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史)2019年賀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pdf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史)2019年賀州市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說明(pdf版)

資源簡介

附件 7
2019 年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 史
一、命題指導思想
體現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促進初中歷史教學
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目標,引導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和教學方式的改進,提高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水平,全面推進初中歷史學科基礎
教育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 引導學生積極、主
動、有效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
心素養。有利于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畢業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
有利于建立科學的初中歷史教學評估體系,并為高中階段學校綜合評價、擇優
錄取提供依據。
二、命題基本原則
1.科學性、公平性原則。根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確定命題要求。
試題內容要求準確無誤,客觀性試題與主觀性試題比例合理,難易程度得當;
試題反映出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
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考查要求。試題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和
學習狀況,力避偏題、怪題;考查內容、試題素材和試卷形式對每一位學生而
言是公平的,盡量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識才能夠理解的試題題型。
2.導向性原則。試題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城鄉公平教育,促進
教育均衡發展;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
轉變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有利于初、高中歷史教學的
銜接,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發展性原則。試題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有助于促進學生
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為學生升入高中階段學習和適
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4.綜合性原則。試題體現知識與能力并重的考查目的,在注重對學生歷史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頁 (共 16 頁)
基礎知識考查基礎上,同時注重對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思維探究過程以及
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考查;在考查學科主體知識的同時,注意考查知識
的覆蓋面,體現試題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5.時代性、人文性原則。試題體現歷史學科具有現實與過去緊密相聯的特
點,體現歷史人文學科的特點;試卷設計在體現嚴謹性的基礎上,力求做到圖
文并茂,語言富有親和力。
6.試題命制堅持“穩中求變,穩中創新”的原則。
三、考核目標與要求
緊緊圍繞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進行考查;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
握程度;考查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下形成的學科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試題具
有體現選拔性及與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考查功能 ;題型設計具有學科性、豐富
性和靈活性特點。
(一)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考查
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系統、理解、熟練掌握的程度,以及靈活調運基
礎知識進行正確辨別、理解、解釋歷史事物和采用分析、概括、比較、論證方
法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1.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系統掌握
【例 1】
材料 15 世紀,追求財富的歐洲人夢想去東方發財,開始探尋前往東方的航路。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相信大地是球形的,從歐洲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
達東方。這一時期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為遠航創造了必要的
條件。……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
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的商人們開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
商業聯系,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
—— 摘編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影響。
答案:歐洲人對財富的追求;地理知識的增加;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展;統治
者對海外探險活動的支持。影響: 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以西歐為中心的
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2頁 (共 16 頁)
2.具有清晰的時空觀
【例 2】
圖1中起義部隊的最終行動方向。表明當時工農革命軍
A.在全國范圍內發動起義
B.目標攻打敵人中心城市
C.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
D.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
答案:C
3.理解、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例 3】 圖 1
“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的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
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
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這一決定出自于
A.第 24 屆聯合國大會 B.第 25 屆聯合國大會
C.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 D.第 27 屆聯合國大會
答案:C
4. 調運基礎知識辨別、理解和解釋歷史事物
(1)辨別歷史事實與歷史敘述
【例 4】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
延袤萬余里?!笔窌涊d的是秦朝修筑的
A.靈渠 B.阿房宮 C.驪山陵墓 D.萬里長城
答案: D
(2)理解歷史敘述和歷史結論
【例 5】
1918 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
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這體現了新文化運動
A.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 B.積極倡導文學革命
C.對傳統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偏向 D.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
答案:D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3頁 (共 16 頁)
(3)說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例 6】
圖表 2 為 20 世紀 80 年代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數據表。這種增長趨
勢主要得益于當時我國
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城市
圖表2
答案:D
【例 7】
“……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 1945 年 4 月 25 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
召開聯合國會議。……唯有我們三國之間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
增進的合作與了解,才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
平。”材料中提出實現“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 B.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國稱霸世界的企圖 D.東西方冷戰格局的結束
答案:B
5.靈活調運基礎知識采用分析、概括、比較、論證方法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 8】
材料 1929 年——1933 年的經濟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
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1933 年與 1929 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
界工業生產下降了 1/3 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 2/3。1933
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經濟危機,宣布實行新政,遏制了由
經濟危機造成的法西斯勢力,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同年,希特勒
在德國上臺,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大肆擴軍備戰。
—— 摘編自《中學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 1929 年——1933 年世界經濟危機
的主要特點。請你談談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對世界局勢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
答案: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美國經濟得到恢復發展,資本主義制度
得到鞏固發展;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為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奠定基礎。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4頁 (共 16 頁)
(二)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的考查
1.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例 9】
圖3為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繪有各種運動姿勢的帛畫導引
圖。據此得知,漢代醫學已認識到
A.麻醉可減輕外科手術痛苦
B.體育運動能強身健體
C.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D.收集民間藥方的重要性
答案:B 圖 3
2. 從提供的材料最大限度獲取有效信息
【例 10】
材料 ……我們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要
確保德國絕不能夠再擾亂世界的和平。……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
1945 年 4 月 25 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會議?!ㄓ形?br/>們三國之間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增進的合作與了解,才
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
——摘自《蘇英美三國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公報》(1945 年 2 月 11 日)
根據材料,你認為雅爾塔會議為避免戰爭重演、維護戰后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
努力?
