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5張PPT。第15課 秦朝、西漢、唐朝的重要事件與人物真題體驗1.(2012·臺州) 秦滅六國后,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 )D真題體驗2.(2012·湛江) 2012年5月27日,一年一度的廣東省公 務員考試拉開了序幕,公務員招考一般采用筆試和面 試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招考方式源自我國隋唐時期的 ( ) A.禪讓制度 B.察舉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科舉制度D真題體驗3.(2012·淮安) 有史學家認為:“孔子的學說在生前并 沒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說貫徹了。……公元前2世紀, 孔子的學說被宣布為國家的官方教義或官方信仰。” 這一改變從哪一位皇帝開始 (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B考點分析 考點20:概述秦朝一統、西漢實現新的大一統及唐朝貞觀之治等重要事實﹝b﹞ 秦朝和西漢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而唐朝則是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同時秦朝的秦始皇,西漢的漢武帝、漢高祖、漢文帝和漢景帝,唐朝的唐太宗,他們或為了鞏固國家大一統的局面,或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所建立起來的制度及采取的措施,對后世影響深遠。所以學生對這一考點的相關知識不僅要知道,而且要理解。知識梳理 通過認真閱讀速查手冊第20~21頁,相信你會找到以下條目的具體內容。知識梳理重點一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及影響 【解讀】 秦始皇統一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400多年國家分裂的局面,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但秦始皇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后,有很多因素影響著這種統一局面的鞏固,如制度上原來周朝的分封制不能有效地對國土進行管轄,這就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六國原來都有自己的貨幣、度量衡、文字,各國還有自己的道路和車輛標準,這都影響著國家的統一;六國原來的貴族也對統一有不滿的思想;匈奴也對秦朝虎視眈眈。 由此可見秦始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鞏固統一這一成果。秦始皇鞏固統一所采取的措施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都實行皇帝制度、中央集權制度,而文字的統一則成了維系中華民族的重要因素。所以學生對秦始皇鞏固統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僅要知悉,更要理解。【例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 西來。” (1)秦王指誰?說說“掃六合”的含義和具體時間。 指贏政(秦始皇)。秦國先后兼并六國。從公元前230~ 公元前221年。 (2)秦王能“掃六合”的原因是什么? ①人們渴望和平安靜的生活,統一成為歷史發展的必 然趨勢;②商鞅變法,秦國一躍成為強國,軍隊威武 雄壯;③贏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④采用了遠交 近攻的正確策略。 (3)秦王“掃六合”后建立了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都城在 哪里? 建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定都咸陽。點撥 本題考查的是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有關的知識。第(1)小題中的“掃六合”指的就是消滅“戰國七雄”中的其他六國,而秦始皇消滅六國從公元前230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才結束。第(2)小題問的是能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原因,首先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群眾的愿望,第二是通過商鞅變法使秦國變得強大,第三是秦始皇的策略措施正確。而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建立起來的則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對點訓練1.“秦……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 之封。”秦不用周制而實行 (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C對點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結束了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起 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把全國劃 分為郡和縣,郡守、縣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 對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權。定疆域,書同文,車 同軌,行同倫,中國開始成為偉大的統一國家。 材料二:秦始皇過度使用民力,雖然很多措施有利于統 一,但人民也確實疲憊不堪。農民被迫大起義, 迅速地推翻了秦朝的統治。(1)根據材料,說說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官僚制度,推行郡縣制。 交通上:大修馳道,統一車軌。 軍事上:北拒匈奴修長城,南統越族開靈渠。 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 文化上:統一文字。 思想上:焚書坑儒。 (2)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 重要因素的是哪一項措施? 哪一項措施又有“摧殘文化,禁錮思想”的不良作用? 統一文字。 焚書坑儒。(3)你認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法律嚴酷,濫用民力,施行暴政。重點二 漢武帝為實現新的大一統 采取的舉措及影響 【解讀】 因為漢初國家統一的局面并不穩定,如內部來說由于實行分封制,導致各地諸候勢力坐大,出現了“七國之亂”;外部來說匈奴常侵擾漢朝。而漢武帝為實現新的大一統采取的措施,不僅實現新的大一統的目標,使西漢進入了鼎盛時期,而且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2】 (2012·泰州)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 祖,稍遜風騷。”下列選項與漢武帝有關的是 ( ) A.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B.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C.開創“貞觀之治”的局面 D.創立行省制度點撥 A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C是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的局面,而創立行省制度是在元朝。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以實現人們思想的統一。所以選B。 B對點訓練3.(2012·鹽城) 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 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漢武帝功不可沒。他在政治方 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開創中央集權制度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張騫出使西域C對點訓練4.(2012·泰安)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具有 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歷史功績是 ( ) A.