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課標要求牛頓、達爾文等科學家;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文學家;貝多芬、梵高等藝術家。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課本、觀察圖片,知道牛頓、達爾文的科學成就;了解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和文學成就;了解貝多芬音樂作品的特點;感悟梵高作品《向日葵》的藝術特色。2.通過討論牛頓和達爾文科學成就的意義,比較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文學成就的共同點,學會從唯物史觀角度探尋科學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3.通過了解歷史人物的經歷,感受這些杰出人物的人格力量,培養堅強的意志,克服成長道路上的艱難困苦,實現人生的價值。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牛頓、達爾文等科學家;巴爾扎克、托爾斯泰等文學家;貝多芬、梵高等藝術家在近代社會取得的成就。2.教學難點學會從唯物史觀角度探尋科學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展示圖片,樹上落下的蘋果。 提問:看到這幅畫,你第一個想到的名人是誰呢? 學生回答問題。 以學生熟悉的牛頓故事引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敘述過渡: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奠基人之一,今天我們就從牛頓開始,了解近代科學與文化的發展。知識講解一、科學家 1.牛頓 (1)展示一幅圖畫,提出問題:結合教材,大家能從中找到牛頓的哪些貢獻呢? (2)通過時間軸,簡單介紹牛頓生平,在最后提問:牛頓是第一位安葬在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學家,以往只有王公貴族才能葬在此處,說一說為什么他能得到這樣的待遇? 學生看書,從圖畫中找出牛頓的主要貢獻。 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培養學生充分發掘圖片中信息的能力,識記基礎知識。 設置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從而初步切入科學發展與時代發展的關系。2.達爾文 (1)展示達爾文被畫成猿猴模樣的圖畫,提出問題:你知道畫上的人是誰嗎?知道為什么他會被畫成這個樣子嗎? (2)展示上帝造人和進化論圖片對比,凸顯進化論的意義。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聽講。 進化論和達爾文學生在生物課上已經有所了解,故此處直接提問,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知識。課堂討論 牛頓和達爾文的成就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提高學生思考分析能力。敘述過渡:了解完科學家之后,我們再來看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知識講解二、文學巨匠 1.巴爾扎克 展示恩格斯對巴爾扎克的評價,提出問題:你讀過巴爾扎克的作品嗎?你知道為什么恩格斯會給予巴爾扎克這么高的評價嗎? 之后介紹典型作品《葛朗臺》和《高老頭》的典型片段,凸顯巴爾扎克的成就。 學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閱讀數據、圖表等多種史料的能力,提升其提取有效信息,運用所學進行歷史解釋的素養。2.托爾斯泰 展示托爾斯泰的代表作,著重介紹其中一部作品,通過列寧對其評價,分析其成就。 學生聽講并思考問題。課堂討論 比較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文學成就的共同點。 提高學生充分挖掘課本信息及其比較、分析的能力。敘述過渡:近代不僅有杰出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也有同樣名留史冊的藝術家。知識講解三、音樂美術大師 1.貝多芬 (1)簡單介紹貝多芬,并展示貝多芬逐漸耳聾的時間軸及貝多芬的遺囑等史料,講解貝多芬的成就。 (2)就《英雄交響曲》手稿上的破洞來歷和中國2020年抗疫時期各國音樂接力為什么用貝多芬作品給中國加油提出問題。 學生聽講,并回答問題。 主要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并使其感受到貝多芬身殘志堅的堅強意志。2.梵高 簡介梵高生平,選取其典型作品講解其特色。 學生聽講。隨堂練習1. 有學者認為,在科學史上,以“革命”二字冠名的只有兩個人:前者(哥白尼)揭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者構建了萬物共祖的理論,確立了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后者是( D )A.但丁 B.牛頓 C.伏爾泰 D.達爾文2. 恩格斯曾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是( C )A.莎士比亞 B.維克多 雨果 C.巴爾扎克 D.列夫 托爾斯泰3. 世界近代科學與文化領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與其代表作搭配正確的是( C )A.牛頓——《物種起源》 B.達爾文——《向日葵》C.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D.巴爾扎克——《戰爭與和平》4. 如下圖所示,關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表述合理的是( A )A.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存在內在聯系 B.自然科學發展導致一戰爆發C.自然科學成就都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D.社會發展進程就是自然科學發展進程5.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下列成就不屬于牛頓的是( B )A.微積分學 B.進化論 C.萬有引力定律 D.光學分析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德國音樂家舒曼曾經說過:“只要世界上還有音樂存在,它就會世世代代傳下去。”了解貝多芬創作這一交響曲的背景,完整地聽一次《命運交響曲》,說一說你的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