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7張PPT)改革開放前:舊四大件(“三轉一聽”)新知導入改革開放初:新四大件改革開放后:新四大件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1、 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的變化以及中國在交通、通訊方面的進步。2、 培養學生用視頻、圖片等資料分析對比的能力。教學目標新知講解教學重點 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交通、通信的進步對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重難點一、日常生活的變化1、“背景:新中國成立前,物價飛漲,民生凋敝。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經濟恢復,物價穩定,人民生活發生了根本變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傳一、日常生活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1)衣改革開放前,買衣服要憑布票,色彩和樣式也很單調。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著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服飾更是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藍灰海洋衣改革前改革后21世紀的今天藍灰海洋跟風西洋個性表達70年代80、90年代一食改革開放前有一位開國上將,每月工資400多元,相當于一個普通工人5個月的工資。上將的秘書撰文說:“司令級別高,有些補助,當時叫特供,一個月4斤豬肉,4斤黃豆。司令有4個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經常半夜里吵著要吃的”。——《建國初期上將們的生活——高薪卻剛好溫飽》20世紀60年代,每月只有3兩的油和肉,當時一些機關工作者常成群結隊到山區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莖,把它們磨成粉末,來彌補糧食定量不足!吃飽肚子成奢望改革開放前,飲食結構比較單一,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后,人們不但能“吃飽” ,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北京的粗糧票(只能買玉米面)米票(可以買大米) 面票(可以買白面粉)油票(可以買食用油)“排著長隊購物,勒緊腸子度日”有票為證衣改革前改革后今天食(3)住改革開放前,住房比較擁擠,室內設施 也很簡單。改革開放后,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住的變化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現代樓房(4)用消費: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消費總量不斷增加,消費結構也不斷優化。娛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出境旅游人數逐年增加過去人們覺得難以下咽的野菜窩頭,今天吃起來好像味道很不錯,人們的感覺為什么發生了變化?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并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人們開始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合作探究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1.交通的發展交通鐵路:2010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二公路:建密集公路網、公路大橋等,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民航:國內、國際航線眾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民航大國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交通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出行方式發生很大變化衣改革前改革后今天住食用行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行的變化交通自行車王國汽車大國改革前改革后陸空海地2.通信的發展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 全球第一,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互聯網雖起步晚,但發展迅速。使信息的傳遞編的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成果:影響: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通信的變化中國互聯網之路1986年8月25日,從北京中國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干網絡聯網。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顯示風度、展示個性吃飽,還能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人均住房面積擴大裝修和環境明顯改善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汽車、火車、飛機、高鐵等普遍使用電話,互聯網普及率越來越高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復興號“中國奇跡”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民用飛機——c9192019年,網購“半成品”年夜飯,已經成為80后、90后年輕消費者的新選擇。與此同時,不少老年人也開始學會使用手機網上訂菜,這一比例在阿里平臺上同比去年增長了172%。——網購“半成品”年夜飯成風尚合作探究: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材料一: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使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商品短缺狀況基本結束。——《人民日報》2000.10材料三:我的信念是:借助科技進步,中國完全有能力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袁隆平材料二:我們確定了一個政治目標:發展經濟……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鄧小平1、實行改革開放,生產力水平提高2、黨的正確領導3、科技水平進步你認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這些問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肩負責任,實現價值!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階段 衣 食 住 行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變化原因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黨的正確領導;人民的努力奮斗;摩托車、出租車、私家車、高鐵、飛機等步行、自行車、公交條件差(茅屋、土坯房、大雜院、筒子樓)食物豐盛、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憑票供應,“藍(灰)色的海洋”(樣式、色調單一)食物匱乏、單調,營養不足衣著豐富多彩,服飾展示風度和個性、時尚居住面積擴大,環境舒適美觀,方便科技水平發展;經濟發展與交通、通信的發展與及人民生活之間有何聯系?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要求帶動反映、促進決定反映、促進決定中國夢是文化強國夢,經濟富民夢,也是民族復興夢,中國夢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的奮斗目標和精神追求!---習近平1.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 ②城鎮居民憑糧票、油票購買食品③人們的服飾豐富多彩,展示個性④開私家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2.改革開放前,我國發行布票、糧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 ) A.體現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B.防止人口流動 C.經濟發展水平低,商品嚴重匱乏 D.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要c課堂練習3、“五十年代看陽光,七十年代看墻上(鐘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機)”的現象主要反映了( ) A.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時間觀念的增強 C.通訊手段的進步 D.消費觀念的變化4.20世紀70年代,中國城鄉居民的衣著主要是單調的“灰藍黑”。進入90年代,人們的服飾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日益多元化、個性化。這反映的實質是( )A.思想觀念不斷解放 B.西方文化影響深遠C.服飾品味逐漸提升 D.服裝產業迅猛發展 AA5.改革開放前,人們買糧食要憑糧票,主要是因為當時( )A.人口多,耕地少B.政府控制城鎮人口規模C.政府提倡節約糧食D.經濟發展水平較低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改革開放后的“衣食住行”_高清~1.mp4 第19課社會生活的變遷課件.pptx 鏡頭下的中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_高清~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