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人教版統編版必修 第二冊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導學案【學習目標】1結合現實分析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對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政治認同素養。2通過案例分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措施,樹立科學精神素養。【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理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闡釋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必要性,更加認同黨和國家現階段采取的一系列分配政策和措施。2.科學精神:探究我國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提高科學認識問題的水平和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3法治意識:探究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的渠道,理解并支持國家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的決心和措施。4公共參與:明白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不只是國家和政府的事,人人都有責任,中學生應該增強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做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積極踐行而不是坐等結果。【基礎梳理】1、按勞分配地位:性質:決定因素:適用范圍:基本要求和內容:意義:2、按要素分配含義:內容:意義:3、居民收入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原因:措施:消除貧困原因:5、完成下表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的比較按勞分配 按要素分配區 別 范圍體現關系地位聯系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比較初次分配 再分配含義 初次分配指國民總收入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貨幣,這種貨幣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分配(也稱社會轉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各收入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現金或實物轉移的一種收入再次分配過程,也是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體機制結果 國家取得生產環節的稅收,形成國家財政收入,企業取得的稅后利潤,形成企業收入,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等,形成勞動者收入 一方面,非物質生產部門如行政機關,勞動者獲得工資等收稅費。對企業和個人收入進行調節,再通過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等途徑,在不同區域,不同人群間進行調整分配的。答案:1、按勞分配地位:按勞分配在我國個人收入分配中占主體地位性質: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決定因素: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適用范圍:公有制經濟基本要求和內容: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與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之間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2、按要素分配含義:按要素分配是指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要素所有權,根據各種生產要素在商品和勞務生產過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貢獻大小,從生產要素使用者那里獲得報酬的經濟行為,它是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種類: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紅利,債券所得利息等)。按勞動要素分配。(民營外資企業中和非公有制資本控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個體經濟中的勞動者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業管理人員如職業經理人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和問題解決方案所獲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等)。意義:有利于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3.居民收入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是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4.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原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①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措施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④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⑤消除貧困原因: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要求:為了消除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5、按勞分配 按要素分配區 別 范圍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 廣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中體現關系 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主人,勞動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 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包括生產要素的所有者與使用者的交換關系)地位 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 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聯系 兩者共同構成我國分配制度的主要內容。堅持兩者相結合,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初次分配 再分配含義 初次分配指國民總收入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貨幣,這種貨幣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分配(也稱社會轉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各收入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現金或實物轉移的一種收入再次分配過程,也是政府對要素收入進行再次調節的過程。主體 企業 政府機制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政府通過稅收法律法規等進行調節和規范 由政府調控機制發揮作用結果 國家取得生產環節的稅收,形成國家財政收入,企業取得的稅后利潤,形成企業收入,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等,形成勞動者收入 一方面,非物質生產部門如行政機關,勞動者獲得工資等收稅費。對企業和個人收入進行調節,再通過轉移支付,社會保障等途徑,在不同區域,不同人群間進行調整分配的。【易錯提示】1.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其中社會福利是我國保障體系的核心。( )錯誤 解析: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我國保障體系的核心。2.社會保險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 )錯誤 解析:社會救助是最先形成的歷史最悠久的社會保障形式。3.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具有褒揚性,優待性。( )錯誤 解析:社會福利是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社會優撫具有褒揚性,優待性,而不是社會福利。4.除了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基本保障外,還存在大量補充性的社會保障形式,如此善活動,企業年金,社區服務等。( )正確5.購買商業保險可以避免意外事故,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 )錯誤 解析:商業保險是自愿的市場行為,不具有強制性和福利性質,這是社會保險具有的。購買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它可以在自然災害等意外事故發生之后獲得一定的賠償金,降低風險,但并不能避免意外傷害。【深化探究】小吳擁有3項國家專利,改進過43項設計工藝和23種工藝設備,獲得多項獎勵,成為公司里響當當的“最富技術工”。在公司工作的小張,愛好旅游、波影。地應菜網站約請開沒個人委程,分享旅逢風光與見聞,受到網友歡迎,收入不菲。小馬聽說傳銷賺錢快,就做起了傳銷,結果不僅沒有發家致富,反而債臺高筑,并固觸犯法律受到制裁。結合材料和你身邊的實例,說說應該如何致富。【鞏固練習】1.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依靠互聯網尋求工作機會的求職者越來越多,“零工經濟”這種新的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并漸漸地融入我們的生活。“零工經濟”模式的流行( )A.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體現按勞分配原則B.能夠降低勞動者就業成本,使國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C.推動創新經濟發展,增加勞動者按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D.增強了勞動者就業的靈活性,改變了當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2.彭某當了大半輩子農民,如今他有兩個新身份——“新股東”和“職業農民”。他把家里的5畝多地“入股”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甜橙,彭某除每年固定的700元保底土地入股紅利外,甜橙畝產超3000斤時,超過部分還將按8%的比例參與分紅。同時作為“職業農民”在公司種植甜橙,每月還能從該公司獲得1600元的工資收入。