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7張PPT。第24課 外交成就、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真題體驗1.(2012·武漢) 1978年9月,針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前途問 題,鄧小平提出“歸根到底要發(fā)展生產力”。不久,中 共中央召開重要會議,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路線,并 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次 會議是 (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十一屆三中全會C真題體驗2.(2012·武漢) 建國以來,祖國統一大業(yè)不斷推進。西 藏和平解放,大陸基本統一;港澳回歸祖國,統一進 程邁出重要一步。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必將實現 偉大復興。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確定了 ( ) A.求同存異方針 B.一國兩制方針 C.對外開放國策 B真題體驗3.(2012·嘉興) 右圖是《時代》周刊1972年2月6日的 封面。作為史料,它直接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 A.乒乓外交 B.中國重返聯合國 C.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交C考點分析 考點36: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它使中國的發(fā)展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拉開了序幕。因此對于考點36應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對其內容不但要知道有哪些,更要清楚其作用;對其意義不僅要知道,而且要清楚具有這些意義的原因。考點分析 考點37: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及其實踐﹝a﹞ “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統一,解決港澳臺問題的基本國策,在這一國策的指引下,香港、澳門已經順利回歸祖國,臺灣問題的解決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因此對于考點37要知道“一國兩制”的含義,知道這一政策在香港、澳門的實踐,知道這一政策在臺灣問題解決中的重要作用。考點分析 考點41: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a﹞ 外交事關國家國際生存環(huán)境,特別是對于一個新建立的國家,外交更具有重要性,所以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的外交部長由周恩來總理自己兼任。考點41所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萬隆會議的參加,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與美國關系的改善,APEC會議的舉行,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對于這些成就學生要清楚地知道。知識梳理 通過認真閱讀速查手冊第33~36頁,相信你會找到以下條目的具體內容。知識梳理重點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解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它的召開擺脫了粉碎“四人幫”后兩年徘徊的局面,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此巨大的成就,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貫徹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因而我們要領會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與意義,理解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怎樣在農村和城市推進的。【例1】 (2012·湘潭) 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共產 黨召開了兩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兩次會議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兩次會議對中國革命或現代化建設最大的貢獻分別 是什么?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 導,挽救了黨和紅軍。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 思想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 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形成了以鄧小平 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3)從兩次轉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中共堅持從國情出發(fā),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點撥 本題以比較的方式考查中共歷史上實現了轉折、具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與十一屆三中全會。材料指出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兩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在這兩個年代中共召開的會議很多,但有轉折意義的就只有這兩次會議,所以第(1)小題答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第(2)小題問兩次會議對中國革命或現代化建設最大的貢獻是什么,實是考這兩次會議的內容。第(3)小題實際上考查了中共的實事求是原則,這兩次會議之所以能實現偉大的轉折,是因為會議之前實行的路線方針政策脫離實際,是錯誤的,這就需要制定一條符合實際的正確路線。對點訓練1.(2012·蘇州)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沿海到 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 決然地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突破口是(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興建經濟特區(qū) C.建立國有企業(yè)現代企業(yè)制度 D.開發(fā)上海浦東B對點訓練2.(2012·安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58年,“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干勁生產”,成 為一時傳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號。 材料二:“包字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 能富。”這是20 世紀70 年代末廣州郊區(qū)的宣傳標語。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 中發(fā)動的哪兩次運動? 大躍進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兩個運動順序可顛倒)。 (2)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國在農村實行了什么政策?這一 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生產的大發(fā)展,調動了 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農村開始富裕起來。 (3)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對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制定政策要從實際出發(fā),適合本國國情,不能違背客 觀規(guī)律。(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重點二 “一國兩制”與臺灣問題 【解讀】 世界上的大國,還沒有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只有中國,現在香港、澳門已經成功回歸,而臺灣與大陸雖已實現“三通”,但臺灣問題依然還沒有徹底解決,且臺灣問題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成為別國牽制我國發(fā)展的一個籌碼。由此可見臺灣問題的解決,形勢逼人。對于用“一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不僅要了解這一國策的內容,而且要知悉臺灣與港澳不同之處在于還可以保留軍隊;同時大陸與臺灣現在已經實現了“三通”,雙方的各方面的往來也日益增多。【例2】 (2012·濱州) 《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 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 平統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 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 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D點撥 本題以《反分裂國家法》為背景,考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這一知識。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符合“一國兩制”原則,因為“一國兩制”原則規(guī)定港澳臺保留資本主義制度。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是兩岸“三通”應堅持的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屬于“三通”的內容。所以選D。對點訓練 2009年8月底之后,浙江往返臺灣更方便,兩岸直航定期航班陸續(xù)開航,杭州往返臺灣的航班大幅增加,機票價格也更便宜。據此回答第3~4題。3.兩會商談結碩果,兩岸“三通”終實現。達成這一共識 的前提和基礎是 ( ) A.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 D.遵守合作共贏原則B對點訓練4.有人評價說:“兩岸‘三通’縮短了空間的距離,更 縮短了心靈的距離。”