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國際關系教學目標必備知識:國際關系的含義、形式、內容;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原因。關鍵能力:結合國際關系的變化,了解國際關系的含義、形式、內容,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關注國際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國關系,理解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結合我國開展的系列外交活動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活動,理解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原因。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科學精神: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法治意識:在現代國際交往中,應當捍衛國際法權威,保障國際法實施公共參與: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利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國際法;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堅定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教學難點:國際法的作用;維護國家利益和尊重他國利益的關系。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2021年2月,由中國—中東歐基金投資收購的波蘭光伏電站項目,歷經1年施工建設,首批4個項目正式竣工并網發電。這批項目不但能夠滿足波蘭9000余戶家庭的用電需求,還在疫情期間為波蘭創造了300多個就業崗位。波蘭氣候部長米哈烏·庫爾蒂卡說:“到2040年,波蘭發電裝機的一半要實現零排放。我們非常希望中國企業能積極參與到波蘭的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中,尋找互利共贏的合作機會。”2021年8月26日-27日,作為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的配套活動,“中非經貿供需線上對接會”成功舉辦?;顒悠陂g,來自中國和非洲11個國家共計300余位企業代表參加了多輪次磋商,初步達成跨境合作意向88項,意向合作金額近5000萬美元。2021年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俄羅斯總統普京、埃及總統塞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法國總統馬克龍、哥斯達黎加總統阿爾瓦拉多、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英國王儲查爾斯等以視頻方式出席。上述材料體現了國家間交往的哪些形式?點撥:(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國家間交往形式是國家之間的合作。(2)第二段材料反映的國家間交往形式是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3)第三段材料反映的國家間交往形式是國家領導人出訪和參加國際會晤。新課講授認識國際關系探究一:“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再次向世界莊嚴宣示: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思考:什么是國際關系?國際關系主要探討的問題是什么?1.國際關系(1)含義: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主要探討的問題內容:近代以來,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沖突與合作的問題。原因: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等給世界和人類造成巨大創傷,爭取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探究二:伊朗和伊拉克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千米。1980年9月22日,兩國因邊界爭端等問題爆發戰爭,史稱“兩伊戰爭”。歷時8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造受重創。據估計,兩國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億美元,人員傷亡數以百萬計。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第三次峰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峰會是參會嘉賓最多的一次大會,會議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一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對未來3年和今后一段時期中非在各領瑗的務實合作進行了規劃,展現了中非攜手實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等“八大行動”,推動中非合作提質增效的堅定意愿。◎結合材料,說說國際關系有哪些基本形式。(3)形式和內容。形式:復雜多樣,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內容:多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探究三:材料一:10月9日,由遼寧省對外友協、省國際文化經濟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遼寧)-中東歐國家文化旅游交流會在沈陽舉行。此次交流會旨在促進遼寧省與中東歐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加強文旅產業交流與合作,讓雙方人民在互學互鑒中增加互信、增進友誼。交流會向與會嘉賓介紹了遼寧的基本情況,遼寧在非遺文化傳承與保護、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遼寧工業旅游發展歷程和現狀以及希望與中東歐國家開展交流合作的具體領域。材料二: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17日上午以電話會議的形式舉行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韓中日外交部局長磋商。報道稱,韓國外交部亞太局局長金丁漢、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吳江浩、日本外務省亞大局局長瀧崎成樹與會。韓聯社表示,中日韓三國外交部門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三邊磋商尚屬首次。三國外交部門在會上交流各國疫情信息,并就三邊和多邊聯防聯控交換意見。三方決定繼續密切溝通防疫事宜,爭取盡早舉行三邊外長會。材料三:截至2020年11月,在國家監委與外交部等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與81個國家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與分享協定等共169項,與5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金融情報交換合作協議,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材料四: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數據顯示,2020年中印尼雙邊貿易達783.7億美元,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20億美元,中國繼續穩居印尼最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地位。今年1至5月,兩國貿易額達436.3億美元,同比增長48.9%;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印尼直接投資達10.4億美元,超過去年投資額的一半。◎結合材料,概括國家間交往有哪些主要方式。2.國家間的交往(1)主要方式: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使用武力,等等。(2)調整國際關系的依據在國際交往中,一般使用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來調整國際關系。國際法具有法律約束力,其實施主要依靠國際關系的行為體本身。在現代國際交往過程中,應當捍衛國際法權威,保障國際法實施。小貼士:①國際法指適用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實體之間的法律規則的總體。國際法又稱國際公法,以區別于國際私法或法律沖突,后者處理的是不同國家的國內法之間的差異。國際法也與國內法截然不同,國內法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法律,它調整在其管轄范圍內的個人及其他法律實體的行為。國際法是指若干國家參與制定或者國際公認的、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②國際慣例是指在國際交往中逐漸形成的不成文的原則和規則。一般認為,構成國際慣例,須具備兩個因素,一是物質的因素,即有重復的類似行為;二是心理因素,即人們認為有法律拘束力。因此,國際慣例一般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才能逐步形成。探究四: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要求更加迫切。與此同時,受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此背景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以科技創新提高和優化產品、服務供給的質量和結構,提升我國產業發展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位置和國際競爭力。