彭某的收入中( )A.工資屬于按勞分配,土地入股紅利和分紅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B.工資、土地入股紅利和分紅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C.工資和土地入股紅利屬于按勞分配,分紅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D.工資、土地入股紅利和分紅都屬于按勞分配3.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慈善總會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款 41.3億元,有效地緩解了當地人、財、物緊張的局面。由此可見,第三次分配是( )①政府意志的體現,是充滿活力的社會之手所推動的②對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補充,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體系③獨立于政府參與,體現全體成員意志的分配方式④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體現社會成員更高精神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其中,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影響路徑合理的是( )①產生更多的就業崗位②刺激對數據的消費需求③促進大數據行業發展④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⑤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①→④ D.①→②→④5.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企業里工人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②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所有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所得③工程師轉讓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④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改革開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 一部分工人農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 的政策,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這一事實說明( )①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②按勞分配原則符合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③分配關系的調整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④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圍內的分配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李某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000元,獎金8000元, 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000元。由此可知,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 )A. 36000元 19000元B. 44000元 26000元C. 49000元 21000元D. 44000元 11000元8.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新年賀詞中講到“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從哲學角度看,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奮斗比夢想更能實現個人價值和促進社會發展②人們只有通過奮斗才能把美好夢想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在勞動中形成的生產關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必須重視社會實踐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第三次分配是指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愿行動等諸多方式扶弱濟困、促進公益事業的行為。下列不屬于第三次分配的是( )A.廣東省某市民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志愿者勞動服務B.應形勢需要,國有企業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C.某民營企業捐贈3億元,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金D.某就業促進會為300名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A不合題意,“零工經濟”不屬于按勞分配,而是按生產要素分配;B不合題意,零工經濟不是國民收入再分配,而是初次分配;C符合題意,勞動者從事“零工經濟”獲得的收入屬于按勞動、技術等生產要素獲得的分配收入;D錯誤,當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沒有改變。故選:C。2.答案:B解析:ACD不合題意,B符合題意,由于該公司屬于私營企業,所以徐某的收入中,工資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而土地入股紅利和分紅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二者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故選:B。3.答案:C解析:①說法錯誤,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不是政府意志 的體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慈善總會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款 41.3億元,有效地緩解了當地人、才、物緊張的局面。由此可見,第三 次分配是對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補充,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體系, 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體現社會成員更高精神追求。②④符合題 意。③說法錯誤,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獻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并不是體現全體成員意志的分配方式。故選C。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意義。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促進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新興行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居民就業,就業崗位增加能夠增加居民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的群體,正確傳導順序是③→①→④,C符合題意。數據參與分配強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會拉大收入差距,⑤錯誤,排除B;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不能直接轉化為崗位,而是以該行業的發展來提供崗位,A、D排除。5.答案:D解析: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人屬于按勞分配所得,非公有制企業中工人的工資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①②說法不準確;工程師通過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分別屬于按技術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③④正確,故答案選D。6.答案:C解析:①不合題意,體現的是我國的分配制度的調整,而不是基本經濟制度。②③符合題意,材料事實說明,按勞分配原則符合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分配政策的調整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推動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④不合題意,材料強調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重要性,未體現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圍內的分配制度。故選:C。7.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李某是一家國有企業的工程師,因此李某的收入中工資獎金屬于按勞分配,他的按勞分配收入為36000 + 8000 = 44000,排除A、C;另外個人專利轉讓所得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技術要素分配,出租房屋所得屬于按生產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即5000 +6000=11000,排除B。故選D。8.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人生價值是在勞動奉獻中創造的,只有不斷奮斗才能把夢想變成現實,②正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強調奮斗的重要性,就是要重視社會實踐的作用,④正確;奮斗是實現夢想的路徑,不能也無法進行哪個更加重要的比較,①表述錯誤;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③表述錯誤。9.答案:B解析:本題屬于反向選擇題,要求選擇不屬于第三次分配的選項; A不符合題意,廣東省某市民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志愿者勞動服務屬于第三次分配; B符合題意,應形勢需要,國有企業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是為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屬于再次分配,不屬于第三次分配; C不符合題意,某民營企業捐贈3億元,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金是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扶貧濟弱,屬于第三次分配; D不符合題意,某就業促進會為300名大學生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屬于志愿行動扶弱濟困、促進公益事業的行為,屬于第三次分配。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