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課標要求通過活字印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教學目標1.通過研讀材料,了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與影響;通過觀察圖片,了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傳播。2.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的發展和影響。3.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作出的主要貢獻,培養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發達的中外交通。2.教學難點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的對外傳播和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材料導入 教師展示培根《新工具論》中的一段材料,那么培根提到的“這三種東西”指的是什么?它們是如何對世界產生影響的? 學生看完材料后嘗試回答。 以材料為導入,吸引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再通過問題引發思考,從而順利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講解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發明歷程 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說說古代印刷術的發明歷程。然后教師用時間軸展示印刷術的發明歷程。 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 通過學生自主閱讀了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教師講述北宋開封最為繁華的大相國寺,引用材料說明大相國寺的繁華熱鬧。然后說明大相國寺即為瓦市。設問何為瓦市,在瓦市里可以看到什么? 學生依據材料了解大相國寺的熱鬧,感受開封的繁華。 通過圖片和材料,以開封的大相國寺為例,說明都市的繁華,再引出“瓦子”這個概念,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教師展示《金剛經》雕版印刷作品,并說明雕版印刷的制作特點。 學生了解雕版印刷的局限性。 通過材料和圖片,學生對印刷術的發明有個清晰的認識,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教師展示《夢溪筆談》中關于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情況,提問相比雕版印刷術,你認為畢昇的活字印刷術有哪些優點?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簡單介紹木活字、轉輪排字法和銅活字印刷的情況。 學生了解印刷術在宋元的發展情況。2.傳播 教師通過地圖展示印刷術的對外傳播情況。 學生通過地圖直觀感受。 通過地圖,了解印刷術的傳播,為后面印刷術對世界影響做了鋪墊。3.影響 教師展示兩者材料,讓學生根據材料說說印刷術的影響。 學生依據材料進行回答。 學生分析材料回答,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過渡:除了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也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知識講解三、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1.指南針 教師用時間軸介紹指南針在古代的演進歷程。 學生了解指南針的相關知識。 通過時間軸和材料等方式,學生對指南針和火藥的相關知識點有個清晰的了解,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教師通過地圖和材料,介紹指南針的對外傳播和影響。 學生依據材料回答。2.火藥 教師用時間軸介紹火藥在古代的演進和應用歷程。 學生了解指火藥的相關知識。教師通過地圖和材料,介紹火藥的對外傳播和影響。 學生依據材料回答。過渡: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對外傳播得益于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知識講解三、發達的中外中通 1.概況 教師通過地圖和材料,從海陸兩方面介紹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情況,著重介紹驛站的功能和作用。 學生觀察地圖了解海陸路線情況,依據材料回答驛站的作用。 學生通過地圖和材料感受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認識到海陸交通在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2.影響 教師通過示意圖展示中外交流的情況,說明發達的中外交通,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科技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 學生直觀清晰的認識中外交流情況。隨堂練習1.據考證,唐朝的《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之一。與該報的出現密切相關的科技發明是( B )①造紙術 ②活字印刷術 ③雕版印刷術 ④轉輪排字盤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某學生擬辦一份歷史手抄報,準備了下面的素材。據此推斷這份手抄報的主題是( B )A.唐朝民族關系的不斷發展 B.宋元時期科學技術的進步C.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D.清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3.被稱為“為資本主義的到來吹響了號角”和“水手之友”的發明是四大發明中的( B )A.印刷術、造紙術 B.火藥、指南針C.指南針、造紙術 D.火藥、印刷術4.中國古代有許多重大發明。下列發明按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 )A.造紙術、司南、火藥、活字印刷B.火藥、造紙術、活字印刷、司南C.造紙術、活字印刷、火藥、司南D.司南、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到今天為止,我們的印刷術發生了巨大變革,從“鉛與火”的時代進入到了“光與電”的時代。請同學們課下了解一下宋元以后印刷術的發展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