答案: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成立聯合國;倡導和平主義;各國
之間加強合作與了解。
3.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解讀
【例 11】
“在 16 世紀和 17 世紀,由于地理上的發現而在商業上發生的并迅速促進
了商人資本發展的大革命,是促進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一
個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強調新航路開辟
A.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B.推動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
C.成功探尋前往東方的航路 D.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答案:A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5頁 (共 16 頁)
【例 12】
連環畫是同學們喜愛的課外讀物。圖 4是一本連環畫的封面,該書講述了
孫家莊農民孫志剛的故事。據此可知,
該故事反映的是我國當時進行的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B
【例 13】 圖 4
圖表 5 是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變化數據表。這反
映出工業革命加快了英國
A.農業的發展
B.城市化進程
C.戰勝封建主義
D.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圖表 5
答案:B
4.對材料有效信息進行概括、比較回答問題
【例 14】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發展變化大事表
時間 大事
全國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
1952 年 12 月
房屋等;還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繳納約三百五十億千克糧食的地租。
全國建立了 75.6 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達一億一千七百多萬
1956 年 12 月
戶,占農戶總數的 96.3%。
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財產統一核算,統一分
1958 年 8~10 月 配;許多地方的社員在公共食堂吃飯,不要錢;社員的自留地、家畜、
樹木等,都為公社所有。
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農民有了生產
1979~1982 年 自主權,農業獲得大豐收。在中央指導下,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
包為主的責任制,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
黨中央發出 1 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農村勞
動力結構和產業結構開始了全面調整。全國有六千多萬農民從農業轉向
1985 年 鄉鎮企業、社辦企業中。1985 年底,我國農村鄉鎮企業的工業品出售
總額達 1751 億元,首次超過農副產品出售總額的 1680 億元。農民收入
有較大增加,城鄉差別、工農差別也逐步縮小,前景無限廣闊。
圖表 6
——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6頁 (共 16 頁)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是如何讓農民實現“耕
者有其田”的夢想?概括指出 20世紀 50年代,我國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發
生的變化。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農村經濟體
制改革與人民公社時期的區別。請你談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對我國農村發
展變化的影響。
(3)從對我國農村發展變化的了解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實
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引導農民參
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的社會主義道路;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農村基
本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2)人民公社時期,統一經營,統一分配,實行平均主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
制,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給予農民生產自主權。極大調動了農民生
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促進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
發展;促進農村鄉鎮企業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3)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動個人生產積極性的變革才能促
進生產的發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要結合國情,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只有深
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才能促進我國農村實現現代化。(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
可酌情給分。)
(三)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的考查
考查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并調運所學知識,采用分析、概括、比較、論證方
法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 15】
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工業革命比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更為迅猛,也更為廣泛。它
在多個國家和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同時展開,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
長,世界各地經濟聯系更加密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許多新型
的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在第二次工業
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1870 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間,世
界貿易額增長了三倍左右。
——摘編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7頁 (共 16 頁)
材料二 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工
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世界市
場迅速擴大。二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的聯系
在一起,推動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洕蚧且话央p刃
劍,它既加速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摘編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型交通工具。
你認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如何改變世界面貌的?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程。從中你得
到什么啟示?
