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教學設計課標要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教材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是統編歷史選擇性必修三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第一課。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特點和價值。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不斷前行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因此本課對學生全面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這一主題起著重要作用。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即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第一子目“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按時序梳理了從古代到近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第二子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著重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七大內涵。第三子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建立在前兩個子目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剖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學情分析學生對中華文化發展歷程,在歷史必修教材有初步學習,在日常生活和媒體傳播中也有淺顯的認知,但未形成體系。對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有感性認識,但缺乏理性思考。教師立足學生已有知識,將中華文化發展歷程按時間發展順序系統化,從學生已有的文化感受,通過史料分析與分類,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分析中華優秀文化的特點和價值。教學目標1、利用時間軸厘清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文化發展狀況,將時空觀念滲透其中。2、利用史料開展教學,在史料中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通過對史料的研讀和類比,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3、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認清中華先進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土壤中是智慧的結晶。4、中華優秀文化淵遠流長,澤被四方。對當代中國、世界都產生重要影響。在課程中潤物無聲培育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特點、價值難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和應用教學過程:【導入】【引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體驗過用莎士比亞戲劇腔讀杜甫的詩歌?播放視頻《杜甫,最偉大的詩人》片段(時常1分26秒)【講解】:2020年4月,bbc推出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用59分鐘的時長,講述了“詩圣”杜甫跌宕起伏的59歲人生,將他與但丁、莎士比亞比肩。1000多年過去了,杜甫和他的詩歌在世界上仍然圈粉無數。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什么具有如此跨越時空的非凡魅力,為什么仍然需要繼續傳承和大力弘揚呢?今天我們便走近中國傳統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正式課程】一 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習近平圖片材料:杜甫、老子、孟子、韓非、朱熹、陽明、唐詩、宋詞、元曲、詩經、楚辭、青花瓷、絲綢之路……(師生共同瀏覽)【講解】在漫漫歷史長河里,我們不僅有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我們還有老子、孔子、孟子、韓非、朱熹、陽明等等許多大思想家,我們不僅有唐詩這樣的經典,我們還有宋詞、元曲、詩經、漢賦等等多樣形式的文學瑰寶,我們不僅關注情感,還關注自然與世界,我們有沈括、郭守敬等等科學巨匠,我們還有清明、端午、春節等節日,有餃子、面條、粽子等美食等等。探究1:通過這些我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有什么樣的特點?表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智慧的結晶。材料:在儒學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似乎可以劃分為兩大流派。“內圣”:顏回→子思→孟軻→程顥和程頤→朱熹和陸九淵→王陽明→孫奇逢……“外王”:子夏→荀況→葉適→王廷相→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龔自珍和魏源……,呈現出兩大流派此起彼伏、交相發展的局面。 ——摘編自馮天瑜《中華文化史》探究2:指出儒學的兩大流派各有何側重,并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論述。根據教材,師生共同合作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二、 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習近平材料:《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材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雨來……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探究3:杜甫的情懷有哪些?家國情懷、關愛百姓的人本主義等圖片:杜甫草堂探究4:杜甫草堂中的文化內涵。(問題鏈的形式)(1)主體建筑排列有什么特點?體現了什么文化內涵?(2)杜甫草堂位置選擇上有何特點?體現什么文化內涵?(3)走近草堂,細賞草堂,你覺得草堂里的建筑與周邊環境關系如何?體現什么文化內涵?(4)再看草堂里的連廊和門墻等,你又有什么感覺?過渡:你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哪些內涵?(小組討論后,師生合作完成)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重視以人為本,體長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推崇天下為公,主張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三、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習近平材料: “武漢街道空無一人,但是每個窗戶后面都有配合應對疫情的市民。中國展現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力與合作精神。——布魯斯·艾爾沃德(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材料: 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對中國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要保護好弱勢群體,包括老人、有基礎性疾病的人和窮人,為此不惜代價。——崔天凱(中國駐美大使)材料: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地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推動著中國社會地發展進步,為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