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分析:本課主要介紹了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和接力探索中,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建設方面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本課理論性強,內容較抽象,涉及的政治術語較多。對于教師來說理解和講授難度很大,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困難。本課內容涵蓋了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中共十九大這段時間,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領導人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個方面。教學目標:1.了解掌握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十三大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理論指導思想的確立。2.掌握鄧小平視察南方時發表的重要談話;中共十四大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中共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3.掌握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會議內容和重要思想以及奮斗目標。4.通過“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的思考,培養獨立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到其指導地位確立過程的學習,培養歷史地看問題和按時序整理歷史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教學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知識解析】鄧小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師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我們雖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是挫折只是暫時的,中國共產黨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走出了一條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內發生巨變。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看一看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生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如何逐漸形成的。一、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教師簡介: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確立包括的主要內容。1.初步提出(1)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 。教師: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鄧小平就根據中國當時的狀況,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2)實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展示史料 在粉碎了“四人幫”后,社會上和黨內出現一些思想動向。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著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狀態,阻礙著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貫徹;另一方面,極少數“四人幫”的黨羽,利用中國共產黨發揚民主的機會和“文化大革命”給黨和國家造成的困難,宣揚無政府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主張,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反對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從“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在這樣兩種思想傾向的影響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亂。針對這種情況,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題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教師:實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必須堅持什么?學生:四項基本原則。教師: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指的是什么?學生: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師: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致開幕詞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整個新時期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胡耀邦在會上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政治報告。2.基本形成展示史料 在中共十三大上,鄧小平系統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并第一次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作了系統概括。教師:在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十四大兩次會議上,鄧小平分別提出了什么理論?學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教師:史料中所提到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指的是什么?學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教師: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學生1: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生2:中共十三大上,鄧小平為大會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教師補充:(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在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本國實際建設社會主義。(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社會主義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時間。3.充實發展:南方談話(1992年)(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遇到姓“資”姓“社”等問題困擾,如不及時解決,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2)過程:播放動畫:“【歷史地圖】動畫類: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路線示意圖”了解鄧小平南方視察大致過程。出示史料:史料1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通稱“南方談話”。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個重要講話,不僅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對21世紀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仍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史料2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對的就堅持,不對的就趕快改,新問題出來加緊解決。教師:鄧小平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3)影響教師:鄧小平南方談話有什么影響?學生: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最終確立史料 中共十四大會場。教師: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教師: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生: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播放視頻:“【知識解析】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拓展延伸:黨中央領導集體形成1.1935年遵義會議:以毛澤東為核心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鄧小平為核心3.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江澤民為核心小結: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確立過渡: 此后,中國一代又一代領導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推進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教師: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學生:“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這一理論的提出有什么意義?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內容: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義:它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過渡: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共領導人又與時俱進,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教師講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存在著深刻的現實針對性。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發展過程中深層次的矛盾也開始凸顯出來。展示材料:材料1 我國生產單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國的5倍、日本的14.3倍、印度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材料2材料3: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教師設問:材料說明了什么?(參考回答: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過于粗放,高消耗、低產出,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城鄉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貧富懸殊越來越大。)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經驗的反思和總結,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中國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點戰略思想。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學生閱讀教材自學科學發展觀的內容。過渡:科學發展觀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的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接下來,我們看中國十八大又是如何豐富這一理論的。四、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舉行。出示中共十八大會場圖片。閱讀課本并結合實際,說出在中共十八大上,哪一觀點確立為指導思想?并舉例說明你所知道的哪一事例體現這個觀點,哪些違背這個觀點?學生思考后回答:(1)觀點:科學發展觀;(2)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3)新能源汽車、水污染處理再循環利用……一次性筷子、化工廠污染……教師補充:科學發展觀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為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教師: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學生討論后回答:(1)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2)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3)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4)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最后,中共十八大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過渡: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由過去追求數量的增加到質量的提升,人民由過去對物質生活的基本需要提升到對美好生活的高品質要求。接下來,我們看中共十九大有提出了哪些新思想呢?五、中共十九大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出示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的圖片。出示中共十九大內容材料,思考兩次會議分析的國家主要矛盾分別是什么?材料分析為什么有這種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兩組材料對比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用對比的方法培養學生思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閱讀課本,思考在中共十九大上哪一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學生回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拓展提升: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學生回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繪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軸》的活動。本課小結: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國情結合,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在此理論體系指導下,將不斷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描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的現實。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一天天走向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