修筑靈渠 B.在長安設立太學 C.加強中央集權 D.統一文字C重點三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 【解讀】 唐太宗為實現貞觀之治,在政治、經濟、民族關系方面創新或沿用了隋朝許多好制度、好舉措,不僅實現了貞觀之治的目標,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而且他所創新或沿用隋朝的許多好制度、好舉措,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3】 (2012·揚州) 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地 主階級政治家。下列有關唐太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時,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創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時期被譽為“貞觀之治”C點撥 此題A、B是考唐太宗的為人,他確實善于用人、善于聽取別人的不同意見。C是考唐太宗的制度建設,雖然唐朝中央政府也采用三省六部制,但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創立的,所以C這種說法錯誤。D是對唐太宗的評價,正是他的精心治理,才出現了“貞觀之治”的良好局面。對點訓練5.(2012·常德)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 種,男兒當自強。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 貴,盡是讀書人。”這首詩歌贊頌的是我國古代的 ( )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科舉制 D.郡縣制 6.(2012·南京) 貞觀初年,太宗常常告誡臣下不可浪費 民力,他主張 ( ) A.統一鑄造五銖錢 B.輕徭薄賦 C.廢除丞相 D.閉關鎖國CB誤區警示 18. 商鞅變法與秦鞏固統一的措施【提示】 兩者不同之處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時間不同,商鞅變法在秦統一之前的公元前359年進行,秦鞏固統一時間則是在秦統一中國的公元前221年之后,兩者相差100多年;二是性質不同,商鞅變法屬于為實現國家統一而采取的措施,而后者則是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措施。三是有些措施本身在以前不可能在秦國以外實施,如統一文字,以前就不可能到其他六國去實施。四是有些措施本身屬于兩者自己特有,如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農耕,秦鞏固統一中的“焚書坑儒”。【例4】 (2012·南京) 商鞅變法中,把鄉、邑聚合變成縣。 這一措施是 ( ) A.實行分封制 B.建立縣制 C.獎勵耕戰 D.統一度量點撥 這里說建立縣制是對的,但不能說建立郡縣制,因為郡縣是秦統一中國后,由于管轄范圍的擴大而采取的。B完成考點跟蹤訓練 15 考點跟蹤訓練15 秦朝、西漢、唐朝的重要事件與人物[時間:40分鐘 分值:4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1.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的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績是( )A. 建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B. “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 開創王位世襲制 D. 實行分封制2. 歷史小組的同學以“中央集權制度”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下圖是他們正在編制的《秦朝行政機構示意圖》,請按圖意給空白處選擇正確的內容( )A. 諸侯 B. 丞相C. 殿閣大學士 D. 軍機大臣3. 秦統一后,為維護皇權,鞏固統治,加強了對官員的監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監察百官的是( )A. 博士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4. 在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重要因素的是( )A. 大修馳道,使車輛在全國暢行無阻B. 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C. 統一文字,推行全國D. 建立皇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5. 下列關于秦始皇與漢武帝共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都注重改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③都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制度④都鞏固了邊疆,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6. 科舉制在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多年,對我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下列對唐朝科舉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在隋朝的基礎上得到很大的發展②答卷的文體必須分為八個部分③進士科、明經科是重要的考試科目④解答內容須遵循《四書集注》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7. 穿越劇,因其許多劇情與歷史事實不符,而遭到學者批評。下列情節違背史實的是( )A. 秦始皇“焚書坑儒”B. 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C. 唐太宗開鑿大運河,方便南北交流D. 劉邦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8.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詩人金榜題名后在京城寫下的詩句。該詩人是生活在( )A. 秦漢時期 B. 隋唐時期 C. 兩宋時期 D. 明清時期二、非選擇題(共24分)9.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未足,征求無已,亦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材料三:(唐太宗對大臣的訓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貞觀政要》(1)隋朝滅亡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出現有沒有關系?為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識到了什么實質問題?他說這番話的意圖何在?(4分) (3)根據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10. (12分)縱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維護了國家統一。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實行該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秦始皇、漢武帝加強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4分) 材料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成功解決了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正在為早日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繼續奮斗。——江澤民(3)香港問題和澳門問題的成功解決,是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港澳回歸祖國是誰提出的哪一創造性構想的成功實踐?(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5課 秦朝、西漢、唐朝的重要事件與人物.ppt 考點跟蹤訓練15 秦朝、西漢、唐朝的重要事件與人物.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