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單元綜合古代中國政治文明VS古希臘政治文明1.據學者研究,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 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撫大員外,甚至部分品位較低的官員也獲得了上奏權。這表明當時( )A.官員制衡機制初步建立B.權力機構設置混亂失序C.皇權專制制度得以強化D.特務機構滲透領域廣泛解析:選C 據材料“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 200多人”可知,雍正朝加強了對官員的監督控制,體現了皇權的加強,故選C項;材料只強調向皇帝密奏的人員增加,與官員制衡機制無直接聯系,排除A項;材料所說“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的增加,與權力機構設置無關,排除B項;材料所涉及的官員并非局限于特務機構,排除D項。2.據記載,伯利克里重建雅典衛城耗資巨大,保守派以浪費公款為名,讓伯利克里下臺。伯利克里在公民大會上指出,重建衛城已為城邦帶來了繁榮,如果雅典人認為他太過浪費,他將支付營造建筑物所需的費用,但是刻上名字后的建筑物是屬于他私人的,不再屬于雅典人民。雅典人非常滿意伯利克里的答復,告訴他可以動用公庫的財產。這一事件表明( )A.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權力機關B.雅典公民具有強烈的城邦意識C.權力監督推動雅典民主制完善D.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解析:選B 雅典人讓伯利克里動用公庫財產的目的是避免將公共建筑變為私有,由此可知雅典公民具有強烈的城邦意識,故選B項;材料所述事件與公民大會的權力大小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權力監督問題,排除C項;材料并未體現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D項。[深化提能]古代中國政治文明與古希臘政治文明的對比古代中國 古希臘差異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民主政治制度原因 政治 大一統的帝國 小國寡民的城邦經濟 小農經濟的發展 工商業發達文化 儒家、法家思想的影響 希臘先哲重視人的價值地形 平原廣大 多山多島,臨海,港灣多政治特點 皇位世襲,皇權至上 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積極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有利于大型工程的興建,有利于保障文明發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使公民有自由發揮才能的空間,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榮消極作用 極易產生暴政和腐敗;隨著文明的進步以及人類自主意識和平等觀念的增強,這種專制政體成為人類自由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 它把權力交給所有的公民。輪流執政的極端民主易導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權力的分散性也是導致古希臘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西方代議制3.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其主要的共同點是( )A.議會都擁有立法權B.政府首腦都對議會負責C.國家元首都擁有行政實權D.內閣成員都由選舉產生解析:選A 資產階級代議制下,議會都擁有立法權,故A項正確;美國總統對憲法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故B項錯誤;英國的國家元首是“虛位元首”,不掌握行政實權,故C項錯誤;德意志的內閣是由皇帝任命,故D項錯誤。4.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說:“根據我們的民主集中制,中國人民把政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確確實實有了一個集中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這是理論與實際一致的一種新制度。”這種“新制度”的意義之一是( )A.為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B.使人民進入了當家作主的新時代C.調動了民主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D.鞏固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解析:選A 根據材料中“20世紀50年代中期”“人民……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等關鍵信息,可以確定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的形成為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故A項正確;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進入了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故B項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在普選的基礎上面向全國各階層人民的,不是針對民主人士的,故C項錯誤;新中國統一戰線性質的組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故D項錯誤。[深化提能]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中,關于制度自信,習近平同志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與西方的議會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具體區別如下表所示:人民代表大會制 西方議會制經濟基礎 社會主義公有制 資本主義私有制權力主體 權力主體是人民,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監督,對人民負責 議員由競選產生,維護資產階級利益活動原則 民主集中制原則 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中心 中國共產黨領導 政黨政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