這是因為“三通”的實現 ( ) ①達成了兩岸同胞的根本目標 ②推動了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 ③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④結束了兩岸敵對狀態(tài),實現了統一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D誤區(qū)警示 27.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提示】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把原來生產隊統一經營管理,改為由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這就改變了經營管理方式,但土地等重要的生產資料還是歸集體公有。所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改變了經營管理方式,沒有改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性質。【例3】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經歷了四次大 變化,其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的是 ( ) ①土地改革 ②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運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點撥 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為農民土地私有制,所以土地私有的主人變了,但土地私有制的性質沒變。農業(yè)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民把土地都交給了集體,這就使土地所有制從原來的農民私有變?yōu)榧w公有,這就改變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質。人民公社化運動則把原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規(guī)模擴大為一個村甚至一個公社一個縣,這使得經營規(guī)模擴大,但生產資料依然是公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則是把原來生產隊統一經營改為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它使生產經營從原來的生產隊統一經營改為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土地等重要的生產資料還是集體公有的,由此可見它改變了經營管理方式,但沒有改變生產資料公有的性質。所以選C。【提示】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發(fā)表了《聯合公報》,結束了兩國的敵對狀態(tài)。但當時兩國并沒有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因而要防止想當然認為尼克松總統訪華,就等于兩國建交。【例4】 美國總統尼克松回憶在1972年訪問中國與周恩來 首次握手時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 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 A.兩國結束了敵對、隔絕狀態(tài) B.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 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A點撥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執(zhí)行敵視、遏制政策,而美國總統訪華就意味著敵對、隔絕狀態(tài)的結束,但并不等于兩國已經建立了外交關系,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C、D本身與材料無關。所以選A。完成考點跟蹤訓練 24 考點跟蹤訓練24 外交成就、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時間:40分鐘 分值: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1. (2012·邵陽)邵陽某縣一農戶的墻上還留有一條“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標語。從內容上分析,這條標語應出現在( )A. 三大改造時期 B. 大躍進時期C. 文化大革命時期 D. 改革開放時期2. (2012·邵陽)下列“尼克松訪華”、“習近平訪美”事件的解讀中,錯誤的是( )A. 尼克松訪華事件發(fā)生在1971年B. 尼克松訪華標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 自尼克松訪華以來,中美關系保持了總體穩(wěn)定D. 習近平訪美對于推進中美合作伙伴關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3. (2012·蘇州)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說:毛(澤東)及其同僚依靠組織方式上的變化,通過大規(guī)模的勞力動員,以實現農業(yè)奇跡;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盡管在類型上二者十分不同——來提高農業(yè)生產率。”材料中所說的后一個“改變組織方式”指的是( )A. 深入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 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C.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 實現土地歸農民所有4. (2012·連云港)澳門回歸以來,“國民生產總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微型經濟體。”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A. 民族區(qū)域自治 B.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 獨立自主外交 D. “一國兩制”方針5. 周恩來總理曾說:“我們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們的力量強大了,再進去不遲。總有一天要請我們進去。”他說的“請我們進去”是指( )A. 中印建交 B. 出席萬隆會議 C. 重返聯合國 D. 中美建交6. (2012·泰州)對聯是人們喜愛的文學藝術形式,其內容的變化也折射出歷史的滄桑巨變。下列對聯反映我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歷史現象的是( )A. 萬里山河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B. 深翻土地畝產萬斤糧,土法上馬日產千噸鋼C. 新長征起步春光明媚,現代化開端金鼓歡騰D. 港澳回歸揚眉吐氣,申奧成功萬眾歡呼7. (2012·常德)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現代第一批主動開放的經濟特區(qū)( )A. 廈門 B. 深圳 C. 廣州 D. 上海8. 2010年,兩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兩岸貿易額同比上升36.9%,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員往來規(guī)模迅速擴大,ECFA協議成功簽署……這些都雄辯地說明( )A. 兩岸政治經濟交往障礙已經消除B. 祖國和平統一大業(yè)指日可待C. 兩岸和平發(fā)展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D. “臺獨”分裂勢力已經消亡二、非選擇題(共24分)9. (11分)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中國在古代很長的時期內社會經濟發(fā)展走在世界的前列,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主流。發(fā)展篇:法國的著名學者謝和耐(Jacques Gernet)教授曾經動情地說:“中國文明曾是人類中很大一部分的啟迪影響者,中國影響的輻射范圍已經遠遠地超越了這些地區(qū)(指中國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國所在的東亞、東南亞廣大地區(qū))……它也觸及到了一些更為遙遠的地區(qū)。”他說,“如果西方不曾借鑒中國,就不可能具有它今天的面貌。”(《中國社會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1~2頁)(1)文明的發(fā)展必須以經濟為基礎,中國古代的經濟是農耕經濟。秦始皇與唐太宗分別通過采取什么直接措施來發(fā)展經濟?(2分)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哪一項決定的作出,其直接目的也是為了發(fā)展經濟?(2分) 統一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于右任《望大陸》(3)秦統一后和元朝分別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實現對地方的有效統治?我國現在把行政區(qū)域劃分為哪幾級,從而實現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有效治理?(3分) (4)香港、澳門和臺灣有別大陸其它地區(qū),在行政區(qū)劃的設立上中央政府通過什么措施實現對港澳臺的有效管轄?為此什么權利必須歸中央政府擁有?(2分) (5)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究,你認為發(fā)展與統一有怎樣的內在聯系?(2分) 10. (13分)新中國的外交充滿艱辛,也閃耀著智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0年,美國商務部準備將它的許可證管制辦法推廣適用于所有運往共產黨中國的貨物。“禁運辦法推廣適用于一切商品。”材料二:1954年,中印兩國總理發(fā)表的聯合聲明中說:“兩國總理……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與安全的堅固基礎。”材料三:下圖為中美貿易情況統計圖(部分年份)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美國對中國實行了什么政策?(2分) (2)材料二中的“這些原則”指的是什么?請你說出它對中國的重要性。(4分) (3)根據材料三,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美貿易總額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從中美雙方關系來看美國方面的原因是什么?中國自身的原因又是什么?(7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4課 外交成就、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ppt 考點跟蹤訓練24 外交成就、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