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教材分析:《歷史課程標準》要求:簡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和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以及它們產生的意義。本課是第三單元第5課,主要講述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包括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和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教學目標1.掌握甘地以及他領導的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2.理解并掌握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及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3.學習甘地、扎格魯爾等人的斗爭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學難點】如何評價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教師:同學們,一起來看一下上面三幅圖片:中間是印度半島的地圖,左面這幅圖像上的人物,我相信大家都認識了,她就是1857年到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印度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在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中,還有一位“圣雄”。他是誰呢?他又為印度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來揭曉一下答案吧!(設計意圖)通過三幅圖片快速回顧所學知識,以時空為線索了解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幫助學生厘清印度抗英的基本事實,構建知識體系,為本堂課教學做好必要的鋪墊。教師也可以使用體系化資源中“【課程引入】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情境導入”情境視頻導入,讓學生了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概況后再講解新課。【講授新課】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背景展示圖片: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隨著印度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印度的民族主義者積極尋求自治的道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征召了130多萬人,運走了數百萬噸糧食和軍用物資,還強迫印度擔負了幾億英鎊的軍費,印度人民深受其苦。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展示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支持英國,同英國合作,幻想以此換取戰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頒布法令。法令規定:印度總督可以隨時宣布戒嚴;殖民政府可以不通過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監視任何一個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審訊就判刑;警察有權解散群眾集會和示威游行等。教師:印度民族主義者為了實現戰后自治,答應了英國如此多的要求,但英國殖民政府的法令使印度民族主義者大失所望。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印度背上了沉重的枷鎖。禍不單行,1918年到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使1000多萬印度人民喪生。自然災害加上英國的掠奪,再加上一戰帶來的創傷。印度這個古老的民族,在孕育著一場新的革命。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容展示圖片:展示材料:1869年,甘地出生于一個印度教家庭。他曾在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法律并成為律師。大學畢業后,一次,他前往南非辦理案件,公司為他購買了頭等車廂的車票,在火車上,一歐洲白人看他后,怒氣沖沖地叫來車長,聲稱不愿與有色人種同坐一節車廂,甘地被要求改做行李車廂,他拒絕接受,因此被趕下車。他后來回憶這件事說:“這是我生平從未受過的侮辱,我的積極非暴力運動就從這一天開始”。教師: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甘地走上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心路歷程吧!展示材料:歷程一:出生印度—宗教思想:接觸印度教經典《薄伽梵歌》,其中提出一個人想要實現解脫, 就必須具有各種高尚品德:仁愛、品德端正,戒殺、真誠、無嗔怒,憐憫眾生,不貪婪……寬恕、無怨、堅忍。歷程二:英國求學—人道主義思想:接觸到了歐洲文學作品,例:熱愛自己的鄰居、對人類內心深處道德再生的熱望、建立沒有暴力、人人平等的社會……歷程三:南非工作—實踐出真知:在爭取印僑權益的實踐中總結出非暴力抵抗的斗爭形式。歷程四:回國斗爭。教師:我們一直再說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非暴力不合作就是用非暴力的手段,不與英國人合作的運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過程。(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師:1920年,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內容。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教師:群眾斗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1922年發生了農民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立即停止運動。展示圖片:教師:甘地親自紡線織布,提倡手工紡織,抵制英國商品。甘地倡導的“土布運動”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實行非暴力不抵抗,維護民族經濟,爭取民族獨立的民族主義精神。(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師:1930年,甘地再次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次運動主要采取不服從形式,因此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那么。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又有哪些內容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在遭到拒絕后,甘地以反對食鹽專賣為突破口,帶領數十名擁護者步行到海邊,自取海水制鹽。教師:幾個月間,印度城鄉掀起反對殖民政府的運動,一些地方發生武裝暴動。殖民政府發布鎮壓令,逮捕甘地。后來,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4.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特點展示圖片: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他宣稱自己忍受苦難也不使用暴力,這體現了它的第一個特點——非暴力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最終結果是英國殖民者與甘地妥協,這體現了它的第二個特點——妥協性。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展示材料:材料一:有人說,評價一個人是否偉大,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帝王領袖的偉大;一種是精神理智的偉大;還有一種是仁愛心靈的偉大。這三種偉大,一個比一個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而甘地就是最偉大的人,偉大的靈魂,因此他被稱為圣雄。因為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的突出貢獻,他被人們稱為印度獨立之父。材料二: 1922年,甘地認為自己犯了“一個喜馬拉雅般的錯誤”,宣布停止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教師: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民族解放運動。