答案:(1)汽車;飛機。促進生產力的巨大增長;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世界貿易額增長;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促
進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
(2)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工業革命,促使以西方資本主義國
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第三
次科技革命等因素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得到迅速發展。啟示:科學技術是推
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國要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抓住發展機遇;改革開放,積極發展本國高新科
技產業。(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
主觀題每一大題考查學生歷史感悟、反思及評價能力的設問,體現了注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考查的目標。
【例 16】
從對我國農村發展變化的了解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動個人生產積極性的變革才能
促進生產的發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要結合國情,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只有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才能促進我國農村實現現代化。(符合題意,言之有理
即可酌情給分。)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8頁 (共 16 頁)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采用書面閉卷考試形式。
2.試卷結構
(1)政史同堂分卷,共 120 分,歷史 60 分。
(2)內容賦分比例:《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約占 10 分;《中國歷史》八
年級上冊約占 14 分;《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約占 12 分;《世界歷史》九年級
上冊約占 12 分;《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約占 12 分??偡止?60 分。
(3)題型及賦分比例:題型共二大題型。選擇題約占 45%,14 小題,28 分;
材料解析題約占 55%,3 小題,約占 32 分;總分共 60 分。
(4)試題難易程度:易、中、難賦分比例為 6:3:l;整卷難度約為 0.68
± 0.03 。
五、考試內容范圍
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
1.《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育部組織編寫,2016 年 7 月第 1版)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 9、11、12、14、
15 課
2.《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育部組織編寫,2017 年 7 月第 1版)
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 4、6課
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 8課的“同盟會與三民主
義”、第 9課的“武昌起義”、第 10 課
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第 12 課、第 13 課的“五四運動的爆發、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第 14 課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 第 15 課的“國共合作的實現、北伐勝
利進軍”、第 16 課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第 17 課
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 18、19、20、21、22 課
第七單元:解放戰爭 第 23 課的“重慶談判”、第 24 課的“三
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9頁 (共 16 頁)
3.《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育部組織編寫,2017 年 12 月第 1 版)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 1、3課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 4課的“人民代表
大會制度的確立” 、第 5課、第 6課的“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7課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
8課、第9課、第11課的“中國夢宏偉藍圖、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 12 課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
13、14 課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和外交成就 第 16、17 課
4.《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育部組織編寫,2018 年 6 月第 1版)
第二單元:古代歐洲文明 第 4課的“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
第 5課的“羅馬帝國”、第 6課
第五單元:步入近代 第 14、15 課
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 第 17 課的“《權利法案》”、第 18 課、第
19 課的“舊制度的危機、拿破侖帝國”
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第 20 課
5.《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教育部組織編寫,2018 年 12 月第 1 版)
第一單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第 2課的“廢除農奴
制”、 第 3課、第 4課的“明治維新”
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 第 5、6課
第三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第 8、第 9課的“十月革命”、
第 11 課
第四單元: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3、15 課
第五單元:冷戰和美蘇對峙的世界 第 17 課
第六單元:冷戰結束后的世界 第 20 課、第 21 課的“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第 22 課的“計算機網絡與現代社會生活”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0頁 (共 16 頁)
六、樣卷
2019 年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樣卷
歷 史
注意事項:
1.考試形式:閉卷,思想品德和歷史同堂分卷??荚嚂r間:120 分鐘。賦分:思想品
德 60 分,歷史 60 分。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的對
應方框內,并將條形碼貼在答題卡指定的區域。
3.本試卷共 4 頁,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的備選答案,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請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歷史部分”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本大題共 14 小題,
每小題 2分,共 28 分)
1. 漢景帝下詔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边@表明了漢景帝
A.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B.注意減輕農民賦稅
C.以身作則提倡節儉 D.重視“以德化民”
2. 圖 1 為 1986 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文景時期的紙質地
圖殘片。據此得知,我國紙的發明應在
A.秦朝時期
B.西漢初期
C.西漢后期
D.東漢時期 圖 1
