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三大改造課標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理解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學目標1.通過研讀材料,了解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和公私合營的背景;通過閱讀教材和教師講解,了解三大改造的形式和實質。2.通過研讀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影響,學會辯證地評價歷史事件。3.通過對三大改造的學習,體會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探索和創造精神,激發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完成的歷史意義。2.教學難點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歌曲導入 教師播放歌曲《社會主義好》,設問我們國家是什么時候進入社會主義的?通過什么方式進入社會主義的? 學生欣賞歌曲。 以歌曲為導入,吸引學生興趣,通過問題引發思考,從而順利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講解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農業合作化 教師展示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說說農業合作化的背景。 學生閱讀完材料后回答問題。 用材料說明農業合作化的背景,培養史料意識。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說說農業合作社的時間、方式和原則。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了解農業合作化的過程,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體現合作化的本質是公有制。教師講解農業化的大致過程:從農業互助組到初級農業合作社再到高級農業合作社,體現公有化的程度在變高。 學生了解農業合作化的過程。教師展示“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情況”和“1953-1956年我國農業總產值”,說明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和農業合作化后農業產量顯著提高。 學生了解農民積極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 用數據說明農民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農業合作化的理解。2.手工業合作化 教師講解,手工業合作化的方式、步驟和結果。 學生了解手工業合作化的概況。 通過材料和教師講解,了解手工業合作化的相關知識。過渡:對農業和手工業的改造是通過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實現的,那么資本主義工商業是采取何種方式呢?知識講解二、公私合營 1.背景 教師展示兩則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說說公私合營的背景。 學生依據材料回答。 通過材料,了解公私合營的背景,培養學生的史料意識。2.概況 教師講述,1954年,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進而解釋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的概念。 學生通過教師講解理解這部分涉及的概念。 通過層層分析和概念解釋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公私合營、贖買政策的含義,理解黨和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創造性所在。教師講述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展示“1952年和1956年經濟成分占比情況”和兩張圖片,說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成功。 學生了解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成功。過渡: 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完成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知識講解三、三大改造的影響 1.積極性 教師通過表格、材料等不同方面來讓學生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影響。 學生研讀完材料后進行回答。 通過材料和表格說明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形成史料結合的意識,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意識和能力。2.局限性隨堂練習1.在我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為使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國家對其采取的措施是( D )A.直接沒收,建立公有制經濟B.私人經營,企業給國家上交稅費C.政府領導,由資本家經營 D.公私合營,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2.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個體生產拉大了農民之間的差距B.廣大農民強烈要求實現農業合作化C.分散、落后的個體經濟很難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D.人民群眾渴望建成社會主義制度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我國( B )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②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經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④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20世紀50年代,我國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實質是( D )A.改變分配方式 B.改變經營方式C.改變用人方式 D.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課堂小結布置作業中國有許多百年老字號經歷了公私合營。請同學們選擇你感興趣的一所百年老字號,了解它公私合營的故事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