我國為什么要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什么?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3.當前激烈的國際竟爭(1)原因: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2)實質: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3)各國的應對: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竟爭的局面。(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原因探究五:中美建交背景建交歷程1971年4月10-17日,“乒乓外交”。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稱之為“周恩來的代表作。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2月28日,中美發表《上海公報》,強調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并表示雙方將發展平等互利的經濟關系。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1979年l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掀開了中美關系新的一頁1982年8月17日,中美發表《八一七公報》,就美國向臺灣地區出售武器問題達成協議。從中美建交的背景和歷程看,影響中美建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點撥: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中美關系的決定因素,還受到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1.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1)原因: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一際關系復雜多變。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內容: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3)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2.國家利益(1)內涵: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2)共同利益: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探究六: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未經聯合國授權,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伊拉克戰爭后,暴力事件和自殺性襲擊不斷。伊拉克戰爭導致數十萬人員傷亡,造成440萬伊拉克人流離失所。◎查閱資料,說明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悍然發動戰爭的根本動機是什么,戰爭有什么影響,你如何評價。點撥: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發動戰的根本動機是維護國家利益。戰爭導數伊拉克數十萬人員傷亡,伊拉克人民流禹失所,給伊拉克帶來災堆性打去。美國的行為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行徑,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要求: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是,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探究七:2021年3月25日下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強調,中國無意“挑戰”誰,但誰的“挑戰”也不怕;中國不想“威脅”誰,但誰的“威脅”也沒用。他表示,中方希望美方能夠理性看待中國和中國軍隊發展,正確處理中美兩國兩軍關系,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美兩軍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始終堅持以自身的發展壯大推動世界和平力量的發展壯大。中國軍隊積極發展同各國的軍事關系,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持續提供國際維和、遠海護航、國際抗疫物資等公共安全產品,為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新貢獻。歷史證明,霸權主義早該被丟進垃圾堆;事實也表明,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我們希望美方能夠認清形勢,理性看待中國和中國軍隊發展,正確處理中美兩國兩軍關系,與中方相向而行,加強對話溝通,拓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兩軍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思考: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秉持什么樣的態度?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1)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廠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3)要求:①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②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4.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國家實力衰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因此,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3.結束新課2021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時表示:“對話合作應當是中美關系的主流。合作應雙向互利,平衡解決彼此關切。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實現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們敦促美方按照兩國元首除夕通話精神,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確發展軌道?!?br/>“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承擔著特殊國際責任和義務,兩國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如今,美國的某些政客試圖鼓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將中美關系拖入大國間零和博弈的泥淖。中國愿與美國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但對美國損害中國利益言行會進行堅決斗爭反制。美國應當認清世界大勢,順應時代潮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多做貢獻?!比钭跐杀硎?。結合材料和本節課所學知識,中美在維護國家關系方面應該如何做?4.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借助國際關系的變化,了解國際關系的含義、形式、內容,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通過關注國際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國關系,理解了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通過結合我國開展的系列外交活動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活動,理解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原因。板書設計3.2國際關系(一)認識國際關系1.國際關系(1)含義(2)主要探討的問題(3)形式和內容2.國家間的交往(1)主要方式:(2)調整國際關系的依據3.當前激烈的國際竟爭(1)原因:(2)實質:(3)各國的應對:(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原因1.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2.國家利益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1)原因:(2)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3)要求:4.國家實力: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學案及同步課時作業中國1.中蘇關系惡化。2.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3.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美國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孤立中國失敗,對華敵視政策轉變。對越作戰導致美國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