3.圖表2為18世紀~20世紀初中國、美國和德國制造業份額數據表。導致中國制造業份額
發生重大變化,是由于當時我國
A.依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沒有主動向西方學習
C.錯失兩次工業革命之機
D.國內政權更替頻繁
圖表 2
4.1918 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
利》兩篇論文。這體現了新文化運動
A.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
B.積極倡導文學革命
C.對傳統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偏向
D.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1頁 (共 16 頁)
5.圖 3 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這反映了
紅軍長征
A.主要是紅一方面軍的長征
B.面對的是自然方面的困難
C.戰略轉移由南方轉向西部
D.以三大主力會師宣告勝利
圖 3
6.1937 年 7 月 15 日,《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提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
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
責?!边@表明中國共產黨
A.放棄黨的奮斗目標 B.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C.放棄革命的領導權 D.積極推進國共合作實現
7.按日軍師團編制計算,從“七 七事變”到 1945 年,日本歷年投入到中國戰場上的陸軍,
平均每年占76.4%。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 B.中國戰場是日軍唯一的戰場
C.蘇聯紅軍進駐中國東北 D.中國擁有先進武器裝備
8.連環畫是同學們喜愛的課外讀物。圖 4 是一本連環
畫的封面,該書講述了孫家莊農民孫志剛的故事。
據此可知,該故事反映的是我國當時進行的
A.土地改革運動
B.農業合作化運動
C.大躍進運動
D.人民公社化運動 圖 4
9. 伯里克利主政時期,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
的機會,代表各地的 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這體現了雅典
A.海外貿易發展 B.小國寡民狀態
C.民主政治特點 D.婦女參與政治
10.德國法學家耶林格指出:“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
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耶林格主要
強調的是
A.羅馬帝國疆域遼闊 B.羅馬奴隸制的特點
C.羅馬帝國宗教色彩 D.羅馬法的世界地位
11.1492 年的一段航行日記:“星期日,10 月 28 日,我就因此便去尋找在西南方向海岸
的古巴島,向著該島的最近點出發。12 月 6日,人們來到美麗的海地島。”據此推斷,
該航行日記記錄的是
A.迪亞士航行 B.哥倫布航行 C.達 伽馬航行 D.麥哲倫航行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2頁 (共 16 頁)
12.1776 年 7 月 4日,大陸會議發表的《獨立宣言》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
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
們與大不列顛王國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贝诵园l表的意義
A.標志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B.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C.標志著美國的誕生 D.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
13.1851 年,英國舉辦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耗資八萬英鎊修建了鋼鐵—玻璃結構的巨大
展覽廳“水晶宮”,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財富和工業技術成果。該博覽會舉辦的背景,
是英國
A.通過《權利法案》 B.開始工業革命
C.完成工業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
14.“……我們已經商得同意:當于 1945 年 4 月 25 日在美利堅合眾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
會議。……唯有我們三國之間以及一切愛好自由的各國之間,繼續增進的合作與了解,
才能夠實現人類最崇高的愿望——一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實現“一
種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 B.二戰對人類文明浩劫的反思
C.西方大國稱霸世界的企圖 D.東西方冷戰格局的結束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15 小題 6 分,第 16 小題 14 分,第 17 小題 12 分,
共 32 分。請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將各題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歷史部分”的相應位
置上)
15.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6分)
材料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
——摘自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
請回答: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文化方面實施的措施及
作用。(6 分)
16.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4 分)
材料 我國外交、對外開放大事年表
時間 大事
第 26 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 23 國提案,恢
1971 年
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
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又有 28 個國
1972 年
家同中國建交。
1978 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4 個經濟特區,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
1980 年
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鄧小平為深圳特區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
1984 年
正確的。”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 14個沿海城市。
1985 年 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0 年 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
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
1992 年
省會和自治區首府。
2001 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擁有 13 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帶入全球貿易體系。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3頁 (共 16 頁)
2017 年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
在青島召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習近平作了主題為“弘揚‘上
2018 年
海精神’,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
圖表 5
—— 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建立經濟特區的目的。(2分)說明我國開始實
行對外開放時的外交背景。(3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展的特點。(4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不斷擴大發展的對外開放對我國產生的重大影響。
(4分)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1 分)
17.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 分)
