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課標要求知道工業革命帶來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的普及、城市發展及環境污染、貧富分化加劇;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相關材料,了解工業革命給工業化國家帶來的人口增長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大眾教育發展狀況和影響。2.通地過觀察圖片和閱讀材料,知道城市化的表現和進步性,以及工業化進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的加劇等問題。3.通過對近代歐美工業化進程中出現問題的分析,思考其對我國社會發展帶來的啟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意識。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工業革命給工業化國家帶來的人口增長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大眾教育發展狀況和影響。2.教學難點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工業化概念導入 教師出示《相關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圖片,提問什么是工業化及工業化造成的影響。 學生理解記憶。 出示工業化增長影響,為學生思考問題答案鋪設梯子,給學生思考空間。提問過渡:通過上面圖片分析,我們知道工業化是指工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工業化首先從英國開始,逐漸向歐洲其他地區和美國拓展,進而發展到世界其他地區。那么,工業化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影響呢?知識講解一、工業化帶來的社會進步 1. 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人口迅速增長 教師出示材料和《英、法、德、美四國的人口增長》數據圖,闡明人口迅速增長史實,并提問人口快速增長會產生哪些影響? 學生觀看材料并回答問題,人口增長帶來大量勞動力,反向又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列舉史料,充分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用史料解決問題的能力。2. 勞動力結構變化,工人階級隊伍壯大。更多的人放棄農業生產, 專門從事工業和商業。 教師出示就業人口變化圖表,并依據圖表分析工業革命后英國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促使婦女角色轉變,成為工業勞動者,為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出示工業革命前后婦女不同地位材料,對比兩則材料,說出婦女角色在工業革命前后產生哪些變化?并分析其影響。知識拓展:介紹馬孆著作《工業革命與婦女》以及居里夫人事跡,讓學生直觀感受工業革命對婦女地位提升帶來的重大意義。4.推廣大眾教育,提高歐美各國大眾文化水平,促進社會發展。 教師介紹教育概念階段劃分、大眾教育推廣目的及典型代表國家。 并通過時間軸形式介紹大眾教育在不同國家的推廣過程。 學生及時記錄筆記,歸納總結。 以時間軸形式設計課件,幫助學生厘清線索觀念,提高課堂效率。5. 推動城市化進程,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1)城市化是指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教師出示城市化相關材料,帶領學生依據材料,分析人口流動特點及原因? 學生回答,特點: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原因:醫療水平進步、生產力發展等。 史論結合,提升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2)城市化表現 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規模擴大等,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城市化的國家。 學生思考舉例說明。課堂討論:城市化發展會產生哪些問題,又該怎樣去治理? 問題:由于城市缺乏統一的規劃,城市環境污染嚴重。 教師帶領學生舉證說明。 學生配合教師進行實例舉證。 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思維都動起來,提升課堂效果。治理:19世紀中期,英美法等開展了改善城市環境的運動,一些基礎設施建立起來。 教師帶領學生舉證說明。治理成效:隨著科技與城市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 教師帶領學生舉證說明。詩歌過渡:當時的歐美國家都如美國詩人描繪的那般美好嗎?教師列舉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查爾斯·波德萊爾詩作《巴黎景象》,提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從而過渡到下一頁學習。知識講解二、工業化帶來的社會問題 1. 環境污染問題 工業排放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嚴重污染了大氣和河流,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教師列舉倫敦霧、倫敦泰晤士河污染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問題,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及時做好課堂筆記記錄。 采取多樣化授課形式,多種方式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2. 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教師展示《1867年英國不同階層家庭在總人口和國民收入中的占比圖》及《貧富分化懸殊》漫畫,帶領學生分析工人運動產生及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合理性。想一想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環境; (2)加強城市管理,合理規劃城市建設; (3)注意均衡發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隨堂練習1.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圖體現的社會現象是( B )A.大眾教育推廣 B.城市化加快 C.環境污染嚴重 D.貧富分化加劇2.在《工業革命與英國婦女》中提及:工廠“使年輕婦女走出狹小的‘家’,這種家在場地、光線、空氣、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現自己在交友和社會活動方面的才干”,“訓練她具備自尊、自立和勇氣”。這主要說明工業革命( C )A.促使女性走上企業領導崗位 B.提高女性的生產積極性C.增強女性融入社會的能力 D.培養女性優良工作習慣3. 19世紀初,德國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02年,法國通過法律開設政府資助的中等學校。德、法建立學校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增長的需要 B.社會人士的呼吁C.提高大眾文化水平 D.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4.有學者認為:“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巨大進步……19世紀英國城市的環境問題的確非常嚴重,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和空氣污染,由此造成多種傳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發生。”對這段話的解讀最全面的是( A )A.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 B.城市化造成傳染病流行C.工業化導致了環境污染 D.當時英國經濟非常落后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952年倫敦霧事件發生后,倫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環境,而今的倫敦已成為一座“綠色花園城市”,城區三分之一面積都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生活環境大為改觀。請同學們課后查閱資料,看看倫敦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環境,并分析對我國環境治理有哪些可以借鑒之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