:有光和無光) (3)酒精脫色(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隔水加熱的目的: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物質,直接加熱易引起燃燒,避免危險)(4)漂洗(目的:除去殘留的酒精和葉綠素)(5)碘液染色(目的:檢驗淀粉是否存在)(6)觀察3.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酒精脫色后的黃白色),不遮光部分變藍。 原因:遮光部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不遮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⒋ 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二、光合作用的意義:食物來源,能量來源,氧氣來源,維持碳—氧平衡。三、光合作用原理應用: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如地膜覆蓋、塑料大棚、枝繁葉茂)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積(如合理密植、立體種植——復種、間作、套種、混種)第二節 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實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實驗步驟:(1)暗處理一晝夜;(2)光照2—3小時;(3)檢驗葉片有無淀粉生成⒉ 實驗現象:甲裝置葉片加碘液不變藍,乙裝置葉片變藍。原因:甲裝置里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因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產生淀粉。3.結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光合作用需要水魯賓、卡門的同位素標記光合作用實驗結論:光合作用放出的氧全部來自水,水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的原料。三、應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從而提高產量。方法:1.施加有機肥或碳酸氫銨肥料; 2.控制種植密度,保持良好通風; 3.大棚、溫室中,直接噴施鋼瓶中的二氧化碳。第三節 光合作用的場所一、制作葉的橫切臨時切片(薄而透明,橫切面完整)二、探究光合作用的場所:⒈ 將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現象:好氧細菌只集中在有光的葉綠體的部位附近。⒉ 將臨時裝片完全暴露在光下,現象:好氧細菌分布在所有葉綠體的周圍。⒊ 結論: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三、葉片的結構 表皮 葉片的最外面有氣孔,可透光、防水、保護和進出氣體 葉片是 葉肉 柵欄組織,葉綠體多 光合作用 海綿組織,葉綠體少 最理想的 葉脈 導管:運輸水分、無機鹽 場所 篩管:運輸有機物四、光合作用的過程: 二氧化碳 + 水 淀粉(貯存能量)+ 氧氣五、 實質:物質轉化:把簡單的無機物制造成復雜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 能量轉化:把光能轉變為貯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儲存能量。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一、 實驗(一):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現象:裝有新鮮樹葉的瓶中的燃燒的細木條迅速熄滅,裝有干樹葉的瓶中的細木條沒有熄滅。 裝有新鮮樹葉的瓶中沒有氧氣,氧氣被新鮮樹葉呼吸消耗掉了。結論: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實驗(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現象:裝有新鮮樹葉的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裝有干樹葉的瓶中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結論: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實驗(三):呼吸作用放熱現象:甲中裝有已萌發種子的溫度計示數升高,乙中裝有煮熟種子的溫度計示數不變。結論:呼吸作用釋放熱量。(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大部分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只有一小部分轉變成熱散放出來)二、 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實質、意義1. 概念:植物體吸進氧氣,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的過程。2. 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 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4. 意義:為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系區別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1.進行場所 只有葉綠體的細胞 所有活細胞,主要線粒體2.對光的需求 光下進行 有光無光都進行3.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4.產物 有機物、氧氣 二氧化碳、水5.物質轉化 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糖類),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有機物(糖類)→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6.能量轉化 光能→化學能,儲存能量 化學能→能量,釋放能量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有機物,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相互對立、相互依存。四、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溫度、水分、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五、1. 提高呼吸作用強度:中耕松土、及時排澇;2. 降低呼吸作用強度:貯藏糧食、水果。降溫、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第六章 植物的蒸騰作用與植樹造林一、實驗:植物的蒸騰作用1. 實驗2. 現象:塑料袋內部上有水珠形成。3. 結論: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將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氣孔散發出去。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二、1. 蒸騰作用概念: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散失到體外的過程。2. 主要器官:葉3. 途徑:土壤中的水分→根尖的根毛細胞→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動利用,99%左右的水分變成水蒸氣從氣孔散發到大氣中。4.意義:(1)促進根吸收水分;(2)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3)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5. 調節:植物通過保衛細胞調節氣孔的開閉來調節蒸騰作用的。 氣孔:兩個保衛細胞組成調節:葉內水分多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較薄的外壁比內壁擴展得多→氣孔張開;葉內水分少時,保衛細胞失水縮小,細胞壁恢復原狀→氣孔閉合;6. 移栽幼苗要在晚上或陰天進行,要去掉一些枝葉,為了降低蒸騰作用,利于幼苗成活。我國植樹節:3月12日第七章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為人和動物提供食物、能量;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并貯存了能量,有機物不僅供植物自身需要,還是人類和動物食物及能量的來源。2. 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保持平衡狀態,其他生物才能進行正常的呼吸作用。綠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3. 促進水循環。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蒸發、吸收大量的水分,促進了水的循環,為涵養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產生巨大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