材料一 1921 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1924 年初列寧逝世后,斯大林的領導地位逐步確立。新
經濟政策被逐漸取消。為了迅速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防力量,蘇聯采取了優先發展
重工業的方針。為了加強對農業的管理,擺脫糧食供應困難,蘇聯政府推行了農
業集體化運動,斯大林執政時期開創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據蘇聯官方統計,到 1937 年,蘇聯的工業產量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
聯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為后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 摘編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材料二 1933 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
強國家對金融、農業、工業、社會救濟、公共工程以及財政等方面的干預,使美
國政府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到 1939 年,美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創
歷史新高,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對外貿易趨向活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復和改
善。新政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緩解了經濟危機引發的
社會危機,使美國避免在危機形勢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過法律形式,把國
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固定下來,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美
國經濟制度進行了深刻改造。
—— 摘編自《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斯大林時期國家經濟政策發生的變化。(2 分)
簡析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歷史背景。(2 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經濟制度進行了怎樣的調整?(2分)
請你談談羅斯福新政帶來的影響。(3分)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斯大林模式與羅斯福新政有何相同點?(2分)
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1分)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4頁 (共 16 頁)
2019 年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樣卷
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4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8 分)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A D D A B C D B C C B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15 小題 6分,第 16 小題 14 分,第 17 小題 12 分,
共 32 分)
15.統一文字,便利國家政令在全國的推行和人民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統一
貨幣、度量衡,促進各地經濟交流與發展;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有利全國交通的順
暢。這些措施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對后世影響深遠。(6分)
16.(1)目的: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發
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分。答到其中 2 點即可得 2分。)外交背景:中國在
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中美、中日關系實現正常化;出現各國
與中國建交熱潮;擁有一個良好的外交國際環境。(3分。答到其中 3點即可得 3分 。
完全照抄材料最多只能得 1分。)
(2)發展特點:形成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到內地;全方位、
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并
發揮積極推動作用。(4分。答到其中 4 點即可得 4分。)
(3)影響: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擴大我國
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提
升我國國際地位。(4 分。答到其中 4點即可得 4分。)啟示:對外開放是時代潮流,是
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必要條件;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
改革開放。(1分。答到其中 1 點即可得 1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17.(1)變化:逐漸取消新經濟政策;優先發展重工業;推行農業集體化運動;形成高
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 分。答到其中 2 點即可得 2 分。)背景:新經濟政策實施,
國民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列寧逝世,斯大林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處于帝國主義包圍;
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2 分。答到其中 2 點即可得 2 分。)
(2)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通過法律形式把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
的責任固定下來。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5頁 (共 16 頁)
(2分)影響: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走出經濟危機;經濟得到恢復,人民生活得
到改善;避免法西斯上臺,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制度得到鞏固
與發展;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成功模式;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
史上具有重要意義。(3分。答到其中 3 點即可得 3分。)
(3)相同點:都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都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都為反法
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2 分。答到其中 1點即可得 2 分。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
可酌情給分。)啟示:任何一種經濟體制的確立,都要隨社會的發展進行不斷的調整;
改革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會制度的經濟體制可以相互借鑒;不同社會制
度對人類的進步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1分。答到其中 1點即可得 1分。符合題意,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賀州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 歷史 第 16頁 (共 16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清新县| 洮南市| 普安县| 柳河县| 湄潭县| 静宁县| 洛浦县| 察哈| 利辛县| 济宁市| 桐梓县| 陕西省| 任丘市| 广南县| 株洲县| 祁门县| 沙田区| 乐陵市| 普定县| 乐东| 射阳县| 庄河市| 玉山县| 石棉县| 东乡族自治县| 大邑县| 平罗县| 苍山县| 南平市| 天津市| 博客| 张家川| 兴仁县| 囊谦县| 穆棱市| 眉山市| 乃东县| 霍城县| 聂拉木县|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