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法妙解高中生物選擇題一、方法一:“陷阱”排除法1.技法指導“陷阱”是選擇題選項常用設置伎倆,答題時務必敏銳洞察,謹防上當,尤其對細菌、藍藻等原核生物、病毒類生物及根尖細胞(無葉綠體)等應具有高度警戒,切記原核生物不具備核膜、核糖體除外的細胞器,無生物膜系統;病毒則不具備細胞結構,它不具獨立代謝功能,只能營寄生生活;根尖細胞無葉綠體;動物細胞無氧呼吸不生成CO2等。2.典例引領【例1】與平靜狀態相比,人在劇烈運動狀態下,分解等量葡萄糖時,耗O2量與CO2產生量比值(O2/CO2)將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答案:C。解析:本題陷阱在于“劇烈運動”,在其引領下易將思路帶入“添加無氧呼吸,CO2產生量大于O2消耗量”誤區,事實上,本題述及的是“人體細胞”,作為動物細胞,無論無氧呼吸進行與否,CO2只能產自線粒體基質中的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無氧呼吸不產生CO2。二、方法二:“題眼”突破法1.技法指導所謂題眼,就是題目考查的重點或方向或切入點,所以它往往是題目的考查對象或限定條件,找準了題眼就是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能使學生少走彎路,為理清解題思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解答選擇題時務必認真讀題,找準題眼,如題目中告知“豌豆自然繁殖”,應定位為“自交”,而玉米自然繁殖應定位為“自由交配”。2.典例引領【例2】人工魚塘里的某淡水魚,成魚底棲,捕食貝殼類;幼魚生活在水體表層,濾食藻類和浮游動物。下列有關選項錯誤的是A.幼魚與浮游動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競爭關系B.幼魚和成魚屬于該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C.該魚的成魚和幼魚在水中的分層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D.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大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光能答案:C。解析:本題題眼為“人工魚塘、某淡水魚”,作為人工魚塘,其能量輸入除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之外,還有人工輸入的魚餌中的能量,作為“某淡水魚”應屬同種魚,屬種群范疇,其不同水層的幼魚、成魚與群落中不同種群的垂直分層有本質區別,故C選項不正確。三、方法三:信息轉化法1.技法指導選擇題的信息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如文字、表格、坐標和圖解等,各種形式之間有時可以相互轉化,通過不同形式的信息相互轉化使復雜的不便于理解的轉化為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形式,往往有助于題目的解答。常見的信息轉化法有圖與文字之間的轉化、圖與圖之間的轉化、文字與文字之間的轉化。因此,解答此類問題時,應準確找到題示信息之間的聯系,并迅速進行信息的轉化,從而破題。2.典例引領【例3】如圖表示將刺激強度逐漸增加(S1~S8),一個神經細胞的膜電位變化規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INCLUDEPICTURE"S561.TIF"A.刺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誘導神經細胞產生動作電位B.刺激強度達到S5后,隨刺激強度增加動作電位逐漸增加C.在S1~S4期間,細胞膜上沒有離子進出D.在S5~S8期間,細胞膜的電位是外正內負答案:A。解析:題干信息已通過坐標圖給出了刺激強度與膜電位的關系。由圖可知,刺激強度≥S5才能誘導神經細胞產生動作電位,A項正確;刺激強度達到S5后,隨刺激強度增加動作電位峰值不變,B項錯誤;在S1~S4期間神經細胞膜上為靜息電位,該電位主要靠K+外流來維持,C項錯誤;S5~S8期間,細胞膜上的電位處在不斷變化中,D項錯誤。四、方法四:逆向分析法1.技法指導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條件分析類選擇題,這類試題的題干信息中往往給出一些特殊結果,讓學生分析該結果產生的原因、條件等。解決這類試題,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夠實現快速、準確解題,可以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規思維順序的特點,即一般從選項給出的條件出發,分析每一個選項可能產生的結果,然后根據信息,找出與題干相符的選項。2.典例引領【例4】將某一經3H充分標記DNA的雄性動物細胞(染色體數為2N)置于不含3H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連續兩次細胞分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子細胞含3H的染色體數一定為NB.若進行減數分裂,則子細胞含3H的DNA分子數為N/2C.若子細胞中有的染色體不含3H,則原因是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離D.若子細胞中染色體都含3H,則細胞分裂過程中可能發生基因重組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宜采用逆向分析法,即先假設進行有絲分裂,則連續分裂2次,DNA復制2次,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保持2N,含放射性標記的染色體數不確定(0~2N),再假設進行減數分裂,則一次完整的減數分裂,細胞應連續分裂兩次,但DNA只復制1次,則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且都帶標記,故只有D選項正確。五、方法五:就“生”避“熟”法1.技法指導給予生的新情境,考查學生靈活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思維變通能力是近年高考的“熱衷”題型,思維定勢、死搬硬套是錯答此類問題的主要成因,防止出錯的最佳途徑是“仔細審題、明察秋毫、務必跟著題干信息走新路,防止走熟路、走老路,力避思維定勢”。2.典例引領【例5】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環節,該環節常需A、B兩種工具酶,而且與A相比B具有特異性識別功能,則A、B依次為 A.解旋酶、DNA連接酶 B.限制酶、DNA連接酶C.DNA連接酶、限制酶 D.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答案:C。解析: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兩種工具酶是學生最熟悉不過的,幾乎所有學生都會不假思索地順手寫出限制酶和DNA連接酶,即選B項。然而本題將“熟”換為“生”,即與A相比,B具特異性識別功能,由此,B應為限制酶,A為不具特異識別功能的DNA連接酶,故C正確。六、方法六:就“熟”避“生”法1.技法指導就熟避生法常用于解答新信息、新情境類試題。近年來高考試題的材料都非常新穎,往往會與前沿科學相聯系,介紹一些新技術、新名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造成迷惑。其實這類試題往往是外表華麗,背后卻僅僅考查一些基礎知識,學生要學會應用“就熟避生法”,從熟悉的知識入手,避開生疏知識和名詞,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從而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2.典例引領【例6】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廣泛存在于皮膚等結構中。當病原體侵入人體時,它會及時“通知”T細胞等其他免疫細胞。科研人員已成功地將一個胚胎干細胞培育出了樹突狀細胞。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用胚胎干細胞培育出樹突狀細胞,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B.若培育出能識別癌細胞的樹突狀細胞,將可能用于治療癌癥C.樹突狀細胞與漿細胞一樣只參與細胞免疫而不參與體液免疫D.漿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都能識別病原體答案:B。解析:本題屬于新情境干擾題,借助前沿科學技術考查免疫細胞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可采用就熟避生法。樹突狀細胞是個新名詞,學生比較生疏,但是“通知”T細胞的過程我們比較熟悉。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過程中負責“通知”T細胞的是具有攝取、處理、傳遞功能的吞噬細胞,因此本題實際是對吞噬細胞相關功能的考查。A項,全能性的體現,起點應該是“細胞或組織”,終點必須是“個體”;B項所描述的是一種合理的展望;C項,體液免疫過程中也有吞噬細胞的參與;D項,漿細胞不具有識別病原體的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