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部編七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從《長安十二時辰》打開唐朝盛世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天寶三載上元節之際,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天才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用“十二時辰”的生活狀態帶觀眾領略唐朝的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百度百科劇情介紹壹創新之春·制度篇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環節1:看劇情,猜制度、講史實(1)視頻中涉及哪一制度?哪朝創立?哪朝完善?(2)在唐朝,“三省“六部”分別是指哪些機構?(3)對比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職的不同,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點及作用?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 三省六部制創立于隋, 完善于唐。◇ 三省長官都是丞相,分割相權,加強了君權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環節1:看劇情,猜制度、講史實(1)視頻中涉及哪一制度?哪朝創立?正式創立的標志?(2)科舉制的定義是什么?考試最重要的兩個科目是什么?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才能品德血緣世襲真才實學家世門第標準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環節2:看史料,探因果、知意義。材料1:隋唐科舉制……自產生之日起就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 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楊齊福《科舉制度與近代文化》初 試 二 試 三 試明 經 選《禮記》或《左傳》《論語》《爾雅》,每經帖十條 口答諸經大義十條 答時務策三道進 士 選《禮記》或《左傳》《爾雅》,每經帖十條 作詩、賦、文各一篇 作時務策五道材料2:材料3:這一制度為后世所遵用,直到清末,不能改變。此制用意,在用一個客觀的考試標準,來不斷的挑選社會上優秀分子,使之參與國家的政治。……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會階級之存在。可以促進全社會文化之向上。 —錢穆《國史大綱》根據材料1,對比之前選官制度,歸納隋唐科舉制的特點有哪些?根據材料2,概括唐朝科舉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幾方面能力?根據材料3, ①歸納出科舉制的誕生有什么重要作用?一、 創新之春·制度篇隋煬帝時,進士科的設立,標志科舉制正式確立① 加強了皇帝在選官用人上的權力 ②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③ 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 ④ 推動了教育的發展貳繁盛之夏·經濟篇材料2:東市有220行業,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則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人、“胡風”、“胡俗”流行,是對外貿易的中心,堪稱當時的國際化大市場,更加大眾化、平民化,所以西市比東市更加繁榮,又稱“金市”。——張豈之 《中國歷史·隋唐遼宋金卷》二、 繁盛之夏·經濟篇(3) 根據材料2,說出唐朝長安商業繁榮的表現?(4) 結合兩則材料,用一句話概括唐長安城的地位?材料1:二、 繁盛之夏·經濟篇環節1:看劇情,說表現二、 繁盛之夏·經濟篇1、目的:2、時間:3、三點:4、四段:5、五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治。605年隋煬帝洛陽涿郡、余杭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曲轅犁筒車青瓷唐三彩開元通寶唐都長安城手工業商業農業二、 繁盛之夏·經濟篇叁黃金之秋·交流篇三、 黃金之秋·交流篇▲昆侖奴 葛老(1)這些劇照反映唐朝什么現象?對外交往頻繁三、 黃金之秋·交流篇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大唐西域記》唐招提寺1、中國學習外國文化的事件?(“引進來”):2、外國學習中國文化的事件?(“傳出去”):思考:唐朝的對外政策和特點?開放的對外政策特點:雙向交流相容并蓄肆衰亡之冬·危機篇▲右相 林九郎▲嚴太真天寶三載(744),這一年楊玉環入了宮安祿山成為范陽節度使;詩仙李白仕途失意還鄉;詩圣杜甫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長安“京漂”生涯。四、 衰亡之冬·危機篇(1)結合課本內容及以上人物,說出唐玄宗后期的怠政有哪些表現?(2)11年后,發生了什么事件?結合杜甫的《無家別》分析這場戰亂給唐朝社會經濟帶來哪些影響?(3)163年后,唐朝走到了終點,唐朝滅亡的時間和標志?總結提升1、歷史時期:_________時期(581年-907年)2、時代特征:_________與__________的時代繁榮開放1、國家統一、政治清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科舉制、三省六部制3、經濟繁榮4、文化輝煌燦爛2、制度創新2、民族交往與交融1、開放的社會風氣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3、中外交流頻繁開放的對外政策;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大運河、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隋唐總結提升重視經濟、戒奢從簡、居安思危、重視民生、民族團結、對外開放、制度創新……總結提升“煌煌大唐因玄宗而興,因玄宗而衰”看劇情,唐朝的興衰對我國今天發展有什么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 “靖安司”.mp4 02 程參 科舉考試.mp4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