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參考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參考教案

資源簡介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教材分析:
10至13世紀的中國大地烽煙滾滾,先后誕生了四個強大的北方民族政權:契丹人建立的遼、黨項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和蒙古人建立的元。在這段歷史中,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和中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時代。蒙古族發展之速引人矚目,元朝版圖之大空前絕后,元朝的歷史地位不可忽視。
本課內容主要講述蒙古族的興起及其統一、元滅西夏和金、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在學習此課內容的過程中,學生要認識到統一的過程是伴隨著沖突與戰爭的,中原的先進文明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沉重的打擊;但與此同時,蒙古族又在不斷地開疆擴土,大大促進了民族間的交融,為中華民族歷史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教學目標:
1.掌握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陸秀夫和文天祥的抗元斗爭等基本史實。
2.認識元朝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是建立在全國統一、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實現的。
3.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4.了解文天祥抗元斗爭的事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學難點】
客觀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蒙古族生活情境導入,學生能聯想到是什么民族
教師展示蒙古民族服飾——蒙古袍,蒙古大草原,蒙古那達慕大會,引出問題:蒙古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在中國歷史上又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老師的步伐,一起馳騁到遼闊的大草原中,了解這個草原民族的興起與繁榮,領略那一段歷史的動情與跌宕。讓我們一同走進第10課——《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講授新課:
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蒙古的興起
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過著游牧的生活。在蒙古族的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描述。
出示任務: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劫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
教師設疑:1.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2.這一局面后來是怎樣改變的呢?改變這一局面的人物是誰?
教師指導:指導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回答問題,了解蒙古族的興起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史實。
學生展示:1.蒙古諸部互相混戰、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2.蒙古草原統一;成吉思汗。
2.蒙古的統一
出示任務:出示圖片資料,指導學生結合所學,全面評價歷史人物,認識成吉思汗的政權建設,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進程,標志著蒙古族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出示任務:觀察圖片《成吉思汗像》,結合所學,思考:鐵木真成為大汗以后,采取了哪些政策來發展蒙古政權?
師生小結:
(1)軍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萬人護衛部隊。
(2)行政方面: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機構。
(3)文化方面:創制蒙古文字。
【合作探究·如何評價成吉思汗】
出示任務:PPT展示毛澤東《沁園春·雪》一詩,并結合圖片為學生介紹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的征伐戰爭,由淺入深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成吉思汗。
師生小結:成吉思汗功績: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擺脫金朝奴役,推動了蒙古社會經濟的發展。
【合作探究·你認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師生小結:
客觀因素:
(1)當時蒙古各部相互混戰,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渴望和平安寧;
(2)鐵木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經過多年征討,最終統一。
個人因素:
鐵木真經歷了許多磨難,練就了他堅強的意志和機敏的品質。
過渡: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戰爭,征服地域西達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兵鋒最遠抵達歐洲多瑙河流域。最后這位一代天驕在對英雄的追問中結束了他戰斗一生。他雖然逝去,但是他的夢想卻沒有隨之消逝。后來,他的子孫成就了一番帝國偉業。
接下來我們來學習蒙古滅西夏、滅金、建立元朝、滅南宋及統一全國。
二、蒙古滅西夏與金
教師可播放視頻“【知識解析】成吉思汗滅西夏和金”,然后帶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學習。也可按照以下圖示方式進行講解學習:
出示任務:展示蒙古統一中國形勢圖,指導學生讀教材理清蒙古統一中國的過程。
學生展示:西夏—金—南宋。
【合作探究·蒙古滅西夏和金的過程】
出示任務:提出要求:分組整理蒙古滅亡西夏和金的情況
學生根據課本整理蒙古滅亡西夏和金的情況。
師生小結:
1.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首先進攻西夏,在蒙古軍隊的進攻下,1227年西夏滅亡。
2.蒙古滅金:
(1)過程:蒙古和南宋結盟,南北夾擊金朝。1234年,蒙古滅金。
(2)影響:金朝滅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
過渡:蒙古滅金之后,展開了與南宋的戰爭,經過40多年的對峙鏖戰,最終滅亡了南宋,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蒙古在取得軍事勝利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蒙古傳統的以游牧業為主的生產方式和新征服地區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大量屠殺使人口大量減少,例如金國的人口接近四千五百萬人,而蒙古征服后在籍人口只有七百多萬,人口損失巨大。很多人已經在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忽必烈。
三、元朝建立
1.元朝建立
教師講解:忽必烈,鐵木真之孫,監國拖雷的第四子,政治家、軍事家。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登基成為蒙古帝國大汗,同時按照漢文化的傳統,稱皇帝。忽必烈發布稱帝的即位詔書《皇帝登寶位詔》,在詔書中,他自稱為“朕”,稱他的哥哥元憲宗蒙哥為“先皇”。1260年6月29日,忽必烈發布《中統建元詔》,正式建年號“中統”。從此,忽必烈從一位蒙古的大汗,變成了中國的皇帝。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第二年把都城南遷,定于大都。忽必烈把元朝看作是“乾元之國”,取自于《易經》乾元之義,把自己的王朝稱為大元,要在超出地域、種族、國家界線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新國家。
2.為政措施
教師講解:忽必烈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以漢族為主的知識分子。早在窩闊臺大汗時期就已投靠蒙古貴族的漢族知識分子竇默和姚樞等先后被忽必烈招攬重用。
材料 有著多年治理漠南漢地經歷的忽必烈,深感只有行“漢法”才能使社會安定,國家才能久治長安。
——王建:《忽必烈的文治思路與元代蒙古國子監》
教師設問:忽必烈為什么要學習漢族文化?忽必烈成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統治?
師生小結:
(1)學習漢文化原因:漢文化先進,有利于統治。
(2)為政措施:
①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 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
②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
過渡:元朝建立后,繼續進攻南宋。
3.元滅南宋
教師講解:
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
1279年,宋末帝8歲趙昺( bǐng )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元朝完成全國統一。
出示資料:
【拓展延伸】
南宋雖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元朝的統一過程中,南宋各地人民進行了波瀾壯闊的抗元斗爭,涌現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和眾多的抗元英雄。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英雄。20歲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 1278年元兵進犯,奮力抗元,后兵敗被俘,擄至大都,寧死不降。1282年從容就義。并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著有《文山詩集》、《正氣歌》等。
出示資料:
【合作探究】
有人認為,既然元朝統一全國是進步的,為什么還要贊揚文天祥的抗元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元朝統一全國,從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角度來看具有進步性。元朝統一后,疆域廣大,社會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但是,在元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蒙古軍隊是通過軍征服來完成全國統一的,大肆屠殺和掠奪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相一致,是正義行為。
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元朝能夠完成統一的原因分析?》活動。
本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重溫蒙古族在700多年前所創造的輝煌歷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結束了蒙古草原的混戰局面,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經濟繼續發展,民族融合發展,加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是歷史的進步。以文天祥為代表的抗元斗爭體現了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這種氣節和精神應該繼承和發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铜陵市| 万年县| 钦州市| 寿光市| 德江县| 克东县| 巴彦县| 阜阳市| 调兵山市| 克山县| 富阳市| 梁山县| 冷水江市| 原阳县| 察隅县| 黄大仙区| 明光市| 宜良县| 根河市| 嘉鱼县| 普安县| 凤庆县| 安塞县| 汉沽区| 阿克苏市| 北辰区| 墨竹工卡县| 贵溪市| 常熟市| 江西省| 阳高县| 贞丰县| 海门市| 正宁县| 霍林郭勒市| 视频| 富阳市| 芦溪县| 开平市| 屯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