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課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授課類型 新授
授課班級 授課教師 預計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學習建議 學習要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社會主義工業化。 學習提示: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建設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奠定了初步的堅實基礎。
教材內容 本課涉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工業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也落后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國民經濟,我國政府組織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時間是1953年至1957年。本課主要講述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工業交通建設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等問題。“一五”計劃標志著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經過前一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但對于經濟問題學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教師最好能向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引導學生去學習探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這一制度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學生是沒有切身感受的,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我國政治形態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
教學目標
1.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狀況,認識我國工業化建設的必要性。 2.掌握一五計劃的目的、基本任務、主要成就及意義。 3.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背景、主要成就。 教學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954年憲法的性質。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 教法 討論法、材料分析法、講解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做好預習,通讀本課內容。 2.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并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二次備課
導入新課 中國近代史上,武漢以更活躍的政治表現進入中國近代史的舞臺, 承載起國家民族所賦予的神圣使命, 以“大武漢”的磅礴氣勢,書寫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誰的時代擔當。正如《武漢之歌》中所唱的:“用我們的熱血鑄造起荊楚之魂,用我們的脊梁托起一個新的乾坤。”2020年, 當新冠疫情發生時 ,醫學專家鐘南山更是動情地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 思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武漢有哪些成就?
講授新課 預習檢測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我國的工業化的起步 1、基本任務:1953年,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 ,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我國 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過渡。 2、一五計劃的成就 ①工業方面:1953年底, 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1956年, 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解放牌);中國沈陽第一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建成投產。 ②交通運輸業方面:1957年, 建成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③工業基地形成: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 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基地。 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 道路邁進 。 二、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9月 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 的憲法。
合作學習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一)工業化開始的背景 工業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制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的,總是以貿易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和產權交易制度的完善等為依托的。 史料展示: 材料一: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壺茶碗,能種糧 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 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材料二:在革 命勝 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毛澤東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第三次工業革命已在世界范圍內拉開了序幕,而中國還沒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飛機、汽車、拖拉機不能建造,就連一塊手表也制造不了,歷史留給中華民族的時間不多了。 ——《強國之夢的初起》 引導學生思考:閱讀材料,你知道中國為什么要而且必須要發展工業了嗎? 提示:國家貧窮,工業相當落后;發展工業,是中國人的夢想;中國的工業水平與世界差距大。 教師講述:中國一窮二白,面對強敵環伺,快速工業化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參照蘇聯的經驗,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 (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和成果 請學生說說:為了有計劃地發展工業,我國政府編制了五年計劃,請從課文中找出“一五”計劃的時間和基本任務。 提示:時間:1953-1957年。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圖片展示:建設成就 提出問題:結合教材,說說新中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了 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一橋是指武漢長江大橋,二鐵是指兩條鐵路,寶成鐵路和鷹廈鐵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條公路,四廠是指鞍山無縫鋼管廠、沈陽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 教師講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也標志著中華民族實現復興和富強的歷史真正揭開了新的篇章。 引導學生思考:新中國的工業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重大突破,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蘇聯的幫助支持;中共的正確領導;勞動人民的熱情付出,勤奮努力。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和各 級人民代表大會。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1954年《憲法》的部分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通 過讀課本,結合材料,知道憲法的主要規定是什么嗎? 提示1: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 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提示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教師講述: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教師講述并提問:由于事先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表達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憲法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你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這部憲法的制定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提示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民主政治是以憲法為核心的。 提示2 :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教師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鞏固了我國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政治上、經濟上的新勝利。五四憲法所蘊含的憲法理念和國家基本制度,成為之后歷次修憲的藍本。無論從憲法起草的民主程度,還是從全民參與討論的廣泛范圍,五四憲法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上空前絕后的。
本課小結(思維導圖)
鞏固練習 1、我國政府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目的是( B ) A.打退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 B.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C.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D.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2、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集中力量發展( D ) A.農業 B.手工業 C.輕工業 D.重工業 3、據1954年9月《人民日報》報道: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各地選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數民族代表,147名婦女代表。這些代表齊聚北京中南海參加會議,共商國是。這次會議是( C ) A.中共七大 B.開國大典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4、西藏和平解放后,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西藏的社會經濟發展。“一五”計劃期間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A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下列文獻出自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是( B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6.到1957年底我國過去沒有的一些工業,包括飛機、汽車、發電設備、重型機器、新式機床、精密儀表、電解鋁、無縫鋼管、合金鋼、塑料、無線電等,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從而改變了我國工業殘缺不全的狀況,增加了基礎工業實力。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 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材料說明了( C ) A.新中國成立初,中國基礎工業薄弱 B.我國借鑒了蘇聯經濟成功的經驗 C.“一五”計劃使我國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D.我國國防實力的提高 7.1953年,周恩來在談到大規模經濟建設問題時說:“所謂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進;不是搞重工業,其他問題都不搞了。”周恩來講話的主旨是( C ) A.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 B.剖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得失 C.強調國民經濟穩步協調發展 D.反思“大躍進”出現的問題
教學總結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二是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三是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其中首要是發展重工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1954年憲法的頒布,結束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憲法的過渡狀態,加強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證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教材習題 P19材料研讀 想一想:我國是在怎樣的起點上開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的?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水平低,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P20問題思考 你怎么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中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建設成就,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P21材料研讀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認識。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的,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P22課后活動 1.列舉至少3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國家建設成就。 在教科書19頁中的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方面的成就中隨意寫出3個即可。 2. 一年一度的“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兩會”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會議。搜集資料,看看最近一次“兩會”有哪些熱點議題和主要活動。結合這些資料,談談你對“兩會”的認識。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文成县| 石阡县| 宁城县| 安乡县| 沧州市| 札达县| 时尚| 托克逊县| 临海市| 家居| 祥云县| 玉山县| 容城县| 林州市| 东乡| 平潭县| 迭部县| 临邑县| 永兴县| 南溪县| 曲麻莱县| 大港区| 侯马市| 门头沟区| 大城县| 邻水| 嘉定区| 杂多县| 咸宁市| 吴桥县| 邵阳市| 德化县| 武功县| 济源市| 西宁市| 久治县| 西昌市| 措美县| 宁陕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