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課標要求《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教學目標1.通過圖片、閱讀教材等方式,了解“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雜交水稻與青蒿素的偉大成就;通過史料分析的方式闡述“兩彈一星”的發展原因,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學會史論結合,論從史出。2.通過圖片列舉,了解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擴大,堅定文化自信。3.了解科學家的事跡,學習他們的品質,認識科學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性,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學家的事跡;文化事業的發展。2.教學難點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整體了解所學內容 通過展示,讓學生明確本課內容所需要掌握的內容點在哪里。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東方紅》,并展示《東方紅》的歌詞。 學生思考:1970年,這首《東方紅》響徹太空,它與哪一科技成就有關? 這一時期,還有哪些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呢? 以歌曲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設置相關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本課的學習。知識講解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 教師解釋何為“兩彈一星”。 學生對“兩彈一星”的概念有個整體把握。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兩彈一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學生閱讀教材后,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作答。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師展示材料,提問為什么要發展“兩彈一星”。 學生根據材料作答。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史料分析運用的能力。教師展示各國原子彈與氫彈成功研制的時間間隔的表格,讓學生明白我們發展“兩彈一星”之快。并與科學家相聯系。進而提問科學家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學習。 學生感受我國發展之快,并回答“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 通過各國原子彈與氫彈成功研制的時間間隔的表格和科學家們,使學生感受先輩們的偉大精神和祖國發展之快。教師講解“兩彈一星”的意義。 教師直接講授,學生直觀感知。2. 載人航天工程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一說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 學生閱讀教材后,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作答。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師播放中國航天員的飛天歷程的相關視頻。 通過視頻,學生對載人航天的發展歷程有更為直觀的了解。知識講解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雜交水稻 教師展示材料,設問:吃飯靠兩平,一是鄧小平,二是袁隆平。其中靠鄧小平指的是什么? 進而設問,靠袁隆平指的是什么。 學生作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通過一段材料,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過渡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教師直接講授,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并補充2017年10月袁隆平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的相關介紹。 學生根據史料和中美兩個角度思考回答。 直接講授教材知識點,順便補充相關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教師展示材料,讓學生分析雜交水稻的意義。 學生根據材料分析作答。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史料分析運用的能力。2.青蒿素 教師直接展示圖片,介紹瘧疾的相關情況。 介紹瘧疾,為本知識點做鋪墊。本知識點較簡單,直接講授教材知識點,學生更易接受理解。教師講授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概況和意義、成就。知識講解三、文化事業的發展 1.“雙百方針”的提出 教師展示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關于“雙百”方針的講話。提問:“雙百”方針指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 根據一段史料,引出“雙百”方針的內容。通過一系列圖片展示這一時期的文化成果,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教師展示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等領域的累累碩果。2.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教師直接講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 并展示相關圖片。 學生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對外交布局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提問,讓學生舉例說出當今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最后呈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一段話。 學生思考后后回答。 發散學生的思維,感悟當今中國文化的魅力和文化自信。合作探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教師提問: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文化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 學生思考后回答。 這里直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回答問題,既可以考察對過往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信息整合能力。隨堂練習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技術成就取得的先后順序是( C )①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②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③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④第一艘無人飛船發射成功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2.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成功發射是在( C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人們常用這句話來稱贊一位農業科學家。下列有關這位科學家的評述,正確的是( B )①這位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②他的成果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③他的成就證明中國是現代科技最發達的國家 ④他的成功說明科學研究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實力。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 C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鄧稼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請同學們搜集相關資料,圍繞我國的科技、文化成就,制作一份手抄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