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1、顯微鏡的結構及各結構功能。結構:目鏡、物鏡、鏡筒、鏡臂、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反光鏡、鏡座。作用: 放大 調(diào)整物像2、顯微鏡使用過程(每個過程應注意的方法)①取鏡和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放在距離試驗臺邊緣10cm處。②對光: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③安放裝片:把制作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壓住,讓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④調(diào)焦: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至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注意物鏡不要碰到標本(此時一定要看著物鏡)。左眼向物鏡內(nèi)觀察,同時逆向轉(zhuǎn)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在略微轉(zhuǎn)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3、什么是觀察,觀察的順序?觀察是我們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問題的第一步。在觀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在觀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體后局部,向宏觀后微觀,從外到內(nèi),從左到右等順序4、練習測量 ( 1 ) 測物體周長時的方法——細線和刻度尺(2)測物體面積時的方法——方格紙(方格面積乘以方格數(shù)即葉片面積)(3)測量物體體積時的方法——量筒和水①在量筒內(nèi)倒適量的水(以浸沒待測固體為準)讀出體積V1②用細線栓好固體慢慢放入到量筒內(nèi),讀出這時水和待測固體的總體積V2③用V2—V1,得到待測固體的體積(4)測量熱水的溫度的方法——溫度計注意:多次測量,取平均值5、探究實驗的六個步驟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6、探究實驗的設計要求?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探究的結果經(jīng)過反復的實驗論證,證明無誤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第二章1、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各結構功能液泡※、細胞核、線粒體、細胞質(zhì)、細胞膜、細胞壁※、葉綠體※(打※為植物專有)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zhì),能傳遞遺傳信息。細胞質(zhì):不是靜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動著,它的流動能夠加快細胞與外界化境的物質(zhì)交換。葉綠體: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實現(xiàn)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細胞膜:能控制物質(zhì)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zhì)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zhì)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線粒體: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細胞分裂及細胞生長過程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細胞核先分為兩個→隨后細胞質(zhì)分為兩份→最后細胞分為兩份植物細胞的生長過程:吸取營養(yǎng)、體積增大→液泡逐漸減少→最后形成一個中央大液泡3、什么是細胞分化和細胞分化的結果細胞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發(fā)生了分化。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細胞群,這些形態(tài)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叫組織。4、植物常見組織的功能輸導組織(運輸功能)、保護組織(保護)營養(yǎng)組織(貯存營養(yǎng)物質(zhì))分生組織5、動物的主要組織功能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結締組織(營養(yǎng)、連接、支持、保護)肌肉組織(收縮和舒張)神經(jīng)組織(產(chǎn)生興奮和傳導興奮)4、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被子植物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人體5、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根:固著、支持、貯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營養(yǎng)器官 莖:支持、貯藏、營養(yǎng)、生殖、輸導水和無機鹽還有有機物。葉: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花:進行傳粉和受精,發(fā)育成果實。繁殖器官 果實:保護種子,并貯藏營養(yǎng)物質(zhì)。種子:是植物傳宗接代的工具,發(fā)育成新植物體的幼體。6、單細胞生物體——草履蟲的結構及功能收集管、伸縮泡、纖毛、口溝、細胞膜、食物泡、胞肛、細胞核、細胞質(zhì)7、什么是趨性(應激性)及趨性的意義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8、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腸桿菌、螺旋藻真核生物——草履蟲、酵母菌、瘧原蟲、綠眼蟲(真核生物屬于原生生物)第三章1、根及根系分類一株植物體上所有的根的總和叫做根系。主根和側根區(qū)別明顯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顯,主要由不定根組成是須根系2、葉的結構一片完全葉包括:托葉,葉柄,葉片。交叉成網(wǎng)的為網(wǎng)狀脈,相互平行的稱平行脈。3、莖的主要特征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節(jié)和節(jié)間。莖上著生葉和芽的部位叫做節(jié),兩個節(jié)之間的部分叫做節(jié)間。4、變態(tài)的概念及意義植物的莖和葉因適應某一特殊環(huán)境而改變了它原有的形態(tài)、結構,甚至功能,這種變化叫做變態(tài)。5、風媒花和蟲媒花的區(qū)別蟲媒花以顏色鮮艷的花冠、芳香或獨特的氣味來吸引昆蟲來采蜜傳粉;風媒花則沒有鮮艷的花冠和特殊的氣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輕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風吹送傳粉。6、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根和莖都很發(fā)達,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形成的種子裸露出來,沒有果皮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著,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7、蕨類和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藻類植物:由固著器(跟狀物)、柄、葉狀體三部分組成,沒有根莖葉的分化,用孢子繁殖。苔蘚植物:基部生有假根,起固著作用,莖葉結構簡單,沒有葉脈。用孢子繁殖。蕨類植物:植物體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里。