這場運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積極影響: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民眾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消極影響:它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設計意圖)由甘地的遭遇導入本節內容,利用文字材料擴充本小節知識,使學生能更加清晰的厘清所需內容。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后,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雖然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仍然沒有逃脫失敗的命運。教師此處可帶領學生演示“【歷史地圖】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動畫,直觀了解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知識點。過渡:學完了埃及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再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埃及,看看那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展示圖片:展示材料:扎格魯爾曾在巴黎大學學習,后在埃及歷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的職務。1918年開始,領導埃及爭取獨立的運動。1924年,扎格魯爾領導的華夫脫黨在大選中以絕對優勢獲勝,他也成為埃及獨立后第一任首相兼內務大臣。1.華夫脫運動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上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一戰期間,埃及經濟快速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壯大。戰爭結束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2.華夫脫運動的內容教師: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那么,為了獲取獨立,扎格魯爾等人又是如何做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華夫脫運動的過程。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華夫脫運動的過程:(1)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他們組織代表團準備同英國政府談判,這些人后來發展為華夫脫黨,其政治主張得到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魯爾等人,點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緒。埃及各大城市出現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區爆發武裝起義,規模逐漸擴大。迫于壓力,殖民政府釋放了扎格魯爾等人,但仍未承認埃及獨立。展示圖片:教師:經過埃及人民的反復斗爭,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的承認埃及獨立。3.華夫脫運動的意義教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產生了怎樣的歷史意義呢?學生討論略。教師總結:華夫脫運動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是一場愛國民族主義運動。華夫脫黨迫使英國廢除了殖民保護制度,加快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合作探究】比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與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異同點。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總結:相同點:(1)背景:都是在一戰的發生的,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帝國主義加強殖民統治的結果;(2)領導者:都是本國的民族資產階級;(3)斗爭對象:英國殖民者;(4)斗爭方式:和平手段;(5)影響:都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的囂張氣焰。不同點:結果不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由領導者決定終止,致使印度民族反帝運動走向低潮;埃及取得了有條件的獨立。(設計意圖)本節主要闡述了扎格魯爾領導的華夫脫運動,分別從華夫脫運動的背景、內容和意義來講解。最后再通過比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與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異同點,不僅能使學生更加順利的接受新知識,也能鍛煉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此處可帶領學生觀看“【知識解析】取得有條件獨立的埃及華夫脫運動”視頻,直觀了解埃及華夫脫運動的知識點。過渡:當亞洲的民族運動不斷高漲的同時,在大洋彼岸的拉丁美洲也有一場民族民主運動正在發生。它發生在哪里?又是由誰領導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展示圖片:展示材料:卡德納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參加過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曾任墨西哥總統、少將。他領導了20世紀30年代的墨西哥改革(即卡德納斯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毀了封建大莊園制,使民族資本家掌握了全國主要經濟命脈,為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1.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1)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2)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3)1934年卡德納斯當選為墨西哥總統。2.卡德納斯改革的目的及內容教師: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卡德納斯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分為三部分: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和教育改革。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找出來。學生討論略。教師總結:①政治上: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②經濟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局面,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③教育上:發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過渡:同學們,你們想一下,這場改革對哪個階級有利?它對墨西哥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3.卡德納斯改革的性質及意義教師:卡德納斯改革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它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展示圖片:(設計意圖)卡德納斯改革的講解主要通過圖文資料的分析展開,從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目的、內容和影響來逐一闡述,最后用墨西哥城的美麗景象更能使學生印證課本所學知識。課堂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運動空前高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運動的代表。民族民主運動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時代特點和民族矛盾的尖銳程度,表現了建立亞非拉獨立民族國家的歷史趨勢。甘地、扎格魯爾和卡德納斯這三位偉大人物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要刻苦努力,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