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課標要求了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nèi)容;知道戰(zhàn)勝國建立了戰(zhàn)后世界的新秩序。教學目標1.通過對巴黎和會簽訂的一系列條約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認識到《凡爾賽條約》是在犧牲戰(zhàn)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條約,揭露帝國主義的掠奪性、侵略性和強權政治。2.通過對華盛頓會議背景、過程、內(nèi)容、影響進行簡要的分析,認識美國通過華盛頓會議極大地擴大了自已在東亞、太平洋地區(qū)的勢力。3.通過了解巴黎和會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國公約》的實質,激發(fā)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nèi)容及評價。2.教學難點認清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實質。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nèi)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nèi)容所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點在哪里。不同政治人物對《凡爾賽條約》簽訂態(tài)度列舉導入 教師出示不同政治人物對《凡爾賽條約》簽訂的態(tài)度,思考這些人物對該條約持擔憂或否定原因。 學生思考問題答案。 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快速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情境。提問過渡:一戰(zhàn)結束了,人們終于等來了期盼已久的和平,但對于“和平” 人們又有著不同的看法。 協(xié)約國聯(lián)軍總司令福煦認為“這不是和平,不過是20年的休戰(zhàn)。” 英國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認為“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兇暴的行為之一。” 列寧認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系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美國左翼人士奧斯瓦爾德·維拉德認為和約是“人類曾經(jīng)制定的最不公正的媾和文件”,“違背了停戰(zhàn)時美國向德國做出的莊嚴承諾”,“散發(fā)著欺騙、復仇和不人道的臭味”。和約“不僅保留了舊的邪惡的世界秩序,而且使這一秩序變得更壞”,“構成一個名副其實的潘多拉的盒子”。 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知識講解一、《凡爾賽條約》 1. 巴黎和會 教師展示《將德國送上斷頭臺》(漫畫),點名巴黎和會實質為主要戰(zhàn)勝國各懷鬼胎爭權奪勢,處置戰(zhàn)敗德國德國。教師布置任務,完成巴黎和會概況,并帶領學生注意分析美國、英國、法國不同的國家訴求。 學生自主完成巴黎和會概況表格填寫,及時記錄筆記。 授課過程中使用漫畫,幫助學生形象理解知識點,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2. 條約內(nèi)容 教師邊出示《凡爾賽條約》內(nèi)容,邊在地圖上做出動畫標注,并帶領學生逐一分析 《凡爾賽條約》內(nèi)容條款所體現(xiàn)的原則或目的,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最后教師引用列寧的話“這個駭人聽聞的、掠奪性的和約……它把億萬人,其中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隸地位。 ”并提問德國民眾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學生通過地圖記憶理解《凡爾賽條約》內(nèi)容,在時空概念下分析每一條款所體現(xiàn)的原則或目的。 歷史地圖與歷史史料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知識拓展:教師介紹德國民眾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游行。3.凡爾賽體系 教師介紹凡爾賽體系組成系列條約,并帶領學生評價凡爾賽體系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 積極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tǒng)治的新秩序 ; 消極影響:雖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也加劇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勝國之間、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隱患。 同時,凡爾賽體系犧牲弱小民族的利益,也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學生思考分析,并及時記錄筆記,加以鞏固記憶。 辯證分析問題,教會學生一分為二分析問題的方法。4.國際聯(lián)盟 播放《國際聯(lián)盟》視頻,安排學生自學完成任務填空。 學生完成填空,著重記憶國際聯(lián)盟是英、法操縱下為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視頻手段運用,通過形象化的手段讓學生感知知識點,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敘述過渡:通過上面學習我們知道《凡爾賽條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北非的矛盾,那么在亞太地區(qū)的矛盾有又怎樣解決呢,我們接著學習下一內(nèi)容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知識講解二、《九國公約》 1.華盛頓會議背景 教師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殖民地的重新瓜分》圖,介紹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zhàn)勝國在歐洲的關系,但它們在東亞仍然矛盾重重。英、美、日三國展開軍備競賽,各方勢力呼吁和平。 學生回答教師問題,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及時做好課堂筆記記錄。 注重學生時空觀念培養(yǎng),提高學生讀圖能力。2.華盛頓會議概況 教師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華盛頓會議表格。3.華盛頓會議過程 教師出示《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條約》時間軸,并介紹這些條約對應的主要內(nèi)容,給學生以清晰的時間線索。4.《九國公約》內(nèi)容 教師出示材料,指導學生分析《九國條約》內(nèi)容,從材料中提取知道該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重新將中國置于列強共同侵略之下。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分析材料,及時做好課堂筆記。 鍛煉學生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學生歷史解釋能力。 教師及時組織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5.《九國公約》影響 教師出示《“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漫畫,列舉該條約影響①對美國: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xiàn); ②對日本: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 ③對中國: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xù)?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師總結,在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基礎上,建立一戰(zhàn)后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課堂討論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比較表格填充。隨堂練習1.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的是最高委員會。它由最初的“十人會議”縮小為“四人會議”,整個和會拖了5個多月時間,全體會議只開過7次,成為和會的一種點綴。材料強調巴黎和會( B )A.是一次分贓會議 B.被大國強權操縱C.對德國進行嚴懲 D.使各國矛盾激化2.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私下卻說:“我們所起草的和約將為20年后的戰(zhàn)爭埋下伏筆。”得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該“和約”( D )A.確立了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統(tǒng)治秩序 B.平衡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C.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D.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為了平息國際糾紛、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促進國際合作和國際貿(mào)易。1920年建立了國際聯(lián)盟,下列國家屬于國際聯(lián)盟成員的是( B )A.美國 B.英國 C.德國 D.蘇維埃俄國4.1922 年 2 月的華盛頓,美國國務卿休斯難掩得意之色:“多虧了這個條約,對華‘門戶開放’終于實現(xiàn)了。”休斯所說的條約是( C )A.《凡爾賽條約》 B.《四國條約》C.《九國公約》 D.《五國公約》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課后仔細觀察對比一戰(zhàn)前后歐洲疆域的變化情況,并查閱資料對某一國家進行分析,從中思考國家得以存在并強盛的根本在哪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