8、雙子葉和單子葉植物的區(qū)別單子葉雙子葉子葉個數(shù)12根系須根系直根系葉脈平行脈網(wǎng)狀脈基數(shù)34或59、常見的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菜豆,白菜,番茄,黃瓜,蘋果,楊,菊,玉蘭,馬鈴薯,茄子,蘿卜。單子葉植物:小麥,水稻,高粱,蔥,蒜,金針,竹,蘆葦,甘蔗,郁金香,貝母,玉米。10、我國的珍稀植物——一 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珙桐、金花茶、臺灣杉、望天樹、銀杉、桫欏、人參、水杉第四章1、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概念及代表動物凡是體內(nèi)無脊柱的動物叫做無脊椎動物。體內(nèi)有脊柱的叫做脊椎動物。腔腸動物:水螅、水母、海蜇扁形動物:渦蟲、豬肉絳蟲無脊椎動物 線形動物:蛔蟲、鉤蟲、蟯蟲環(huán)節(jié)動物:蚯蚓、水蛭、沙蠶軟體動物:河蚌、蝸牛、烏賊節(jié)肢動物:蝗蟲、沼蝦魚 類:魚兩棲類:青蛙、蟾蜍、大鯢脊椎動物 爬行類:壁虎、蜥蜴、鱷、龜、蛇鳥 類:家禽哺乳類:家兔、貓、虎2、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里;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壁由兩個胚層構成;有口無肛門。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有三個胚層。左右對稱的動物在運動能力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上,比輻射對稱的動物強。3、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細長;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門;體表有角質(zhì)層。與寄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是:體表有角質(zhì)層,消化管結構比較簡單,生殖器官發(fā)達。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多數(shù)生有剛毛。剛毛有輔助運動的作用,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4、軟體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柔軟;有外套膜;身體外面有貝殼(或者具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內(nèi)殼)貝殼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外套膜受到異物刺激時,會分泌珍珠質(zhì),形成珍珠。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外骨骼的作用:保護和支持內(nèi)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節(jié)肢動物是動物界里種類最多、數(shù)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5、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及魚類的主要特征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體形呈梭形,可減少水的阻力。體色背部深,腹部淺為保護色。體表有鱗片分泌粘液能減少水的阻力和逃避敵害。呼吸用腮呼吸。運動用鰭游泳。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能夠測定方位,感知水流和水溫。胸鰭和腹鰭有保持魚體平衡的作用,尾鰭能夠保持魚體前進的方向。尾鰭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魚類的主要特征:終生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體表大多長有鱗片;用鰭游泳;體溫不恒定。6、兩棲類和爬行類的主要特征兩棲類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多數(shù)種類成體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少數(shù)種類成體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膚裸露、濕潤,有輔助呼吸的作用;體溫不恒定。兩棲類是動物進化中從水生向陸生過渡的類群。青蛙主要靠肺呼吸,濕潤的皮膚有輔助呼吸的作用。爬行類的主要特征:皮膚表面覆蓋有角質(zhì)的鱗片或骨質(zhì)的甲;用肺呼吸;體溫不恒定;爬行。7、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及鳥類的主要特征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①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少飛行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正羽有利于飛行,前肢變成翼,適于扇動空氣③胸肌發(fā)達,給飛行提供動力④龍骨突發(fā)達適于附著發(fā)達的胸肌,骨骼中空,可減輕體重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補充大量能量⑥有發(fā)達的肺,有氣囊,雙重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⑦體溫高而恒定,釋放大量能量適用飛行鳥類的主要特征:有角質(zhì)喙,沒有牙齒;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長骨中空,內(nèi)充氣體;胸肌發(fā)達;用肺呼吸,并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8、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體腔內(nèi)有膈;用肺呼吸;體溫恒定;哺乳膈肌的功能:將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膈的收縮舒張,可以使胸腔擴大和縮小,因此能夠幫助完成呼吸作用。9、我國位居前列的珍稀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東北虎,華南虎,朱鹮,褐馬雞,揚子鱷,黑頸鶴和藏羚。10、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方法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提高人們對保護野生動物重要性的認識,依法嚴厲打擊偷獵犯罪活動;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飼養(yǎng)和繁殖珍稀動物;減少環(huán)境污染,還野生動物一個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第五章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jù)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對它的形態(tài)結構等特征進行科學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2、生物分類的依據(jù):在生物科學研究上,則多以生物的形態(tài)、習性或生理上的特點,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進化關系為依據(jù)來進行分類。 生物的分類方法:等級法 分類等級主要有七個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3、對生物進行鑒別的意義:有利于認識和利用生物。如通過查閱檢索表,調(diào)查本地生物資源,確定各種生物的名稱和分類地位,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和開發(fā)利用策略。4、保護物種多樣性的意義某些物種的消失,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破壞,甚至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