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羅斯福新政課標要求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教學目標1. 通過閱讀課本,知道美國1929年—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主要表現。2. 通過研讀課本和相關史料,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3. 通過學習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初步理解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政策干預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及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作用。2.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政策干預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及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出示圖片胡佛競選獲勝報紙,及其競選宣傳口號。 講解胡佛競選提出的口號,引入本課。 學生聽講。 強調胡佛競選的時間,再聯系口號內容,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問過渡:20世紀二十年代,世界的物質財富還遠遠不如今天,為什么胡佛在總統競選時敢向美國的民眾做出這樣的許諾呢?知識講解一、從繁榮到危機 1.繁榮的年代 出示宣傳畫和相關史料,創設繁榮情境。 學生從圖畫和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體會美國的繁榮。 培養閱讀材料并從中提取有效信息,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2.繁榮之下的隱患 (1)出示相關史料,提出系列問題,得出生產過剩的結論; (2)以圖示法引導學生分析資本主義為什么不能解決生產過剩; (3)講解股票危機的基本情況。 學生閱讀史料回答問題,并聆聽教師的講解。 本處理論性較強,三個環節緊密關聯,運用史料、圖示、講解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是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3. 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要求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經濟大危機的表現,并用史料、圖片等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史料、照片,回答問題。 學生對經濟危機缺乏認識,通過史料和圖片,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問過渡:繁榮的美國陷入危機之中,誰能帶領美國走出危機、拯救美國呢?知識講解二、羅斯福新政 1.新政的開始 教師簡單講述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情況,并提出問題,羅斯福在競選中承諾實行新政,他會實行怎樣的新政呢? 學生聽講。 綜合分析圖片、文字等各種史料,提高獲取史料有效信息并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2. 新政的主要內容 (1)整頓金融體系:以時間軸方式突出雷厲風行,用史料說明此措施挽救人們信心; (2)加強對工業的指導:帶領學生分析措施的針對性作用; (3)調整農業政策:以史料豐富政策內容,分析其作用,同時提出問題“危機中以毀掉產品以保障利潤的做法”能說明什么? (4)推行“以工代賑”:以圖片說明該項舉措及意義; (5)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以圖片、材料說明此項措施實行的原因; 學生可考慮分組討論,按照教師出示的各組材料結合課本進行探究。3. 新政的效果 出示教材上兩個表格,由學生分析數據,說出結果。 學生分析數據,回答問題。 提高閱讀數據表的能力,進行正確歷史表述的能力。4. 新政的特點 出示新政的具體措施,提問所有措施的主語。 學生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文字中隱藏的歷史信息,認識到新政主要是靠政府的干預實行的。5. 實質和局限性 出示材料,新政之前與新政之后進行對比,點出新政的實質和局限性。 學生聽講。 新政的實質和局限性理解較為困難,故引用材料,聯系本課內容以講解為主。課堂活動 對國家干預經濟的認識 蘇聯模式、羅斯福新政以及中國特色 學生討論 進一步發現學生對這些概念認知存在的誤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國家干預經濟。隨堂練習1. 下圖為1925—1945年美國失業率曲線圖。造成A段失業率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C )A. 美國內戰 B. 第一次世界大戰 C. 經濟大危機 D. 第二次世界大戰2. “他贏得了民心,因為人民能夠感覺到,他喜歡他們,他惦記著他們。”羅斯福新政中“贏得民心”的舉措是( B )A. 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機會 B. 提倡美國公民勤儉節約C. 引導農場主努力擴大生產 D. 改革銀行制度,恢復銀行信用3. 以“獅子”和“狐貍”見稱的羅斯福,面對經濟危機審時度勢。進行大膽突破,實行以“3R工程”(復興、救濟、改革)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膽突破”體現在( B )A. 堅持自由放任 B. 國家干預經濟C. 優先發展重工業 D. 轉向社會主義4. 一位美國學者在評價羅斯福新政時寫道:其實羅斯福新政之所以成為神話,與其說是因為他經濟上的成功,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成功。羅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體現在( C )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 使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維護了資本主義制度 D. 加強了中央集權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